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卷_第1107章、致命一击 (第2/2页)
突然,一个石子飞了过来。
石子不偏不已地砸在日军脑袋上。
日军哨兵趴在地上时,脑袋是耷拉着的,枕在胳膊上,与地面连在一起,根本没有缝隙。
他被石子砸了一下后,突然警醒,猛地抬起头来。
刚要开口骂出,“妈的,是谁跟老子开玩笑。”但没出声,因他怀疑身后的一群日军。
不骂,看一眼总行吧!
日军不自觉地仰着头,转脸向后看。
就在此时,一道绳索飞了过来,不偏不易套中了日军哨兵的脖子。
日军哨兵感觉到后,赶紧用手去抓,然而他的动作迟了。就在他抓住绳子的一瞬间,绳子勒紧了,连手指头也别想叉进去。
顿时间,日军喘不过气来,心知大事不好,中了别人暗招,可就是喊不出来。本想着用脚乱蹬,能发出些响声,好让其他的日军听到。
可他卧着的地方脚前脚后全是草,连像样的石头都没有,干蹬脚却发不出响声。
这还不算完,勒住日军脖子的绳子明显还在加力,拖着他向前。
在一片还没有被日军开垦过的草丛后,吴凡宇正双手紧抓一条绳子,便劲地往后拉。
按着先前想法,他本想着摸过去,一刀结过这日军。可又一想不行,万一被另外的日军看到,他有暴露的可能。不用其他什么的,只要某一个日军喊一嗓子,他的一切隐藏全得暴露,又得处于被追,被赶地步,先前的主动性完不存在,由主动成了被动。
一想这个做法过于冒险,得换一种。
用什么办法呢!吴凡宇正在想着,偶然间,他发现了腰上捆着的绳子。
这是山里人的一种习惯,只要出门,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地干活,身上带根绳子绝对是免不了的。即可以用他来套猎物,也可以用于捆个东西啥的。
那时候的人可没背包,带点东西,全都靠捆,背在身上。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往家里带了,那就在路上遇到干树枝,干草什么的,砍下来,背回家也算是柴火。
没想到,山民的这一良好习惯在今天派上了用场。
于是,吴凡宇想到了套人的办法。
做好套子后,难题又来了,那个日军趴在地上,头与胳膊和地连着,绳子根本就丢不进去。
吴凡宇总不能过去把日军脑袋搬起来,让日军乖乖等着,由他下套。
这怎么要能,如果能过去,早就一刀解决了日军,还用得着下套。
很快,吴凡宇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
石子扔过去后,日军果然被惊动,不仅抬起了头,而且还把喉咙背了过去,这对吴凡宇来说,太恰当不过。如果日军不转头,往前看,绳子扔过去也没用,套住后脖劲可勒不死人,除非把脑袋勒掉。但这又怎么可能!
看到如此好的机会,吴凡宇哪敢怠慢,“嗖”地一下把绳子朝着日军哨兵抛了过去。
多亏吴凡宇平时有套兔子的基本功,有套小动物的本能。
别人是在原地下套,他却是远抛,不用暗着,明着来,往往还真的能把兔子套住。
兔子都能套中,更别说是野鹿等稍大点动物,只要能靠近,够的着,十有八九都能中他的圈套。
吴凡宇用绳子套动物的手段,也不完全是为了生计,还是为了讨欢心,寻乐子。
谁也没想到,吴凡宇这本事起来越强。在与当地人动手打架时,这个功夫也没少用过,是一个杀招。
因此,吴凡宇从小在十里八村,也是出了名的,一般没人敢惹他。
吴凡宇的家算是有点财产。在当地也算是大户。
但这要看与谁比,大的地方比不了,在小地方也算是大户人家。
所以,吴凡宇自然免不了少爷头衔。由于他经常在外面惹事,本份的人还给他偷偷起了个外号,背地里叫他恶少。
其实,吴凡宇淘气是淘气,损人的事没少干过,但也没太出格,无非是小孩子间的小打小闹而已,什么杀人越货,欺男霸女等恶劣行径一件没有,他所做的,都是自认为行侠仗义,无非是过了头,有时惹的村民不高兴,又不敢惹,这才给他起了个不好听的外号。
自古以来,淘起的孩子,多半都伴着聪明,灵巧。吴凡宇也是如此,淘气来,淘气去,还积赞了不少本事,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套动物的技巧,今天却派上了用场,何况是在吴和平灵魂加身的情况下。于是,技巧变成了战斗力。
吴凡宇抛出的绳索冲劲很强,硬是冲破眼前一片杂草,准确地套在日军脖子上。
套上后,吴凡宇哪敢有半点耽搁,反身将绳子搭在右肩上,猛地转身,狠劲地向后拉。
他要的是狠劲,猛劲,不能有半点松驰,更不能有半点仁慈,必须对日军下死手,下狠手,否则,让日军缓过劲来,这个办法就得泡汤。
一个人的脖子,又不是铁打的,哪经的住如此狠劲地勒。
如果套上去的不是麻绳,换成铁丝的话,估计在吴凡宇的突然用力下,日军的脖子很可能会断,脑袋瞬间被刀一样切割掉。
而此时,日军的脖子虽然没断,但喉咙已经被勒出很深的沟,已经勒进肉里,他想喊,不可能,连山口气都做不到。
暂时,日军没死,但气息很微弱,反抗能力已经失去,只能任由吴凡宇把它拖离空地,进入另一片草丛。
到了那里后,等着他的,必是吴凡宇手里的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