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66章 孙策平定江东奠东吴基

第66章 孙策平定江东奠东吴基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东汉末年,风云变色,乾坤颠倒。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在岁月的侵蚀与奸佞的操弄下,宛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残垣断壁间,仅存的威严也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各路诸侯心怀鬼胎,纷纷揭竿而起,逐鹿中原,他们的野心如熊熊烈火,将这片古老的大地灼烧得满目疮痍。

在这乱世的漩涡中,吴郡富春的孙坚,恰似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绽放出耀眼却短暂的光芒。孙坚年少时,胆气便超乎常人。一日,他行至江边,撞见一群海贼正在洗劫商船。海贼们面目狰狞,手持利刃,寒光闪烁,商人们惊恐的哭号在江面上回荡,令人胆寒。孙坚却毫无惧意,孤身一人,手持利刃,稳步朝着海贼走去。他巧妙地利用江边的地形,时而隐匿身形,时而大声呼喊,仿若身后有千军万马压境。海贼们被他的果敢和莫测高深所震慑,竟以为遭遇了大队官军围剿,吓得纷纷丢弃财物,抱头鼠窜。孙坚的这一英勇事迹,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他的名字,自此在江东地区崭露头角,成为百姓口中传颂的传奇。

此后,孙坚投身军旅,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宛如战神附体。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所到之处,黄巾军望风披靡。孙坚的威名,随着战火的蔓延,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后来,他又参与了讨伐董卓的联军。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孙坚再次展现出非凡实力。他率领部队与董卓的军队激烈交锋,每一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那无畏的气势,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让他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跨江击刘表时,孙坚不幸中伏,一代豪杰,就此陨落。他的离去,如同一颗巨星的坠落,令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但他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却深深烙印在儿子孙策的心中,成为孙策日后披荆斩棘的强大动力。

孙策,字伯符,生得仪表堂堂,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尽显领袖风范。他性格豁达开朗,喜谈笑风生,且极具用人之能,颇有其父之风。孙坚战死时,孙策尚年轻,但他已展现出非凡的志向和抱负。他望着这乱世中满目疮痍的大地,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权,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此时的孙策,暂依附于袁术麾下。袁术,身为一方诸侯,坐拥广袤土地和众多兵马,却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且多疑善妒。他虽欣赏孙策的才能,却始终对孙策有所猜忌,未能给予孙策足够的信任和重用。在袁术帐下的日子里,孙策如同一只被困牢笼的雄鹰,空有翱翔天际的能力,却处处受限。他屡次向袁术建言献策,皆石沉大海,未得到重视。他看着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心中的不满和不甘与日俱增。终于,孙策意识到,依靠袁术,终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开始在心中谋划离开袁术,另寻出路。

孙策以替袁术攻打江东,为其扩充势力为由,向袁术借兵。袁术起初犹豫不决,他深知孙策的能力,担心一旦借兵给孙策,便如同放虎归山。但在孙策的再三恳请下,他最终还是同意借给他一千多名士兵和一些战马。孙策深知,这是他实现抱负的难得机会,他紧紧握住这个机会,决心凭借这有限的兵力,在江东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孙策带着父亲的旧部和袁术借给他的兵马,踏上了渡江之路。一路上,他不断招募人才,扩充队伍。他的威名和志向,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奔。在这些人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周瑜。周瑜,字公瑾,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胸怀大志。他与孙策年少时便相识,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此次孙策渡江,周瑜毫不犹豫地前来相助。周瑜的到来,不仅为孙策带来了一支精锐的部队,更为他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智慧和力量。两人重逢后,激动不已,在营帐中彻夜长谈。他们畅谈天下局势,谋划未来的蓝图,彼此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日,孙策与周瑜在江边漫步,望着滔滔江水,孙策感慨道:“公瑾,如今这乱世,百姓流离失所,我欲继承父志,平定江东,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你可愿与我携手共进?”周瑜目光坚定,拱手道:“伯符,我早有此心,愿效犬马之劳,与你生死与共!”两人相视而笑,笑声回荡在江面上,仿佛在向这乱世宣告他们的决心。

孙策与周瑜会合后,军威大振。他们首先攻打横江、当利,这两地是进入江东的重要门户,地势险要,防守严密。孙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他毫不畏惧,亲自率军冲锋陷阵。战场上,孙策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挥舞着长枪,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入敌阵。他的枪法凌厉,每一次出手,都能让敌人应声倒下。他的士兵们受到他的鼓舞,士气高昂,呐喊着跟随他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孙策成功攻克了横江、当利,为后续的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攻克横江、当利后,孙策乘胜追击,直逼牛渚营。牛渚营是江东的重要军事据点,储存着大量的粮草和兵器。孙策深知,若能夺取牛渚营,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军队的补给问题,还能削弱敌人的实力。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深夜,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孙策率领精锐部队,如同鬼魅般悄悄接近牛渚营。他命令士兵们保持安静,迅速穿过敌人的防线。当他们接近营寨时,孙策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向敌营。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逃窜。孙策顺利占领了牛渚营,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随着孙策在江东的不断胜利,他的威名如雷贯耳。许多江东的豪杰和士族纷纷前来归附,其中包括张昭、张纮等知名之士。张昭,字子布,博学多才,品德高尚,在江东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家族在江东根基深厚,人脉广泛。孙策对他极为敬重,任命他为长史,将内政事务托付给他。一日,孙策与张昭在府中议事,张昭忧心忡忡地说:“如今我们虽屡战屡胜,但江东士族众多,关系错综复杂,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孙策沉思片刻,说道:“子布所言极是,我欲重用江东士族,让他们为我所用,你意下如何?”张昭点头道:“此乃明智之举,如此一来,既能稳定江东局势,又能得到士族的支持。”此后,在张昭的协助下,孙策成功拉拢了许多江东士族,为他在江东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纮,字子纲,同样才华出众,擅长文学和谋略。他为孙策出谋划策,在战略规划和外交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次,孙策在谋划下一步的战略时,张纮进言道:“将军,如今我们已在江东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四周强敌环伺,我们应先巩固内部,发展经济,同时与各方势力保持联系,寻找盟友,以图长远发展。”孙策听后,连连点头,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众多人才的辅佐下,孙策的势力迅速壮大。他继续挥师东进,攻打秣陵。秣陵守将是笮融和薛礼,他们都是袁术的旧部,但此时已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孙策率军来到秣陵城下,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秣陵城下,战鼓雷鸣,尘土漫天。笮融和薛礼的士兵们依托着高大坚固的城墙,居高临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孙策的军队。孙策的军队多次进攻,都被敌军击退,损失惨重。孙策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索对策。此时,军中粮草又被敌军截断,士气低落,形势十分危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