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增产妙招 (第2/2页)
于益川等百官纷纷赞叹:“帝君真是博学多才,博览群书,见识高远,让人佩服。”
耳中听着这些大臣们的称赞,萧战并不觉得肉麻。
教授百姓使用粪肥,保守估计,可以让粮食产量增加一倍。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全力在全国推广农家肥的使用方法,使百姓都用上了农家肥,那不但意味着亩产粮食的数量会增加一倍,更意味着那些轮耕的土地再也不用轮耕。
如此一来,大赢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也会增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这样算起来,整个大赢的粮食产量最少可以增加百分之二百。
这也意味着,大赢的百姓再也不用挨饿,这些土地所能养活的人口可以增加两倍!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如果再推行一些后世的新农具,以及推行精耕细作,那粮食的产量还会大幅增加。
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国力更重要的人口的多少。
而粮食产量是限制人口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土地中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才能供养更多的人口,所以,土地承载力是极为重要的。
另一时空中,华夏历史为什么大治之后就要大乱,归根结底,就是土地承载力问题。
比如汉朝末年,经过多年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全国达到五千多万人口。
而土地产出的粮食并没有太大的提升。
于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天下就由治而乱。
等大乱过后,人口减少,土地又可以承载现有人口的生存,于是又由乱而治。
而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大约是三百年之内。
所以后世的大一统王朝,没有朝过三百年的,人口也没有超过五千万的。
当然,清朝是个例外。
由于玉米、薯类作物的推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土地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
清末时能达到四亿人口,新作物的推广功不可没。
所以,萧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土地承载力的问题。
只要提高了土地的承载力,也就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大赢的人口才能增加,国力才能强大。
所以,这农家肥的推广,具有巨大的意义,大臣们怎么称赞也不为过。
不要小瞧这些小小的排泄物,它们完全可以使大赢国力强大,成为这世上最强大的国家。
所以,虽然大臣们不断称赞,甚至有些阿谀奉承,但萧战却听得心安理得。
他的一个想法,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乃至于这个世界的格局,没有必要谦虚嘛。
听了萧战的话,百官也都极为振奋,这个年代,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百官对于农业都很了解。
听了萧战的话,他们也都反应过来,也许因萧战的这一句话,大赢从此国强民强。
只凭这一点,再怎么称赞萧战这个帝君也不为过!
田快黑的时候,萧战和百官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众人一个个累得腰酸腿痛,他们这些官员,极少有机会干农活,今日田间的劳作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煎熬。
萧战骑在马上回返京师,他并没有坐马车。
因为萧战觉得,骑马不似坐车那样颠簸,也可以更好的观觉这早春的景色。
就在这时,远处田地升起一团烟雾,两个孩童正在火堆旁烤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