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交易 (第2/2页)
那些世家的头领很快散去,整个前厅恢复了安静,刘和伸了个懒腰,看来今天就这样完事了。
此时的刘协确实心慌的很,虽然在处理政务,但思绪已经飘到了百里之外。
“陛下,陛下?”
杨彪见状轻声呼唤着刘协,刘协这才反应过来。
“刚才说天降蝗灾了啊,朕会下罪己诏的,今天就散了吧。”
刘协无力的摆摆手,随即朝臣们如同流水般散去,这些人中,自然不包括刚刚在争权夺利中得胜的李傕郭汜。
身为臣子不上朝,这自然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情况,但对此作为皇帝的刘协却不敢有丝毫的干涉,只能呆呆的看着。
皇家儿女自古早熟,这一点是必然的,毕竟不成熟,那就有可能活不下来。刘协又十分的聪明,因此十几岁的人表现的反倒是像三十岁的有见识的人成熟。
“陛下,董大人求见”
就在刘协返回后宫思考着如何脱困的时候,一个宦官向他汇报到,刘协点点头,示意董承可以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
董承,是刘协皇帝老爹的小舅子,他的女儿又嫁给了刘和为贵人,因此有着董国舅的称号。
但此人也是出身西凉军,一直以来刘协并不愿意信任他,可刘诞等人被诛杀后,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可用的人了。
于是身为皇亲国戚的董承被杨彪引荐,成为能够在皇宫中护卫皇帝的羽林中郎将。
“臣,叩见陛下。”
董承恭恭敬敬的跪在刘协面前,向他行礼。
“好了,董爱卿,且起来吧,不知你有何事要见朕。”
刘协和颜悦色的问到,虽然他现在很疲劳,但对于为数不多剩下的可信的人,他还得保持着精力充沛的样子。
“对于陛下脱离如此牢狱,我等已经有办法了,只是希望陛下能在心理上跨过一个坎。”
董承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的向刘协说到。
“哦,速速道来。”
最近杨大人结交了西凉军中的贾诩,这贾诩承诺,若是陛下愿意赦免他,那他可以帮陛下找到合适的脱身之策。
“什么,贾诩?”
刘协有些害怕,据说当年反攻长洗劫三辅的事情,就是贾诩策划的,对于刘协而言,这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可如今满朝公卿,能指望上的,又有几个人呢。
“是的,杨大人已经见过了,说此人计策奇绝,若是他能为陛下谋划,那必能成功。”
董承回答到,刘协眼角闪动着泪光。,为了汉柞延续,只能去求仇人了。
“那就传朕的旨意吧,让贾诩任尚书令。”
董承点点头,看来这位陛下还是值得辅佐的。
贾诩被任命为尚书令,这种事情就如同一滴水滴进了整个河道,毕竟李傕郭汜还学着当年的莽撞,缺乏一些思考。的时候,就是贾诩帮了他们。
可贾诩自从来到长安之后,和两人的关系迅速疏离,一来西凉军大都骁勇善战,但在决断上多少页有些文武分离的意思。
用西凉人对付西凉人,这是杨彪了数日,之后故意弄得。
“贾文和任尚书令辅佐陛下成大事。”
李傕随手略过这些,而却殊不知,已经有人准备对付他了,甚至是之前的战友。
蝗虫没有席卷长安,但司隶却被旱灾控制住了。
哪怕是皇帝行宫所在的地方,都不一定安全。
因此百官们的俸禄还没有发,而京城又遭遇旱灾,那些靠俸禄度日的百官们,个个心急如焚。
对此刘协也没办法,毕竟国库已经沦到了李傕手中,只要李傕不开口,大家就都得饿着。
对此刘协看着回信,只希望李傕能分发一些粮食给百官们以及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对此李傕不在意,只是差人送了石子比谷子还多的粮食,以及堆在仓库里面的的那些反对那个词的标识,甚至是腐臭的牛骨。甚至考虑到荤素搭配,贾诩好还有那句:“这是我西凉军的宝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