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风起长安 > 1.长安惊变

1.长安惊变 (第2/2页)

年纪较长的官员三十岁左右,他叫房遗直,官居凌云台中郎将,由于皇帝从来没有给凌云台任命大将军和左右将军,所以房遗直事实上主持凌云台的全部工作,房遗直虽然身材略有些发福,但是一双眸子里满是犀利的光,加上他面容刚毅深沉,

更显不怒自威。

房遗直双腿跨立,双手背后,眉头紧锁,他已连续几天没合眼,双眼布满了红血丝,下垂的眼袋拖着眼角的鱼尾纹也变了形。他一动不动的保持这个姿势已经很久了,只有胸口轻微的起伏证明他不是一尊雕塑,他似乎一点都不感觉累,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屏风另一面的东方云。

听到东方云的答案,房遗直终于动了,他转身走出签押房,深深的吸了一口外面的空气,刚想放肆的伸个懒腰,但胳膊举到一半,意识到身后的下属在看着自己,便收住了,回身半侧着脸对跟在身后的年轻官员轻轻说道:“去催一下那边,有什么发现随时报告。”然后又转身询问一直站在门口的身穿便服的年轻人,“你觉得呢?”

穿便服的年轻人叫尉迟宏,是左千牛卫派来“协理办案”的,官居郎将。房遗直知道,千牛卫明面上说是让尉迟宏来“协理”,实际上就是派了个监军,更确切的说是带着尚方宝剑的监军,自己做的每一个决策,下达的每一道命令,都会被这个“协理”记录并上报千牛卫大将军张公瑾,张公瑾统领的左右千牛卫负责禁宫戍卫,此案正在其管辖范畴,加之张公瑾一项专横,自己办案若有少许差错,张公瑾断然不会替自己文过饰非。再说朝中早就有人对凌云台颇有微词,认为凌云台不仅权力大,且不受南衙节制

,这次案子若办不下来,必然会授人以柄,凌云台甚至可能就此撤销。

因为有了顾忌,所以房遗直对尉迟宏是礼敬有加,不仅什么事都让尉迟宏知道,下令时也会征询尉迟宏的意见,虽然感觉不太舒服,但不管怎么说,房遗直心里还是庆幸的成分居多,毕竟刑部没插手,千牛卫也只是派个“协理”而不是督办大臣,刑部的意思很明显,大胆的放权给自己,让自己放手去干,绝不掣肘,同时也不担任何责任。千牛卫的态度虽然暧昧,但尉迟宏背景虽大,却比自己官职低,只要让他事事与闻即可,决策时房遗直还是自己拿主意,这尉迟宏也还算识趣,从昨天到现在一味只是听,很少说话,所以房遗直牢牢掌控办案的主导权。

当然了,有一层不能摆上桌面的意思,在官场摸爬滚了几年的房遗直是心中雪亮的:如果案子办好了,人家千牛卫是“协理”有功的,论功行赏时自然少不了千牛卫。但案子若是没办好,黑锅肯定是凌云台全背了,人家千牛卫只是“协理”并不主办,并不需要负责。

难怪就连父亲房玄龄都说张公瑾是老狐狸。轻描淡写的来一手,成则收利,败却无责,真是老奸巨猾。

尉迟宏听房遗直征询自己的意见,躬身小声说:“一切请将军定夺”。

尉迟宏并不知道房遗直的脑子里一瞬间已经想了那么多,他现在想的全

是案情:为了提高效率,房遗直双管齐下,这边审问,那边同步检查从东方云身上搜出的书,两边平行推进,所以查书的成果无法在审讯中应用,这就增加了审讯的难度。

从抓人回来到现在,已经一夜过去了,平行推进的两边都没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房遗直十分焦虑,沉重的气氛让凌云台参与办案的所有官员都感到压抑。

这可是皇帝亲自过问的案子,比军情还要重要,时间就是一切。所有的行动都必须加快加快再加快,必须尽快找出线索。

尉迟宏更清楚,虽然至今为止政事堂和宫里都还没催,但谁都明白,此刻刑部和千牛卫都在关注进展,中书门下省几位宰相也都关注着这边,房遗直和自己已经两天没合眼了,如果事件再没有突破,……后面的事情他不敢往下想了。

房遗直回身望向屏风后面,对尉迟宏低声说:“告诉他不要审了,刘先生快到了,交给刘先生。”

负责审问的武官接到房遗直的命令,不言声出了门,但并未离开,而是规矩的守在门口。

不到一袋烟的功夫,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道士走了过来,道士头戴一顶半新的云锦纱巾,身穿棉丝鹤氅,腰扎绒带,脚踏韦云头履,手持拂尘,步履沉稳,行至签押房门口,主审武官对道士一点头算是见了礼,道士微微颔首还礼,然后径直走到东方云面前:“把这个吃了。

“这是什么?”东方云拿着药丸不解的问。

“镇定安神的好药,你一晚上没睡了,这药能让你好好睡一会,不是毒药,放心吃吧。”道士笑着说。

不到一顿饭功夫,东方云迷迷糊糊的闭上了眼睛。

“慢慢想,别着急。”道士柔和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