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至尊神帝!
上回说到了郑义与小莲来到了隐雾山,之前他们解决了戾气老七温未羊杨一闻,现在一十二道戾气被解决了六道了,剩下的六道分别是戾气老大神辰龙沈辰龙、戾气老二威寅虎威猛、戾气老三憨丑牛牛悍、戾气老四奔午马马骥、戾气老五信酉鸡刑攸姬、戾气老六福亥猪朱有福。不过现在要困难了,这六道戾气不知道是怎么了,居然全部都聚集在冷热一起,现在要对付他们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看来是因为这次聚会都只有六道的缘故,按理来说,戾气如果没有死的话,是一定要找齐月初去聚会的,所以沈辰龙可以很肯定的说,其他的六道已经死了,自然戾气老二威寅虎威猛、戾气老三憨丑牛牛悍、戾气老四奔午马马骥、戾气老五信酉鸡刑攸姬、戾气老六福亥猪朱有福有些不信,其他的好说,戾气老七温未羊杨一闻、戾气老八慧卯兔斐慧、戾气老九精子鼠蜀子矜、戾气老十智巳蛇佘小柳、戾气老十一申灵猴申天候、戾气老十二忠戌狗苟言志中的戾气老八慧卯兔斐慧可是很厉害的,不可能遇害,而且还有很厉害的小宇在她的身边保护她。如果她都与害了那剩下的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了,这时他们想起了曾经有个神仙说的,他们会全部死在一个叫郑义的人的手中,这回他们才后怕起来,开始他们还怀疑是龙帝干的,不过现在又不可能了,龙帝杀他们有什么用呢?只要祭天殿一建好,龙帝就可以撇开他们自己上天去了,现在根本就不需要一十二道生肖戾气了,龙帝找到了上天去的方法了,前提是一定要在祭天殿建好之后,龙帝自然一直想着他的天下无敌及长生不老,而现在剩下的六道戾气的任务是捉拿住郑义这个凶手,不过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呢?为了确定戾气老八是不是真的与害了六道戾气首先去了北海神洲……。
话说郑义与小莲住在隐雾山上面,自然郑义搭了房子及其它的一些东西,而小莲就去集市上买了一些日常用品,看来他们是要长期定居了,他们要做一对隐藏起来的鸳鸯,这天郑义找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名言佳句》,正好郑义是个爱书的人,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不然一定会高中的。每次小莲做饭或者洗衣扫地的时候郑义就会阅读那本书,他而且是有意让小莲听到,这也许是想让小莲跟着他一块儿学习吧,不过小莲更热衷于跟食物打交道。每次郑义用功看书的时候,小莲在用功的研究新菜式,有些菜把郑义给吓住了,不过最后郑义还是要妥协,试菜。
郑义阅读的那本《名言佳句》上这样写道:
※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身的遗憾!其次,做人亦当尽本分,谨言慎行,心存厚道。一生无过,虽是平凡,确是现今社会中的不凡之人了。
※爱,可以长养慈悲,广爱善待众人。人与生就具足善良的心,只因为习相远,才
把那善良的本性蒙蔽.故善念恒存你我心头,心念一转,刹那间就可得到!
※生命虽然有限,但智慧却无有穷尽。提高生活的品质,善用间暇充实自己,将是
迈向真善美慧、幸福人生必经之途。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根基稳固,才能受教有地。而简单的应对进退,其
实就是家教的开始。然而,有许多父母却忽略了这扎根教育的重要性,反而错失了奠定良好德性的先机。损失之大,诚难估矣!
※古来孝子行孝,莫不从顺从父母开始。今虽时空不同,然而孝道之理千古不
易。当夜阑人静,扪心自问,父母的教诲我们可曾做到几分?为人子女怎能不承欢膝下、主动为他们分忧解劳呢?
※有人终身能牢记父母的教诲,有人却不曾忆起丝毫训勉。前者在面对迷失与困
厄时,往往能悬崖勒马,知所进退,不敢愧对父母,让父母操心、蒙羞;而后者却经常惹事生非、得过且过令父母伤心。
※“爱之深,责之切。”天下父母无不如是。而为人子女者,却甚少能体会父母
这至深至爱之情。犯了错,不能接受父母师长的教诲,反而阳奉阴违。其实知耻近乎勇,改过迁善不是羞耻,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因而,我们更应感念父母不厌其烦教导、成就我们的苦心。
※古人对父母的关怀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今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产品,让父母
亲得到物质的享受。然而你我心中可曾经常常惦记着孤苦寂寞、满身是病的双亲?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亲情的关怀!
