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5章 周公制礼作乐定纲常

第5章 周公制礼作乐定纲常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周武王姬发既崩,成王尚在冲龄,周室天下,乍临风雨飘摇之境。殷商遗民,犹怀复辟之志;四方诸侯,亦有观望之心。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周公旦践祚辅政,其志如磐,其心似铁,矢志不渝,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当武王在病榻之上,气息奄奄之时,他紧紧握住周公旦的手,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托付:“吾子年幼,天下未宁,隐患犹存。唯弟之贤能,可托孤辅政,保我周室江山,护佑万民。”周公旦闻此遗言,心痛如绞,泪洒襟裳,然目光之中旋即燃起炽热火焰,此乃周室生死之秋,纵前路荆棘满布,亦当奋勇向前,以全兄弟之义,护周室之基。

周公旦在周初便已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与威望。早年,他在周文王治理岐邑时,就积极参与政务,出谋划策,推行善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对他感恩戴德。每至乡间,他皆与百姓亲切交谈,询问生活之苦乐,悉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而后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民皆呼之为“仁贤之弟”。在武王伐纣的伟大征程中,他更是功不可没。无论是战前的筹备谋划,他都通宵达旦地钻研军事战略、物资调配等诸多事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胜败的细节。在战场上,他更是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奇谋迭出,为周室克商,立下不世之功。每一场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激励着将士们奋勇杀敌,那挥舞着的战旗,仿佛就是他坚定决心的象征。然而,正是他的出众才能与在周王室中独特的地位,引发了一些王室宗亲的猜忌与不安。

管叔、蔡叔等人,本就自恃是王室宗亲,亦盼于周室有赫赫之功,然周公旦辅政以来,诸事皆决于其手,二人渐觉自身被疏,心中不平之意日盛。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在周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可周公旦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又受小人谗言蛊惑,那些谗言如毒刺一般,深深刺入他们原本就脆弱的心灵,遂起疑忌之心。他们开始在私下里窃窃私语,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周公旦的不满和指责,“这周公旦太过分了,什么事都要他来做主,我们这些宗亲都被晾在一边了。”

周公旦深知,要想使周王朝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而制礼作乐便是他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核心举措。周人自古以来就敬重天地、尊崇祖先,将“德”视为立身之本,极为重视家族伦理与等级秩序。周公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广泛汲取夏商两代礼仪制度的精华,巧妙地融入周族独特的文化特色与价值观念,以“敬德保民”为根本宗旨,精心构建起了一套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礼仪规范体系。

所谓“礼”,其本质在于明确区分贵贱尊卑,清晰界定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知晓自己在社会秩序中的位置,并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在政治礼仪方面,天子所举行的祭祀大典庄严肃穆,规模宏大。当祭祀天地神只时,天子身着华丽而庄重的礼服,在宏伟的祭坛前,献上丰盛的牺牲、珍贵的玉帛,伴随着悠扬的钟鼓之声,袅袅香烟升腾而起,直达天际,象征着天子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与连接,彰显其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在朝觐诸侯之时,天子高坐于明堂之上,那明堂仿佛就是权力的象征之地。每一位诸侯在接到朝觐的命令后,都如临大敌,精心准备。他们会提前数月就开始挑选最精良的贡品,精心排练朝觐时的礼仪动作,唯恐出现一丝差错。有莒国之君,初受封不久,朝觐之时,因进献之物摆放稍有差池,面色煞白,汗如雨下。周公见状,轻语抚慰,且将正确之礼仪详细解说,众人皆悉心聆听,深感礼仪之威严庄重。周公耐心地教导诸侯们每一个动作的规范和意义,让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形式,更是维护周王朝政治秩序的重要保障。诸侯们在聆听教诲后,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周公的敬畏又增添了几分。在朝觐过程中,诸侯们按照爵位高低依次排班,恭敬地稽首朝拜,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辞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进退之间,尽显对天子权威的尊崇与敬畏,朝堂之上的礼仪规范,无疑是周王朝政治秩序的生动体现。诸侯之间的交往礼仪同样严谨细致,聘问与会盟等活动,从车乘旗帜的规格样式,到外交辞令的斟酌使用,无一不遵循着既定的礼仪程序,这些礼仪规范有效地调节着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维护着周王朝整体的政治稳定。

