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87章 晋室东渡与王导辅政

第87章 晋室东渡与王导辅政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第87章 晋室东渡与王导辅政

西晋末年,王朝大厦将倾,乱象丛生,犹如一幅被肆意涂抹的残败画卷。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江统深感局势危急,向朝廷呈上《徙戎论》,文中言辞恳切地指出:“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他忧心忡忡地警告,若不及时将这些少数民族迁徙出去,必然会引发大祸。然而,他的忠言如同石沉大海,未被朝廷重视。仅仅过了两年,刘渊便在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境内)建立汉赵政权,公然举起反晋大旗。此后,战火迅速蔓延,北方大地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在益州(今四川地区)率领流民起义,沉重打击了西晋在益州的统治。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自称汉王,其军队在北方地区四处征战,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驾崩,其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然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病入膏肓,面对内忧外患,晋怀帝无力回天。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一场灭顶之灾降临。匈奴汉国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直逼洛阳,晋军虽奋力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洛阳城破。匈奴军队入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繁华的洛阳城瞬间化为人间地狱,宫殿、民宅在大火中熊熊燃烧,浓烟蔽日;百姓们四处奔逃,哭声、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碎。晋怀帝也未能幸免,被匈奴军队俘虏,后被押解到汉国,受尽屈辱后被毒杀。

这场“永嘉之乱”,无疑是西晋灭亡的重要标志。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发展也陷入停滞。曾经繁荣昌盛的北方,如今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

在这乱世之中,琅邪王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早在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就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初到江南时,司马睿的处境十分艰难。当地的世家大族,这些在江南地区根基深厚、势力庞大的群体,对这个来自北方的宗室子弟并不重视。“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整整一个多月,几乎没有当地的士族和百姓前来拜见,司马睿仿佛被孤立在这个陌生的地方。

王导深知,要想在江南站稳脚跟,获得当地士族的支持是关键。于是,他与从兄王敦精心策划了一场盛大的出行仪式。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个在古代被视为祓除不祥、祈福纳祥的重要节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司马睿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轿子,轿子上的绸缎在风中飘动,尽显尊贵。威严的仪仗队手持兵器,步伐整齐,护卫在两旁。王导、王敦等北方名士骑着高头大马,神色庄重地跟随其后。马蹄声清脆悦耳,在街道上回荡。

江南士族顾荣、纪瞻等人看到这一场景,大为震惊。他们原本以为司马睿只是一个落魄的北方宗室,没想到竟有如此气派。“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他们被这威严的场面所震慑,不由自主地在道路两旁叩拜。

这次成功的亮相后,王导趁热打铁,劝说司马睿主动结交顾荣、贺循等江南大族的代表人物。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以礼相待。他亲自拜访顾荣,在顾荣的府邸中,两人促膝长谈,司马睿表达了对顾荣才华的赏识和对江南士族的尊重;任命贺循为吴国内史时,也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权力。在顾荣、贺循等人的影响下,江南士族纷纷归附司马睿,“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永嘉之乱后,北方局势愈发严峻,大批北方士族和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他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踏上了艰难的南迁之路。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磨难。有的家庭,孩子因饥饿而哭闹不止;有的老人,因体力不支而倒在路边。这些南迁的人口,史称“侨人”,他们的到来,给东晋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安置压力。

为安置这些侨人,王导提出“侨寄法”。即在长江南北流民集中之地,用他们原籍的地名,设置侨州、侨郡、侨县。让侨人仍用原来的籍贯登记户籍,享受免除赋役的优待。比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置徐州,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侨置兖州等。

然而,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在土地分配上,矛盾重重。当地原有居民的土地与侨人安置用地产生了激烈冲突。一些当地的大地主,他们原本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如今却要拿出一部分来安置侨人,心中满是不情愿。他们或是暗中阻挠,或是与官府讨价还价。而侨人呢,背井离乡,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能够安居乐业。于是,在土地丈量、分配过程中,时常发生争吵和纠纷。

侨州郡县与当地原有的州郡县相互交错,也造成了严重的行政混乱。官员的管理权限模糊不清,常常出现一件事情多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比如,有侨人要办理户籍相关事宜,侨州郡县和当地州郡县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导致侨人来回奔波,却始终无法解决问题。政令也难以畅通,上级下达的命令,因为行政区域的混乱,常常无法准确及时地传达下去,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治理。

随着东晋政权在江南的逐渐稳定,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北方士族南迁后,凭借着在政治上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他们修建豪华的庄园,圈占大片农田,这无疑侵犯了当地江南士族的利益。而且,北方士族自视甚高,他们以中原正统文化的传承者自居,对江南士族存在着深深的歧视。在他们眼中,江南士族不过是偏居一隅的“蛮夷”。

在文化方面,两晋时期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也有了较大发展。王导深知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他在与士族交往时,常常参与玄学清谈。有一次,在一场盛大的清谈聚会上,王导与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围绕“有无之辩”展开激烈讨论。王导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思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赢得了众人的赞赏。这场清谈不仅促进了南北士族在思想上的交流,也让江南士族对北方士族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的矛盾。

为化解南北士族的矛盾,王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一方面在政治上给予江南士族一定的地位和权力,让他们参与东晋政权的管理。顾荣被任命为军司马,贺循担任吴国内史,他们在朝廷中积极建言献策,为江南士族争取权益。另一方面,王导以身作则,积极促进南北士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他自己率先学习吴地的方言和文化习俗,闲暇之时,与江南士族的文人雅士们一起品茶论道,交流诗词歌赋。在他的府邸中,常常能听到吴侬软语和北方官话交织在一起的讨论声。在他的影响下,北方士族与江南士族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侨姓”与“吴姓”之间开始相互通婚、交往,共同为维护东晋政权的稳定而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