※晨昏定省,早晚能对父母关怀问候,是人间最幸福、温馨的乐事。想想有一天
你我都会老,若现在能孝敬父母,子女也会效法。知恩报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人生才有意义。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今皆然。尤其,当今社会染污严重,能让
父母了解子女的行踪,不但免去父母的挂心,亦可避免意外发生。
※古云“三十而立”,长大之后,应居有定所、作息有常、事业专注。此刻,父
母才总算能稍稍心安。孔夫子常言少而不学长无能。为人子女于年少之时,既当努力自强,切勿荒废,空过一生。
※能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随心所欲,又能处处替人着想,所作所为自然合乎
于礼。环视当今社会,最欠缺的就是礼节,因为大家都不懂得彼此尊重,才会为所欲为,擅作主张,造成今日的紊乱。
当子女品德有欠缺时,最最痛心的莫过于父母。未能尽孝,又让父母蒙羞,
怎不叫父母伤心欲绝呢?
※凡是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非常喜欢,也不能起贪念,更不可以占为已有。
尤其公家单位的东西,许多人误以没关系,殊不知物品不分大小,只要不是自己的,拿了就是“偷窃”的行为。
※奢华,长养欲望。若平素能少欲知足,那么名利当头也会如如不为所动。更
何况人的一生最重要是能对得起自己与父母,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怎能让父母伤心?
※看到父母华发银生,想想他们一生为家庭、社会付出了青春与劳力。此刻,
正是儿女回馈孝敬之时。那怕只是轻轻的一声问候与关怀,都是父母最欢喜欣慰。若能让他们含饴弄孙,将是最难得的天伦之乐!
※礼记云:年过七十之后,性若稚童,最需要的是关怀与安慰;而老人家也最
怕孤寂,所以能贴近父母之心,经常关怀他们,免去他们的忧扰,逗他们欢喜,也是孝亲、事亲的好方法。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告诉了我们为人
子女,当要会照顾自己,千万不要让父母挂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不良的嗜好,更不可以沾染,如酒、色、赌等,它们都是毁家损身的祸首。
※清白传家,祖德流芳。昔时之人重视以“德”传家,今人不知“德”实乃奠
定家庭幸福与社会安定的根基。因此,“德教”之始在于家庭、父母以身作则,子女自然效法。故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疏忽不得!
※想想父母自小养我、育我、抚我、顾我,不计一切拉拔我长大。那么理所当
然我们也应该怀有感恩孝顺的反哺之情才是。而孝养父母更不分富贵贫贱,人人皆能为之,怕的是--没有那份孝心罢了!
※自古以来亲子间的缘份,总有深浅与好恶之分。缘份薄的,难免遗憾得不到
父母的喜欢,但只要有心努力去改善,以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孝敬,自有感动父母的一天!舜王就是我们最好的典范。
※子曰:“事父母几谏”。面对父母的过失,真正的孝子并非一昧地从父母的
话,应当见机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语,或请适当的长者来帮忙,切勿使他们造更重的罪业。
※当规劝或开导别人之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之心,言语要温和,态度
要恳切,这样才能打动对方。更何况是对自己的父母,态度、容色更应委婉。
※如果第一次劝解父母过失无效,应该运用善巧方便,再予婉言劝说,千万不
可轻易放弃,让父母背负不誉之名!
人人说好话,个个听好语,不道不善言,不说不实话,这样好话连连,净语
绵绵,是非人我即可免!
※谚云:“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言语的伤害,往往锐胜刀
锋。若能常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然话到嘴边更三思。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气毛病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因
为,难就难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人一生最大的修行,也只在戒除习气毛病而已!
※流言可畏,人皆知之。小者毁人声誉,大者破坏团体和睦。流言来去无影无
踪,危害却无穷。细细探究流言何来,或许就是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所造成,不可不慎!
※谚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切的祸害没有比言语传播的迅烈。
了解言语攸关重大,开口之时,切要慎重,尤其说话有举足轻重者更应警戒!
※承诺,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誉。但却常因碍于情面或一时之利而勉强答应,
结果除带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外,亦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故承诺之前当三思再三,切莫感情行事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有道是“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帮助别人之时,务要明辨是非、切勿
感情用事。毕竟,凭一时好恶所决定之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憾事发生!
※言语的表达,事关重大。传达不清,会造成误会;条理不明,会不知所云。
因此在言语的互动中,当以清晰明白,充分传达了意为首要。
※人在一生中毁于急躁者不知凡几。冷静想想,急于一时,也不过是短短的时
间而已,何不缓和情绪,让智慧与理性来作主。毕竟,急躁,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一切的过失,没有比道人是非来的严重!人的一生多少都曾受到流言的伤害,
知其可怕,就当从己身做起,戒谈人我是非!
※人生最难得的享受莫过于享清福。天天无事,日日无忧,这样自在的人生可
求得吗?答案是肯定的――看破、放下即可得到!
※向善向贤的美德,人人皆有。善学者能以“见贤思齐”来勉励自己,以“见
不善如探汤”来惕励自己!
※勤能补拙,要相信自己也有一颗纯善之心,只要肯学习,自有善行圆融的一天!
※人生百态犹如一面镜,见人过失易,不责人过失难。虽然镜里的一切,清清
楚楚,明明白白。但智者,可以借之反思警戒;而愚者,却入中看戏而沉迷不悟!
