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
按理说这么一堆掌握了国家级力量甚至超越国家力量的工业复合体却不掌握在国家的手中。
本身就是m国国家最大的悲哀。
这么一群将利益完全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复合体。
不光是盘踞在m国国家上面以民众为养料疯狂吸血。
很多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的未来。
真可谓是世界大舞台,有野心民众就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而具体到m国这种情况,
一个超级复合体很糟糕,
两个超级复合体也局面不太好,
一堆这种复合体搞出来,按理应该更糟糕才对。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超级集团的影响力似乎中和了,
林枫甚至开始臆测,莫非是传说中的负负得正?
不得不说m国养蛊是有经验的。
这些超级复合体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能源化工复合体和军工复合体历史要最悠久。
尤其是军工复合体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那时,m国凭借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真正推动军工复合体发展壮大的,是两次大战。
战争期间,武器制造业迅速扩张,大量资源向这一领域倾斜,军火公司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到了“非热战”时期,“军事凯恩斯主义”使得军工复合体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全球军火市场的扩展,这一体系日渐成为m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而医药复合体的崛起则与20世纪初的公共卫生运动密切相关。
从消灭天花到抗生素的发明,医疗技术的进步确实拯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随着20世纪中叶医药行业的资本化进程加速,企业逐渐从公共卫生的角色中转型,开始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二战后,政府大量投资医学研究,并通过专利法保护制药公司,这使得一些大型药企迅速崛起,形成垄断态势。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保险和医药体系的复杂化,m国普通民众逐渐沦为药企利益链中的被动消费者。
20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催生了It复合体的崛起。
最初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和Ibm,通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突破占据市场先机,而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一代巨头如谷歌、亚马逊、脸书相继登场。
技术进步使它们迅速掌控了信息传播、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等关键领域,而通过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和收购潜在竞争对手,这些巨头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市场垄断。
按理说这么多复合体出现应该给国家带来很多麻烦才对。
但这么几个复合体互相竞争之下一切还搞得挺平衡似的?
不由得不让人直呼Amazing。
甚至很多普通m国民众都感受不到巨头的存在更是神奇得很。
可能因为思考被疯狂强化。
林枫的思维早就不在乎什么莱文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或许放在现在看莱文森或许是个人物,但如果以大历史观强大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说。
这种人物甚至都不值得史官动笔写上名字。
林枫现在更好奇的问题是明明那些巨无霸复合体一直存在。
为什么那些m国民众却几乎感受不到这些超级巨头的存在了呢?
毕竟,从表面上看,这些工业复合体无处不在,掌握着社会运作的核心资源,似乎应该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才对啊。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大部分m国民众对此毫无实感。
林枫感觉这种“隐形存在”实际上并非偶然,而是这些超级巨头刻意经营的结果。
仔细思考这其实反映了m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层问题。
超级工业复合体的影响力,并不是直接通过大规模的民众动员或福利发放体现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利益分配网络逐层传递。
举例来说,医药工业复合体通过医疗保险体系、m国政府补贴和制药行业的高额利润维持运转,但对普通人而言,这些巨大的财富流动被后面的医疗体系的“中间环节”掩盖了。
当一个普通人去药房买药,他可能抱怨药价高昂,却很少能直接把这种感受归因于医药工业复合体的垄断。
相反,他看到的只是保险公司、药房、医生这些“看得见的”机构,而不是背后推动这一切的超级巨头。
这种层层分散的结构,让m国的一众超级巨头们从公众视野中“隐身”,只留下复杂而又模糊的系统来面对大众的抱怨。
另外技术的魔术与消费主义的缓冲也是一大因素。
这方面要以It工业复合体的操作手法更加隐秘且高效。
像苹果、谷歌、亚马逊这样的巨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几乎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但它们通过技术的“魔术”赋予了这些消费体验以高度的便利性和娱乐性。
消费者被吸引到这些企业构建的生态系统中,逐渐习惯甚至依赖这些科技产品,却很少对其背后的垄断行为或者数据问题产生质疑。
更重要的是,这些巨头通过不断创新,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恩惠感”。
当民众用谷歌搜索、用亚马逊的送货服务、用苹果的智能设备时,民众会觉得这些产品“提升了生活质量”,但民众很少会联想到,正是这些巨头控制着几乎所有的信息渠道、消费平台以及数据流动,精准打造信息茧房,从而直接塑造了民众的选择和偏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