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位传奇的老神婆 (第2/2页)
“如此神奇,为何在街边一角,与人算命挣点小钱呢?”万三纳闷地问。
“这费婆婆,可不是穷人,她在街上看相,就是为了这份热闹,她说啊,她喜欢看人。在家里闷着,她闲不住,她就干脆在街上一坐,有人看个相,或者请她去做法事,也简单。她自己看人们来来往往,也图个热闹。”老婆婆说。
“这费婆婆有多深的道行,不知能否破解了我家的邪祟。”万三说。
“破布破解得了,我不敢说,反正周围四里八乡的人,家中有了邪祟,都会来找她。大多她去后,很快就能太平无事。”老婆婆说。
“这费婆婆道行如此高深,不知她家居何处,师从何人?”万三对这个费婆婆更感兴趣了,确定两人是熟人,那可太好了,总有合适的机会,直接与他掰扯掰扯。
“这费婆婆灵着呢,她的家宅,我是知道的。可师从何人,我就不知道了。”老婆婆说,“我与费婆婆认识几十年,对她知道的最深,她是中年守寡,守寡没两年,突然有了神通,加上她能言善道,就成为十里八乡最有道行的神婆了。”
“这么神奇?那她可是留下不少灵验故事吧。”万三显得有些不信,说。
老婆婆听到这里,反而来了兴趣,说:“这费婆婆的故事啊,一时半会还说不完。这样吧,眼看就倒我家,我们在门房里,叙谈叙谈吧。”
万三听了,求之不得啊,在街上这么说,时间一长,老婆婆身体也吃不消,也问不出什么事情,老婆婆主动相邀,真是太好了。
万三忙说:“那就太好了,不过初来乍到,就打扰您老人家,过意不去啊。”
老婆婆大度地摆手说:“没事没事,你一外乡人不知道。这十里八乡知道我的,路过我的门楼,都喜欢与我叙谈两句,打个招呼。我老婆子一生清贫,却也落了一片好人缘。您就不必客气了。”
万三便跟着两人向前,也就半里地远,就到了一处显得破旧的宅院。这宅院虽显破旧,却门楼高大,显然以前也是大户人家。那门楼房顶,已经长满荒草,显然这门楼建的有些年头了。
年轻人在门房给两人各拿了一只板凳,万三认真地听老婆婆讲崔婆婆的故事。
崔婆婆是开了天眼的人,老婆婆神秘地说。在崔婆婆守寡的第二年,救了一个云游的女道士,女道士当时得了痨病,倒在了崔婆婆家门前。
崔婆婆见了,也巧,她娘家爹爹就是个老郎中,她也学了些医术。她用了一个家传的土方,将女道士救下了。
女道士对她非常感激,又看她中间守寡,非常不易,便传她道术,还正经地收了她做徒弟。
女道士在崔婆婆家住了有三个月,又飘然而去,不知所踪。后来崔婆婆说,她师父是在莲台山修行的。
崔婆婆的师父走后,崔婆婆去做了这么一件事,救助周边病倒无依的乞丐。据说用了两年时间,方圆五十里的病倒无依的乞丐她救活七七四十九个。
期间她还行医治好了不少人的病,据说她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用它治好了不少病症。两年后她在家布设了神坛,当时,她救助过的乞丐和病人,都拥到她家里,分外热闹,她热情地所有人赠送了药水。在这次开坛大会上,她告诉这些客人,经过她师父的指点,她向上天许下大愿,救活七七四十九个贫病无依的乞丐,如今功德圆满,开了天眼,她的药水有了更神奇的效验,让大家一定珍惜。在众人欢呼和赞美声中,崔婆婆升坛,正式成了远近五十里最受拥戴的神婆。
崔婆婆人好,积累的功德多,如今诺大年纪,只要她闲着,只要有求于她,都能得到她的指点。
万三听了崔婆婆的故事,深感佩服。赶尸匠们也神通道行,却只在自己的圈子和路上奔忙,从没有这种愿力与动力,去做这么大的功德。
看来,崔婆婆是个善良之人,这铜镜应不会是她放出,她毕竟是行内人,也许知道些底细线索。从破解邪祟角度讲,也许能找到更高明的办法。他打定主意,决定去拜访崔婆婆。
他问拜访崔婆婆的注意事项,老婆婆说,根据你的要求吧,你若是有大事相请,那就带足够的礼钱。若普通打卦看相之类,三五个铜板的茶钱就可以了。
万三点了点头,辞别老婆婆,他要请教这条庙会甚至周围十里八乡最好的神婆,崔婆婆。也许,从她这里就能找到答案与办法,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