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工会小辣椒 第106节 (第2/2页)
何舒桓同志则很开心。
退休后的领导同志,常常是很寂寞的。现在有个年轻同志上门请教新,而且还是自家宝贝女儿的对象,何舒桓同志幸福感油然而生。
“上回小丰同志来咱们家,大家都还不熟悉,喝酒也有些拘谨,一回生二回熟,今天放开了喝,就不要客气了啊。”
丰峻倒是真没客气:“叔叔,我是真的没什么酒量……”
“我就奇怪呢,部队回来的怎么会新酒量不好,特种兵,啥都特种,就是这个酒量不特种啊……”何舒桓笑着摇摇头,“规矩太重,有时候也不好。”
“两杯,就两杯,哈哈,这总可以吧。”随即何舒桓又大声起来。
“我虽然没什新么酒量,但新一定尽力。”
好家伙,丰峻同志不仅会新说土味情话,也很会新讨老人家欢心啊。
和何总工同志小小地抿了一口,丰峻进新入正题:“我明天就要去H省出差,去争取H省的一批订单。”
“H省?”何舒桓以为自己听错了,“咱们厂的柴油机从没卖过H省啊。”
“是的。”丰峻道,“这次不是政府调拨的计划,H省打算市场采购,还在考察阶段,董厂长的意思,我低调出去,当是试验。”
何舒桓认真地看了一眼丰峻,大概有些明白他的意思。
“H省要是打算市场采购,那就等新于说,不想采购国内的产品,我看你新这趟,难。”
到底是曾经当了多年的吴柴厂总工,何舒桓同志老辣啊,一眼就望穿H省的心思。
“叔叔厉害。的确如此。”
听见丰峻叹服,刘剑虹掩饰不住对丈夫的崇拜:“你新何叔叔也是走南闯北过的,你新以为当总工就是坐在家里画图纸啊,他对这些人的心思,摸得很透的。”
“阿姨说得对,市场和研发,从来都分不开。好的研发者,必定对市场有充分的把握。”
虽然“研发”这个词在这年代并不常用,但新何舒桓还是听懂了。
何舒桓扶了扶眼镜:“老实说,H省想买进新口,愿望是好,但新难度也大,不然就不会新放风出来,让你去争取了。”
这话有戏。
丰峻眼睛一亮:“何叔叔觉得他们进口的难度在哪里?”
“在计划。在资金。”何舒桓一语道破,“兜里有钱,谁都想买进新口啊。谁不知道进新口柴油机好用,但新价格要贵好几倍,不是开玩笑的。”
丰峻想了想:“目前国内有三家厂子在争取,H省也并没有一口拒绝,听上去,好像也不完全是因为资金。如果新完全受制于资金,似乎也不会新一上来先把目标锁定在进口上。”
这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兜里钱不够,那就根本不会新考虑。考虑过,那就说明资金是够的、或者虽然不够但新缺口不大。
何舒桓脸色也变得凝重,缓缓地点了点头:“从道理上说,的确是这样。如果新H省态度十分不明朗,那说明,在选择进口还是国产的问题上,资金问题只是其中一方面。”
“还会新有哪些方面影响选择呢?”丰峻问。
何舒桓没说话,盯着酒盅里荡漾的酒面。
半晌,何舒桓道:“以我的经验,一是搭售,二是维修。”
维修!丰峻心中豁然开朗。
维修,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售后”。后世的人买东西,除了价格和品质,售后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一环啊。虽然在这年头还没有“售后”的概念,但新对于农机产品来说,使用频率十分高,如果新维修太麻烦,那是直接影响生产的。
进新口产品虽好,可不,维修不容易啊。
这八零年代可不是后世,不管什么世界级大公司,都会来国内设立办事处、成立售后部门。
现在可是刚刚敞开国门,绝大部分海外品牌都还在观望阶段,哪里能一下子解决。
至于“搭售”,丰峻隐隐有些猜到,但新还不很理解。
“我只知道有些物资紧俏时,会新搭售一些滞销的货,却不知道这农机产品也有搭售。”丰峻道。
何舒桓苦笑:“这外国人搭售,可不是我们供销社,一块毛巾搭一块肥皂。他们吃准我们求技术心切,就会搞小动作。搭回来一块肥皂,家里还能用,你新要搭回来一个没柄的锅铲,怎么用?”
丰峻还没说话,何如月已经吃惊地嚷起来:“啊,这么坏的吗?”
“你新以为。”何舒桓道,“据我所知,咱们国家进新口生产线也好,进新口产品也好,吃的暗亏可不少新了。”
丰峻却明白了,他声音低沉:“因为咱们急需啊。所以他们高高在上。”
“对,需要技术,就会搭售产品。需要先进新产品,就会搭售过时产品。谁让人家手里有东西,谁让咱们眼馋人家手里的东西。”
听着何舒桓的话,丰峻和何如月不由深深对望一眼。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以前只是在课本里匆匆一瞥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才有了切身的体会新。
丰峻点点头:“听叔叔一席话,我有头绪了。”
何舒桓笑道:“叫如月把家里电话给你新。出门在外要是碰到问题了,尽管给我打电话,我就早上会新去公园里下一会新儿棋,一般都在家。”
其实丰峻早就有何家电话,但新何舒桓这么一说,再往何家打电话,那就是堂而皇之了。
腰杆子不一样啊。
“何叔叔,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不喝酒,怎么搞定H省的人?”
何舒桓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搞定H省的人,除了喝酒,还是喝酒,还得喝得比他们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