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玉成三尺,再兴王城 (第2/2页)
少顷,族长将家谱取出,孙老仙儿忙净手接过,将木盒打开,从上到下顺序,翻阅家谱。
再次翻阅家谱,孙老仙儿多了更多心思。第一本,他仔细查看序言,读过发现,最后一句果然与众不同。“玉成三尺,再兴王城。”孙老仙儿喃喃自语。
“这是先祖对我们的属望啊,可惜,老朽无能,只能寄望于后世子孙了!”老族长叹息道。
“族长不必过于灰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若天时地利人和皆利于僰人,尚有复兴机会也未可知。”孙老仙儿一半是安慰族长,一半是自勉。
“谢老先生教诲,如有机会,老朽定会鼎力相助,共赴盛举!”老族长表态道,当着列祖列宗,当着外人,过于悲观灰心显得自己这个族长太过无用,太过不孝。
孙老仙儿又翻开第二本,仔细通读序言,目光留在最后一句,果然还是这句话。孙老仙儿明白了,这句话就是这个家族先祖代代相传的使命秘密。
然后翻开第三本,果真如此,只不过,第三本是原始版本,非常薄,共五代人。孙老仙儿又有新的想法,这原始版本莫非就是其始祖亲自编修的?若如此,这本族谱则代表了始祖本意,也会藏有始祖所有的秘密。想到这里,孙老仙儿聚精会神,仔细阅读,拼命往心里灌,务必要牢记序言中的而每个字。最后一句,不多不少,就是这么一句。孙老仙儿对这句话的用意,基本明白了。觉得记牢了序言内容,就翻阅薄薄的谱系,除了人名世系,没有发现异常,连翻了三四遍,也没找到异常之处。孙老仙儿只好放入木盒,恭敬地交付族长。
天色已完,掌灯时分,孙老仙儿记着回去默写原本序言,便借口身有小恙,辞了族长晚饭,回到自己的客房。
一回到客房,孙老仙儿便掌灯,奋笔疾书,将自己记住的原本需要一字不差,用小楷默写在纸上。这时候,马管家派人将晚饭送到,孙老仙儿谢过,吃了晚饭。到灯下仔细阅读序言。这序言写的水平挺高,文笔通顺,应是有很高素养的老学究。可僰人僻居一隅,怎么会有这么高水平的人呢?莫非是老祭司?孙老仙儿明白过来,不管这何十三雄是不是老祭司,这家谱一定出自其手笔。
也许,在僰王国城破之日,何十三雄与老祭司共同逃出九丝山,共同设计、安排了族群撰写了族谱,给后人定下复兴使命。
虽然这只是设想,但孙老仙儿还是被老祖先的良苦用心打动,尤其对老祭司的学识折服,老祭司肯定是一位上通天文下识地理饱读诗书的能人,孙老仙儿觉得自己与遥远的老祭司有心理共鸣,他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是老祭司的后人,继承者老祭司的使命。这么一想,他忽然明白,也许,六族中之所以没有孙家,说明孙家是老祭司的后人,而六族是何十三雄的后人,如此解释,似乎就通了。
这何十三雄到底是谁呢?自己如何找到宝藏,如何与万三等人汇合?时间不短了,和万三等人离别已经月余,只知道他们从老祭司安排的另一密道进入,不知道未来他们还能不能相聚。
想起这些,孙老仙儿觉得自己真的是无法安睡,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况且突然身负使命,已让他单纯的探宝之路平添负担。
既然我们两家家谱最后一句各不相同,具体什么意思呢?另外六家家谱是否与何家一样呢?是否每个家族各有一句?
孙老仙儿觉得,老祖宗太有学问也不好,如此复杂的安排,真是难为了后世子孙。但是,不管怎样,都要继续前行。
“嗯,找到其他五本族谱原本,一定要看到,再决定下一步。”孙老仙儿拿定主意,思考如何才能看到另外五本家谱的办法。
好在,有了何家老族长的支持,应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