在社会礼仪领域,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人生礼仪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每个重要阶段都被赋予了深刻的礼仪内涵与道德教育意义。冠礼,是男子成年的重要标志。在举行冠礼时,家族中的宾朋都会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神圣时刻。一位普通贵族子弟,在冠礼之前,还是一个懵懂无知、肆意玩耍的少年,整日只知游乐嬉戏。然而,当得知自己即将举行冠礼后,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开始认真听从家族长辈的教导,学习礼仪规范,诵读经典诗文,他明白自己从此肩负起了成人的责任,应当践行仁义道德,为家族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冠礼当日,家族长辈们早早地就开始忙碌起来,精心准备着冠礼所需的一切物品。当吉时到来,众宾朋齐聚庭院之中,看着长辈们依次为他戴上象征着不同意义的帽子,每加一顶冠,都会伴随着长辈的教诲与祝福,他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了家族的期望和自己肩头的重任,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婚礼,则被视为家族延续与传承的关键仪式。整个婚礼过程遵循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极为繁琐而又严谨的六礼程序。从男方派遣使者前往女方家提亲,到双方交换庚帖、占卜吉凶,再到男方赠送聘礼、确定婚期,最后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入门,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家族联姻的庄重承诺。在男方前往女方家纳采时,使者要携带丰厚的礼物,言辞之间既要表达诚意,又要符合礼仪规范,稍有不慎就会被女方家族视为不尊重。当男方确定婚期后,在亲迎之日,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面极为热闹。当新郎踏入女方家门时,要经过一系列的礼仪环节,如跨火盆、拜天地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这不仅是两个家族的联姻,更是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时刻。新人交拜之时,家族共贺,天地可鉴,那一刻,新人和家族成员都沉浸在幸福和庄严之中。丧礼哀亲之逝,殓殡葬祭,皆有定规,哀而不伤,戚而不乱,示后人之孝,敬逝者之灵。祭礼报本追远,祭天地,祭山川,祭先祖,荐牲醴,焚香草,祈福祉,佑家邦,使民不忘本,族不失源。每逢祭祀之时,家族成员都会怀着虔诚之心,庄重地参与其中,通过祭祀活动,让后人深刻铭记家族的根源和历史,传承家族的精神血脉。

至于经济礼仪,亦有纲常。田土分配,依爵等而差,公侯伯子男,各有其份,不得僭越。赋税征收,轻重有别,农桑贡赋,以充府库,以供国用。商贾贸易,亦循礼则,度量衡准,货殖有序,市廛繁荣,而不乱其制。在田土分配上,公侯的封地广袤肥沃,拥有大片良田和众多奴仆,他们凭借着优厚的资源,精心经营庄园,发展农业生产。而伯子男的封地则相对较小和贫瘠,他们只能更加勤奋地劳作,精心规划每一寸土地的利用,以完成朝廷规定的赋税任务。在商贾贸易中,市场上设有专门的度量衡器具,由官府统一监管和校准,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商人在进行交易时,必须使用标准的度量衡,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的经济礼仪规范,使得整个商业贸易活动有序进行,市廛之中,熙熙攘攘却又井然有序。

周公分封诸侯,深谋远虑,欲固周室之基。宗室子弟、亲戚勋臣,受封四方,立诸侯国,为王室藩篱。封鲁于伯禽,赐殷民六族,奄国旧地,使镇东土,传周礼之化,启文教之风。伯禽深知周公之重托,他带着周室的期望和丰厚的赏赐,奔赴鲁国。在鲁国境内,他大力推行周礼,设立学校,教导百姓读书识字,遵守礼仪规范。他亲自示范,在生活中严格遵循各种礼仪,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朝廷的政治礼仪,都一丝不苟。他还经常组织百姓参加各种礼仪活动,如乡饮酒礼等,让百姓在实践中逐渐领悟礼仪的真谛。齐国封姜尚,营丘之地,东夷在侧,太公以其雄才,治齐有方,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国势日隆,为周之东屏。姜尚来到齐国后,并没有因为地处偏远和东夷环绕而放松对礼仪的推行。他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迅速崛起成为东方强国;另一方面,他也注重礼仪的传承和发扬。他规定在齐国的都城内,要定期举行盛大的礼仪活动,让百姓和诸侯都能感受到周礼的威严和魅力。他还亲自教导齐国的贵族子弟学习周礼,要求他们在生活和政治活动中都要以周礼为准则。晋国封叔虞,唐尧故墟,戎狄环伺,叔虞施惠政,劝农桑,教稼穑,晋国渐强,为北方之重镇。叔虞在晋国,同样将周礼作为治国的重要依据。他在国内设立专门的礼官,负责监督和推广礼仪制度。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每逢重要的祭祀和朝廷活动,都身着礼服,庄重出席,为百姓和臣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分封之际,礼仪昭然。周天子临朝,诸侯排班而进,拜于丹墀之下。天子赐土授民,授以茅土,象征封疆;赐予礼器,以示荣宠。诸侯受命,宣誓效忠:“臣某,敢不敬承天子之威命,守土有责,拱卫王室,贡赋无缺,朝觐以时,若有违逆,天地共诛。”在分封仪式上,周天子端坐在朝堂之上,面色庄重而威严。他手持象征着土地和人民的茅土,缓缓递给诸侯,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将天子的期望和重托一并传达给诸侯。诸侯们则跪在丹墀之下,双手接过茅土和礼器,额头触地,声音洪亮地宣誓效忠。那宣誓之声,仿佛能穿透云霄,向天地昭示着他们的忠诚和担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