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82章 西晋初期太康之治

第82章 西晋初期太康之治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晋武皇帝司马炎,膺箓受图,革魏鼎新,肇建西晋。彼时华夏,经汉末三国近百年战火荼毒,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城郭丘墟,百姓深陷水火,渴慕太平,国家亟待休养生息、重振纲纪。值此风云际会,司马炎勇挑重担,立志开创盛世,太康之治的雄浑史诗,自此开篇。

一、经济革新与复苏

西晋初立,百废待兴,经济重建迫在眉睫。晋武帝司马炎颁行占田制,此乃扭转乾坤之举,对西晋初期经济复苏厥功至伟 。

占田制条理分明:男子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然推行伊始,便遭豪强巨室顽强抵制。洛阳周边郡县,豪强大族久据大量膏腴之地,视占田制为洪水猛兽,妄图维持旧有格局。他们或隐匿田产,或串通地方官吏,抗拒新政推行。

为破此局,晋武帝司马炎雷厉风行,组建精锐督查小组,奔赴各地,严查土地实情。对冥顽不灵、拒不从命者,严惩不贷。在洛阳郊外柳村,村民李大叔一家成为占田制的直接受惠者。一家五口,依制分得八十亩土地。起初,望着杂草丛生、多年抛荒的田地,李大叔满心忧虑。但他深知,这是全家命运转折的契机,遂每日鸡鸣即起,奔赴田间。其子与儿媳亦不辞辛劳,全力襄助。除草时,他们弓腰俯身,逐株连根拔除杂草;施肥时,严格配比,务求肥力均衡;灌溉时,引附近河水,精心润泽每寸土地。

随着时光流转,荒芜之地重焕生机。春日,嫩绿麦苗随风轻舞,似绿色海洋;秋季,金黄麦穗低垂,丰收气息弥漫。收获时节,望着满仓粮食,李大叔笑容满面,感慨道:“往昔兵荒马乱,土地无人耕种,一家常忍饥挨饿。今晋朝占田制,赐吾等土地,生活终有盼头。 ”

晋武帝亦深知水利为农业命脉,遂征调民夫,大规模疏浚整治河道。黄河流域,工程浩大,万千民夫肩挑背扛,挖掘河道、清除淤泥、修筑堤坝。新建堤坝巍峨坚固,成功抵御洪水,保障两岸农田灌溉。江南地区,运河疏通同样意义非凡。工匠们精心擘画,拓宽加深河道,物资运输自此畅通无阻。诸多往昔依赖雨水灌溉的农田,借助完善水利设施,实现旱涝保收。粮食产量攀升,农产品种类亦趋丰富,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为百姓增添额外收入。

洛阳集市,各地农产品琳琅满目,新鲜果蔬、色泽艳丽的丝绸、柔软麻布一应俱全。农民携劳动成果前来交易,换回生活必需品。集市人头攒动,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景象。然而,繁荣背后,隐忧暗生。占田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豪强大族的巧取豪夺。部分地方官吏阳奉阴违,与豪强勾结,致使部分农民实际占田不足,影响生产积极性。水利设施虽已建成,但后期维护成本高昂,部分地区因经费短缺,设施年久失修,逐渐失去效用。这些潜在问题,犹如暗流涌动,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二、政治清明与贤能辅政

政治上,晋武帝求贤若渴,致力于营造清明吏治。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兴盛之本,因而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朝堂之上,一批忠正贤良、才华横溢的大臣齐聚,共襄治国大业。

尚书左仆射卫瓘,为官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堪称百官表率。任职期间,他以整饬官场风气为己任,对贪腐行径深恶痛绝,展开一系列铁腕行动。曾有举报称,某地方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卫瓘迅速组建精干调查队伍,乔装深入民间,走访百姓,收集证据。历经多日艰辛,终掌握确凿罪证,将贪官绳之以法。此事件在朝堂上下掀起轩然大波,官员们纷纷收敛,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但卫瓘的举措也触动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们在暗中伺机反扑,对卫瓘进行诋毁和陷害,使得他在后续的政治生涯中面临诸多困境。

中书令张华,学识渊博,谋略过人,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屡献良策,为晋武帝排忧解难。西晋灭吴之战,张华力排众议,坚定支持晋武帝决策。他深知天下一统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筹备期间,张华殚精竭虑,负责粮草筹备、兵力调配等后勤要务。他精心规划运输路线,确保前线物资充裕。在他的悉心运作下,军队士气大振,为战争胜利筑牢根基。灭吴后,张华积极投身江南治理政策制定。他深入调研当地风土人情、社会状况,提出诸多切实可行之策,有力促进南北融合。然而,随着西晋内部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张华因坚守原则,得罪了不少权贵,在后来的政治漩涡中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晋武帝倡导下,朝廷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百姓赋税,关怀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立救济机构,提供衣食住所。这些举措赢得百姓衷心拥护,社会秩序日趋稳定。洛阳街头,常见官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排忧解难。百姓对朝廷感恩戴德,盛赞晋武帝英明。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地方官员为迎合上级,虚报政绩,导致惠民政策无法真正惠及底层百姓。同时,晋武帝后期分封同姓王,赋予其过大权力,这些诸侯王拥兵自重,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潜在威胁,为日后的政治动荡埋下祸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