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刘大有——北京集邮界近年最活跃的集邮学术研究者 (第2/2页)
刘大有在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宣读了《邮票选题征集审定的政策与程序》一文,他在该论文中提出:“其实,不如索性把邮票志号上的JT标识删除,便于对邮票选题征集审定工作的统一管理。”他的上述这些发言和建议,很令人深思。
在如今集邮走入低潮时,在中国集邮界,善于思考,肯于钻研,喜欢探讨集邮未来发展问题的人,不是太多;有独立见解的人,则更少。像刘大有、曹大德和吕凤翥这样的集邮研究者,应当让大家熟知,他们的观点,很值得广大集邮者认真思考!
刘大有是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和省级邮展评审员。
据学者们介绍,刘大有收集的邮品侧重于教育、文字、出版、印刷以及图馆等题材,收集外国邮票比较多,著有《邮票上的新中国》等书。同时,他还下了一番功夫研究邮票边纸上的色标。刘大有说:“我们常见的邮票色标,一般就是色块、梯尺或圆形的样式,但一些外国邮票是根据邮票内容决定色标样式的。比如,《熊》邮票的色标是熊的侧影;《野鸭》邮票的色标是鸭蛋;《花样滑冰》邮票的色标是各种花滑动作;纪念钢琴家的邮票,色标是一排琴键……总之,设计得非常灵活。我有时开玩笑说,买这些邮票不是为邮票本身,而是为了边纸上的色标。”
据中国邮政快递报报道:2015年6月,刘大有应邀为顺义区一所小学讲“集邮兴趣课”,他收集的这些有趣的边纸色标正好成为备课的素材。他说“我把这些邮品扫描后制作成投影片,把邮票变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希望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更多青少年渐渐爱上集邮。”这是他为培养更多集邮新生力量所进行的尝试。
我至今不知道刘大有的年纪有多大,我想,应当是一位70岁以上的人了。高龄的他还不辞辛苦,下到基层学校,为孩子们讲集邮知识,这一点,令我非常敬佩,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我希望刘大有今后能经常来参加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的学术研讨会,希望听到他更多的真知灼见!
(2022年5月6日)
??我至今不知道刘大有的年纪有多大,我想,应当是一位70岁以上的人了。高龄的他还不辞辛苦,下到基层学校,为孩子们讲集邮知识,这一点,令我非常敬佩,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