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商鞅入秦变法启新篇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残阳如血,倾洒在秦国那饱经沧桑的黄土地上,函谷关宛如一位迟暮的巨人,虽依旧巍峨耸立,却难掩周身散发的衰败之气。关内,街头巷尾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眼神空洞而迷茫,仿若迷失在这乱世的羔羊,为一口吃食、一寸立身之地苦苦挣扎。市集之上,摊位稀稀落落,货物寥寥无几,偶有争执泛起,便引得众人侧目,只因这动荡岁月里,人人都紧绷着脆弱的神经,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秦国,往昔曾在西陲浴血奋战、开疆拓土,以虎狼之师令诸侯忌惮,如今却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难以自拔。河西之地,那片肥沃富饶的疆土,已被魏国侵占数十载,秦军数次征伐,皆铩羽而归,徒留将士的亡魂在荒野游荡,百姓的悲叹在风声呜咽。国内,贵族势力根深蒂固,仿若盘曲交错的老藤,紧紧缠绕着秦国的根基。他们霸占着广袤的土地、如山的财富,奢靡享乐,纸醉金迷,对国事却仿若陌路,漠然视之。政令不通,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争权夺利,恰似一群饿狼争抢腐肉,国君的诏令常常被束之高阁,难以推行至偏远之地,仿若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丝波澜。秦国仿若一位迟暮的英雄,空有壮志豪情,却被现实的枷锁禁锢,无力回天。
在这混沌乱世之中,一位年轻人,身负行囊,目光坚毅如炬,踏入了秦国的国境。他,便是商鞅,怀揣着法家强国的惊世韬略,满心抱负恰似燃烧的烈焰,欲在这混沌的天地间,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商鞅身形挺拔修长,一袭素袍虽沾满风尘,却难掩周身散发的锐气与锋芒,仿若一柄藏锋于鞘的利剑,只待出鞘之日,便要划破这黑暗苍穹。他一路走来,目睹秦国百姓的困苦潦倒,心中愈发笃定了变法的决心,仿若磐石般不可动摇。
行至一处山间僻径,两旁树林茂密幽深,静谧得有些诡异。忽然,一阵嘈杂声响,两旁树林中窜出一伙山贼。为首的大汉满脸横肉,仿若凶神恶煞下凡,手持大刀,刀刃在残阳余晖下闪烁着寒芒,恶狠狠地吼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商鞅微微皱眉,目光冷静如水,仿若洞悉一切的智者,扫过这群山贼,心中暗忖:秦国治安竟已败坏至此。他沉声道:“我乃一介书生,赴秦求仕,并无多少财物。”山贼们哪肯罢休,仿若嗅到血腥味的鬣狗,挥舞着兵器便围了上来。商鞅不慌不忙,侧身一闪,动作敏捷如豹,顺手夺过一名山贼的木棍,棍影翻飞,几招下来,竟将这群乌合之众打得落花流水,作鸟兽散。
山贼们四散逃窜,口中还嘟囔着:“今日碰到硬茬子,晦气!”其中一个山贼跑远几步后,又回过头来,满脸不屑地嚷道:“你这书生,莫不是来秦国变法的?咱秦国就这烂摊子,你能变出啥花样,别白日做梦啦!”商鞅闻听此言,心中一震,目光愈发冷峻,他深知秦国现状堪忧,但这更坚定了他变法革新的信念。他望着山贼逃窜的方向,暗自低语:“秦国之疾,非猛药不可医,我必倾尽所学,扭转乾坤。”
历经波折,商鞅终于来到了秦都栎阳。城中的繁华与城外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仿若两个割裂的世界。可商鞅却敏锐地察觉到,这繁华之下,隐藏着深深的文化内涵与危机,仿若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他寻了一家客栈落脚,稍作休整,便开始四处打听秦国朝堂的消息,仿若一只潜伏的猎豹,静静寻觅着最佳时机。
数日后,商鞅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终于得以入宫面见国君。他身着整洁的儒服,神色庄重肃穆,仿若即将踏入战场的勇士,步入那威严庄重的宫殿。宫殿内,气氛凝重如铅,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只见殿内雕梁画栋,皆饰以古朴的兽纹,群臣分列两旁,皆依周礼行礼,庄重肃穆。秦孝公身坐于黑檀木雕龙宝座之上,背后的屏风绘着秦国历代先王征战图,尽显王家风范。秦孝公端坐于上,目光深邃如海,仿若能洞悉人心,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两旁的大臣们,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仿若嗡嗡作响的蚊蝇;或神色冷漠,仿若木雕泥塑,对商鞅这个外来者充满了审视与猜忌。
