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官渡之战曹操定北方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宛如一座历经风雨侵蚀、摇摇欲坠的古老巨厦,在时代的狂风骤雨中岌岌可危。朝堂之上,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腐败,卖官鬻爵之风盛行,政令如同废纸,威严扫地。地方上,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豪门世家疯狂掠夺土地,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沦为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整个华夏大地,民生凋敝,哀鸿遍野,社会秩序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各路豪强纷纷揭竿而起,犹如雨后春笋般割据一方,逐鹿中原。他们拥兵自重,相互攻伐,战火纷飞,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袁绍,这位出身于“四世三公”名门望族汝南袁氏的豪杰,凭借着家族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人脉,迅速崛起。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广纳贤才,积聚兵力,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势力范围横跨北方大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袁绍麾下谋士如云,田丰智谋超群,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沮授目光长远,谋略过人,对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许攸聪明机智,点子颇多,却为人贪婪,难以自律;审配忠诚有余,但刚愎自用,缺乏灵活变通;逢纪果敢决断,却心胸狭隘,容不得他人。这些谋士各有所长,也各有短板,在袁绍的阵营中,时而齐心协力,时而勾心斗角。猛将如雨,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令敌人闻风丧胆;张合、高览武艺高强,作战经验丰富,是袁绍麾下的得力战将。袁绍的军队规模庞大,粮草储备充足,兵强马壮,实力在众多诸侯中首屈一指,堪称北方霸主。
曹操,虽出身不如袁绍那般显赫,但其父曹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也让他在官场中拥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曹操凭借着非凡的谋略、果敢的行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乱世中异军突起。他以兖州为根基,礼贤下士,广纳天下英才,秉持着“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奔。荀彧、郭嘉、程昱等智谋之士,他们足智多谋,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张辽等猛将,对曹操忠心耿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为曹操的霸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曹操胸怀大志,志在结束乱世,统一天下,他的势力如日中天,与袁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建安五年,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妄图一举消灭曹操,进而称霸中原。他在冀州的校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十万大军整齐排列,军旗飘扬,刀枪林立,寒光闪烁。袁绍身着华丽的铠甲,头戴璀璨的金冠,端坐在主帅位置上,威风凛凛,气势非凡。他高声宣布:“曹操乃吾手下败将,此次出征,定要将其擒获,踏平他的势力,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霸主!”袁绍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激昂而豪迈,激起一片欢呼,士兵们士气高涨,热血沸腾,仿佛胜利已经唾手可得。
然而,袁绍帐下的谋士沮授却忧心忡忡。沮授深知曹操谋略过人,军队训练有素,不可轻视。他向前一步,拱手说道:“主公,曹操法令严明,士兵精锐,且善于用兵。我军虽众,但勇猛不及曹军。如今之计,不如长期坚守,以逸待劳。我军粮草充足,可与曹军打持久战,待曹军粮草耗尽,士气低落,再发动进攻,必能取胜。”沮授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与诚恳,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袁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希望主公能够采纳他的建议。
袁绍听后,脸色微微一变,心中不悦。他冷哼一声,说道:“我大军压境,曹操势单力薄,若不趁此机会一举消灭他,更待何时?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言罢,袁绍拂袖而去,不再理会沮授的建议。沮授望着袁绍离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心中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失败和灾难。
此时的曹操,虽然兵力仅有两万左右,与袁绍相比处于绝对劣势,但他毫不畏惧。曹操深知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兵多而指挥不一,将骄而政令不明。他召集麾下谋士商议对策,荀彧目光坚定,语气沉稳地分析道:“袁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主公只需坚守,等待时机,必能破袁。”荀彧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坚定。
曹操微微颔首,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文若所言极是。袁绍虽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我们要坚守阵地,等待战机,一举击破袁绍。”曹操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他的眼神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谋士,仿佛在向他们传递着必胜的信念,让众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斗志。
