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首届科举取仕放榜了 (第2/2页)
“郭奉孝年纪虽小,但是颖川一带已小有名望,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蔡邕道,“尤其对律法一途颇为精通。”
刘延点了点头,拿起榜眼的两张试卷,笑道:“他俩也来了,不错。”
榜眼两名:分别是满宠满伯宁,陈群陈长文。
对于陈群,刘延之前在颖川的时候见过,但对满宠,他的认知完全来自于《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总的来看是一位办事公正也很有见地的能吏,曾在曹操手下立下不小的功勋,比如与曹仁合力守樊城拒关羽等,没想到他现在来参加科举,而且还中了榜眼。
“满伯宁乃是兖州山阳人氏,曾任高平县令,是远近闻名的酷吏,殿下当慎重用之。”孔融面有忧色道。
满宠居然是酷吏,这一点刘延还真不知道,不过这个“酷”也要辩证来看,若是严格执行法度那是毫无问题的,只要不乱执法就行。
便笑道:“本宫用人之长,若其执法能严,便由其掌管法度,岂不人尽其用?”
众人默然,点头称是。
最后探花三人,分别是:刘晔、枣祗、徐庶。
看到排在最前面的刘晔,刘延很是开心,他知道刘晔在历史上可是曹操手下得力的战略家,而且他也是汉室宗亲,如今一旦进入自己麾下,那就再也别想离开了。
看来徐庶最近长进了不少,居然爬到了探花的最后一位,不过他的试卷主要得分项倒不是那些经典学问,而是后面对军政事务的见解,很合刘延心意。
当然这也得益于他具有别人没有的优势,跟在刘延身边这么久,又去平原锻炼,军政事务比之从前提升了不知凡几,而且他对刘延的一些政策思路也很是清楚,故尔能够给出令刘延眼前一亮的东西来。
只是这个枣祗,刘延没有听说过,似乎在演义中也没有记载,不知何方神圣。
“刘晔乃是淮南人,也是汉室宗亲,曾被汝南许劭称为左世之才。”蔡邕介绍道,“臣避祸江南之时,与其相识,知其确有大才,便特意写信邀其北上参加科举,此子倒也出息,排在探花第一位,算是微臣没有看走眼。”
刘延点了点头,没想到刘晔参考的背后竟然还有蔡邕的功劳,真是大汉好岳丈。
“你们有谁知道枣祗?”刘延问道。枣祗对刘延的屯田制大为赞赏,并且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思路,即便刘延这个后世穿越者也未曾想得这么周全。正是当下可用之才。
“枣祗也是颖川人,是与陈群结伴而来的,但是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卢植道。
刘延已经心中有数,便道:“放榜吧,在黎阳四座城门口以及本宫这东宫前,对这些录取士子张榜公示,本宫还要设下酒延,亲自为他们祝贺!”
------题外话------
四十万字了,码字不易,现在的盗版实在是太猖狂了,作者菌苦求正版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