商鞅行大礼参拜后,秦孝公缓缓开口:“先生远道而来,听闻先生有治国良策,可解秦国燃眉之急,不妨说来听听。”商鞅微微抬头,目光与秦孝公交汇,仿若两道闪电碰撞,他心中明白,今日这场会面,关乎秦国的未来兴衰,也关乎自己一生的抱负能否实现。
商鞅清了清嗓子,仿若即将吟诵史诗的吟游诗人,开口说道:“君上,臣以为治国之道,首在明法。当今天下,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秦国欲崛起,需以法治国,令出必行,赏罚分明。”说罢,他留意观察秦孝公的表情,只见孝公微微点头,仿若鼓励的鼓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商鞅接着说道:“臣观上古之世,有帝道治国者,黄帝、颛顼等圣明之君,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归心。然此道需时日久,秦国如今内忧外患,恐难等待。”秦孝公轻轻皱眉,仿若陷入沉思的智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商鞅话锋一转:“再有王道,如周文王、周武王,以仁义治天下,施德政,兴礼乐,诸侯咸服。可王道之行,亦需根基深厚,秦国当下,财力、人力皆不足,难以一蹴而就。”此时,朝堂上已有大臣开始窃窃私语,仿若不满的蜂群,对商鞅所言似有不满,声音虽小,却透着股股寒意。
商鞅却视而不见,仿若孤傲的苍鹰,提高声调:“臣所推崇者,乃霸道。霸道以法为基,奖励耕战,驱民于农战,使百姓富足,国家强盛。凡能开垦荒地、多产粮食者,赏;勇于征战、立军功者,爵禄厚赐。如此,不出数年,秦国仓廪充实,兵强马壮,何愁河西之地不能收复,何惧他国欺凌!”
秦孝公眼中光芒一闪,仿若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身体前倾,问道:“先生所言霸道,具体当如何施行?”商鞅见孝公已有意动,仿若渔人看到鱼儿上钩,心中暗喜,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展开详述:“君上,其一,当废除世卿世禄之制,打破贵族世袭罔替的特权,以军功授爵,让有能者居之;其二,重农抑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保障粮食供给;其三,推行连坐之法,令百姓相互监督,有罪连坐,使奸邪无所遁形;其四,统一度量衡,便于商贸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商鞅滔滔不绝地说着,仿若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秦孝公听得入神,仿若痴迷故事的孩童,不时点头。可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大臣站了出来,此人正是甘龙,秦国旧贵族的代表,仿若守护旧秩序的顽固卫士。甘龙冷哼一声:“哼,年轻人,你所言未免太过激进。秦国祖祖辈辈沿袭旧制,安稳至今,你一来便要全盘推翻,莫不是要乱我秦国根基?祖宗之法不可废,这是千百年来的道理。”
商鞅不卑不亢,仿若直面强敌的勇士,直视甘龙:“甘龙大人,时代在变,若一味守着祖宗成法,秦国只能在这乱世中愈发沉沦。昔日魏文侯用李悝变法,魏国得以称霸中原,国内粮食储备大增,数年之间,仓廪充实,百姓富庶,魏军战力亦显着提升,西击秦、东压齐,称霸一时;楚悼王用吴起变法,楚国南平百越,北却三晋,朝堂吏治清明,军队战力剽悍,令四方侧目。秦国如今面临绝境,不变法,何来生机?”
甘龙气得胡须颤抖,仿若被激怒的老牛:“你这是危言耸听!我秦国自有国情,怎能与他国相提并论。变法触动祖宗成法,扰乱民心,必遭天谴!”说罢,脸颊因激动而微微泛红,双手颤抖地指着商鞅,眼中满是对旧制的维护与对变革的恐惧。
另一位贵族大臣杜挚也附和道:“是啊,自古变法者,鲜有善终。且不说能否成功,单是这过程中的损耗,秦国如何承受得起?若无十足把握,断不可行此险招。”杜挚边说边微微颔首,眼神阴沉,不时与周围贵族交换眼色,似在谋划着后续的对抗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