袁绍大军进至黎阳,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颜良,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眼神中透着一股凶狠与傲慢。他接到命令后,拍着胸脯向袁绍保证:“主公放心,末将此去,定要将曹操的头颅取下,献给主公!”颜良率领着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白马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所过之处,百姓纷纷躲避,惊恐万分。
曹操采用了声东击西之计,先佯装要在延津渡河,做出袭击袁绍后方的态势。他亲自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由夏侯惇、曹仁等将领率领,在延津附近集结。曹操命士兵们多插旗帜,制造出大军云集的假象,同时擂鼓呐喊,扬起漫天尘土。袁绍得知消息后,果然中计,以为曹操要从延津渡河,急忙分兵向西救援。他派出文丑和刘备率领骑兵前往延津阻击曹操,自己则率领大军在后方策应。
曹操见袁绍中计,心中暗自欣喜。他立即亲率轻骑兵,偃旗息鼓,迅速奔袭白马。关羽随曹操出征,他身披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骑在赤兔马上。关羽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冷峻与坚毅,仿佛世间万物都不放在他的眼里。当他望见颜良的麾盖时,眼神瞬间锐利如鹰,双腿一夹马腹,赤兔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敌阵。关羽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手中青龙偃月刀挥舞得虎虎生风,袁军士兵纷纷倒下。眨眼间,关羽已冲到颜良面前,颜良还未反应过来,关羽手起刀落,将其首级斩于马下。袁军见主将被杀,顿时大乱,曹操趁机率军掩杀,解了白马之围。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带着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得知中计,暴跳如雷,他怒目圆睁,大声咆哮道:“曹操小儿,竟敢如此戏弄我!”他急忙派文丑和刘备率骑兵追击。文丑,性格暴躁,勇猛善战,但智谋不足。他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率领骑兵追了上去。曹操见袁军追来,心中早有计策。他故意将辎重丢弃在路上,士兵们的衣物、粮草、兵器散落一地。袁军士兵见此情景,纷纷争抢,队形大乱。
曹操站在高处,望见袁军混乱的场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大手一挥,下令出击:“将士们,时机已到,给我杀!”曹操麾下的六百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袁军,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向袁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袁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四散逃窜。文丑在乱军之中奋力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被曹操的部将斩杀。
颜良、文丑是袁绍麾下的名将,接连战死,使得袁绍的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袁绍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整顿大军,继续向曹操进逼。曹操则退至官渡,构筑防线,坚守不出。袁绍见曹操坚守,便下令在曹营外堆土山,筑高楼,用弓箭向曹营射击。袁军士兵站在高楼上,居高临下,向曹营中射箭,曹军士兵在营中行走都要举着盾牌,士气低落。
曹操见状,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破敌。经过一番思考,曹操命人制造了一种名为“霹雳车”的发石车。这种发石车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将巨石抛出很远的距离。曹操亲自来到制造现场,监督工匠们制造霹雳车。他仔细地检查每一个部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霹雳车的性能达到最佳。工匠们在曹操的监督下,日夜赶工,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当霹雳车制造完成后,曹操将其部署在曹营中,对准袁绍的高楼。他亲自指挥发射,随着曹操一声令下,“放!”,士兵们齐声呐喊,同时拉动绳索,霹雳车瞬间发射,巨石如雨点般飞向袁绍的高楼。只听“轰隆”几声巨响,袁绍的高楼被巨石击中,纷纷倒塌,袁军士兵死伤惨重。有的士兵被巨石砸中,当场毙命,鲜血染红了土地;有的士兵被倒塌的高楼掩埋,发出凄惨的叫声,在废墟中挣扎求生;还有的士兵吓得抱头鼠窜,四处逃命,脸上充满了恐惧。
袁绍见此计不成,又派人挖掘地道,企图从地下攻入曹营。曹操早有防备,他命人在营内挖掘长沟,截断地道。袁军挖掘的地道挖到长沟处,便无法继续前进,袁绍的计策再次落空。袁绍气得暴跳如雷,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不停地咒骂着曹操,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双方在官渡对峙了数月之久,曹军的粮草逐渐告急。曹操心中忧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官渡,退回许昌。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满脸愁容。此时,荀彧写信给曹操,劝他说:“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主公决胜负。主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使不能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曹操看了荀彧的信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文若所言极是。此时正是用奇之时,我怎能轻易放弃?”曹操坚定了继续坚守的决心,等待着战机的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