※古人常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勉励向上。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能改之,善莫大焉!重要的是自己有无反省工夫的能力。
※儒家教学首重德行,何以德行超越一切才艺学问呢?因为它是立身处世的明
灯,延续生命、安邦定国的根基。
※小看自己,往往会错失许多的机会。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与历练之后,能力
与会增强。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因为,人有无穷的潜能,正等待你去开发!
※物质的享受,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它只有加深贪婪与放逸而已。
而真正喜乐的源头活水,则是来自内心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挂。
※智者,会努力充实自己,造福人群;愚者,常存较量之心,永远想跟别人比!
※虽然拍马奉承的话不实,但还是深受大家的喜爱;逆耳之言,虽是真实,但
却没有雅量接纳。人似乎永远喜欢沉醉在花言巧语中!
※益友,如入芝兰之室般,久之亦能沾染其香;损友,如投入恶臭之池中,片
刻即能染其臭。朋友的习染往往沈潜于无形,审慎的择友甚要!甚要!
※赞美之语,人皆爱之。闻之能思忖是否言过其实者少,大抵皆喜形于色,陶
醉其中。批评之言,人皆厌之。听之能为之动容,欢喜接受则少之又少,多半忿忿不平,甚至恼羞成怒大发雷霆。圣凡之异,只在此观照功夫而已!
※良师益友可遇不可求,有缘相识当要把握住,错失机会将永难再回!
※人即使无心犯错,也会深受良心的谴责,更何况有心为恶,那更是造重罪呀!
※作恶,不必形于外,举凡内心起了恶念,就已经是为恶了!更何况有心去造恶!
※谚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所造成的伤害与痛苦,深信在这一生
中都会感到无尽的遗憾。与其深受良心的煎熬,不如痛定思痛,勇于承认,后不再造!
※勇于认错,承担责任,并非懦弱。直不认错,不敢面对现实,才是弱者!
爱能化解仇恨、包容异己、感化人心。爱能开拓胸襟,展露慈悲,温暖人间。
因为,爱有无穷的力量!
※顶着蓝天绿地,你我都一样,就像大家庭一般,何须分彼此,相互争夺呢?
※人生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清高的节操,来自大公无私,故可以百代扬芬,
垂范后人。人若能去除私欲,看淡一切的名闻利养,必能乐在随缘自在中!
※貌美,虽得一时的欣慕与宠爱,但终难持久;惟有高洁的德性,才能令人永
恒的推祟与敬仰。
※有德有学之人,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其德望声名自然远播,犹如花香,
其馨自溢。若苦苦追寻声名,无疑是缘木求鱼!
※德行,能令人摄服于无形;威权,则致人敢怒不敢言。吾人当学习自己谦卑
而尊人的胸襟,毕竟人生无常,惟有“和睦”才能恒久。
※富有,只有自己拥有,还是小有;小有,能施与大众,则能变成大有。能把
自己所拥有的,乐于与人分享,你将成为最富有之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异的成就,是来自努力的耕耘。当别人有如此
优秀的表现时,应不吝给予最高的喝采!
※富足之时,当知惜福;贫困之时,当知自励。因为,环境的优劣只是一时而已,
重要的是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喜新厌旧,是贪欲的滋长。人生几何,应当惜福、惜缘!
※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的感受!凡事能设身处地多为人着想,这不
仅是仁慈、体贴、礼貌,同时也是尊重!夫妻之间,尢应如是。
※静默,让自己休息,也让对方宁静。切记!多言无益。
※缺点,人皆有之;揭人缺失,扬人之恶,乃为人所不耻!
※瘾痛,虽是心中的伤痕;用爱,却足以疗伤止痛。爱之,当有疼惜之心,不
忍再见其受到伤害!
※礼赞善事,善益加善;张扬恶事,恶益加恶。常说善语,与人和气,最能拉
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以善行化人,人心益善;以刻薄责人,人心益沉。以勉励、宽恕替代责备,
不但能消弭敌意,同时也是化解对立、予以自新的最好方法!
※善良,能感化一切;扬恶,则令恶更加激烈。人虽无张扬恶事的意思,但却
很容易脱口说出。切记!少说一句,即可避免口过的伤害。
※谚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传播迅烈,所造成的伤害,更是
无有边际。古者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来戒惕自己,实因口过之患、扬恶之害,足以酿造滔天大祸,不可不慎!
※古云:“规过于室。”在劝勉时,当于私室规劝,以保其尊严。切戒公开指
陈令其难堪。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光明、有黑暗,良师益友往往是支撑的力量,我们应当珍爱这份得之不易的友谊!
※益友之可贵,在能坦诚以对、在能相互切磋、在能勉励向善。何况知心之交,
一生中难逢几位,肯面对面规过之友,犹要更加珍惜!
※义与利之间的取舍,往往是很难把关的。只有心地光明磊落,晓明义理之人,
才能大公无私,不为贪欲所迷惑。
※一切的苦难与祸害,莫不从贪欲中来。明了世间无常,一切了不可得的道理
后,自能轻松的放下一切。
※尊重别人,就不可轻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凡事之开端,都要
细细地先问自己,有无危害到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