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夷狄畏威 (第2/2页)
当年如果不是陛下听信谗言,将他的相位罢免,说不定这时候整个大宋都已经直捣黄龙,作为一个张良的后代,在大宋之中,像他这样知兵的文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同时张浚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当年是徽宗和钦宗两位陛下将他从一个小官提拔上来的,如果钦宗回来了,说不定他过去的地位也会回来。另外作为一个文人,他的心中还是有“气节”在的,现在赵构作为皇帝只不过是因为战乱的权宜之计,大宋的正统在钦宗。
“刘筈远道而来,这岂是我们的待客之道。”孙权非常难得的替刘筈说了话,毕竟刘筈的话语比张浚顺耳多了。
“陛下,此时非同小可,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张浚继续说道,在他的心中,刚才陛下的话语太冲动了,如果钦宗在,绝对就不会上这样的当。
“张浚这句话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需要朝廷商量好之后才能给一个答复,毕竟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事项。”这时候秦桧出声打了圆场。
既然金人一门心思想要将韦贤妃送回来,那么他可以借助着这些事情替朝廷要一些好处。当然他也可以借助着这些事情替自己要一些好处,因为在这件事情上金人还是会求着他的。
看到秦桧的表现,孙权一点也没有意外,虽然他早就和秦桧定下了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但是这时候他们却不能表现的过于的猴急。
“是的,此事兹事体大,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先例,我们要商量好具体的礼节方能回复。”
“此乃朝廷之大事,岂可如此轻率决定。”
“秦相爷的话非常有道理。”
秦桧不愧是朝廷的领袖,他的话语一出一堆人纷纷附和。
如果是平时的朝廷,还不会是一言堂,因为在朝堂之上还有何铸和韩世忠等人,即使秦桧说的有道理,他们还是会去抬两下杠,但是此刻何铸和韩世忠似乎认为秦桧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要说去反对或者抬杠了,就差亲自说秦相高瞻远瞩了。
至于这件事情的推动者万俟卨,他似乎心思也不在上面,他也没有替金人说话,因为他也不是傻子。
刘筈知道,宋人不会这么好对付的,只要在军事上恐吓不了宋人,在政治上,宋人可谓是和金人旗鼓相当的对手。同时,他也没有寄希望于一次性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在秦桧的主导之下,很快,大朝议就结束了,对于金人想要对宋人释放善意的说法,宋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