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2/2页)
这样处理,是非常正确的。
首先,在没有无线电等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消息的传递是有很大延迟性的。前线将领如何做,可以跟后方报备,但却不可以被后方遥控。
后方执意遥控前线部队的结果,就是信息延迟导致决策失误。
比如:后方接到前线消息,说敌我双方部队正在对峙。后方决定让前线我方部队主动发起攻击。然而等命令传达到前线时,情况很可能已经变了,我方已经败了。这时候我方理应整理队伍有序撤退,以保存实力。可后方的命令却是让自己进攻……
这不就扯淡嘛!
所以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让君主不要瞎指挥遥控前线。只可惜,这句话到了现代影视剧里一番滥用,结果反倒成了前线将领跋扈妄图造反的flag了。
第二点,就是要让前线将领充分知道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这一点的前提正是第一点,因为前线将领有自主权,不会被后方遥控。所以就应该知道后方的真实目的,这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不至于坏了后方的事。
所以,徐晃现在所做的,就是在充分领会吴池目的后,做出的决策,他带着部队在寻找战机,等到合适的时候,再与丁原发起决战。
这样的表现,与丁原王允那边,正好形成了正反例。
丁原总想遥控张杨,结果就是张杨已经成敌人俘虏了,他还不知道,结果吴池顺势让张杨发出假消息,成功误导蒙蔽了丁原。
继续说徐晃,他的部队在又晃荡了几天后,接到了侦骑汇报,说有一大股‘黄巾军’出现在河南尹地区,并且在朝雒阳行进。而丁原的部队也来到了河内郡的边境,与河南尹地区只有一条黄河相隔。
徐晃很快判断出了双方的意图,而后并没有按照原先的计划回雒阳对付黄巾军他们,反而是朝丁原他们那边行进起来。
雒阳。
此时,雒阳的所有城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士兵。
而城内,开始有军队四处巡逻,以维持治安。
只不过,这军队的数量,似乎比人们想象的要少……
皇宫里,朝臣们吵成了一团。
“司空,请给个解释,为什么黄巾贼会来到雒阳城下?这边的禁军不都是归你调度的么?”
有人向吴池发起了质问。
但还没等吴池回答,立刻就有支持吴池的人出言道:“你还好意思问?之前全国各地出现匪患,难道不是你执意鼓动司空出兵过去平叛?现在雒阳兵力空虚了,你又来问责了?合着之前说话的不是你,是哪里来的野狗吗?”
对方闹扭成怒:“此一时,彼一时!”
又有人帮腔道:“什么野狗不野狗的,大殿之上,成何体统?之前希望司空出兵平叛,也是以为司空会在雒阳保留有足够兵力的前提下。只是没想到司空居然如此莽撞,唉,真是令人失望啊!”
吴池支持者立刻反驳:“司空怎么就没有留足够兵力了?是黄巾打进来了,还是哪支部队因为兵力不足败了?你现在还能安稳地站在这里指责司空,却不想想正是司空的功劳!”
“呵,闭门紧守,如此屈辱,也配邀功?”
“不关闭城门,难道城门大开吗?你是不是傻?”
“就是!敌人来了,就算兵力充足,也是要关城门的!”
“与其指责司空,为什么不去指责河东郡的守官?到底是谁把黄巾放过来的?”
“还有张杨,他奉命去河东讨伐白波,结果讨伐出什么了?把贼人讨伐到雒阳城来了!”
“你们不去指责他们,反倒怪司空,到底是何居心?”
终归是支持吴池的人占了上风。
直到这时,吴池才抬手止住了争吵:“好了。这次的事过去后,我自会请罪。至于现在,还请大家稍安勿躁,静观将士们如何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