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安静 (第2/2页)
卫瓘那可是司马昭放在军队的代言人,这哥们头发丝拔下来都是空的,心眼多着呢。没两把刷子,司马昭怎么可能派他游走于邓艾和钟会之间呢。卫瓘本来的任务就是保邓艾、阴钟会。但是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站在邓艾的对立面,去当钟会手中的刀。那邓艾现在是什么状态,卫瓘一清二楚。假如贸然去拘捕邓艾,那卫瓘一定会成为钟会坐实邓艾反情的牺牲品。该怎么做,卫瓘玩了一手绝的。
卫瓘在出发之前,给邓艾的手下散播消息。说邓艾谋反已经得到了朝廷认证,钟司徒的大军即将来拘捕邓艾。如果各位当什么都没发生,那么灭国之功的封赏还能继续享受。如果谁敢帮助邓艾拒捕,那就得灭满门。
成都这帮兵油子又不傻,灭国之功几辈子也见不到一次。如今个个封赏有加,爽的不行不行的。这时候谁还能为了邓艾跟朝廷叫板?尤其是这帮人的家属可都在中原。因此卫瓘一路到了成都,没收到任何抵挡。
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卫瓘专案组突然冲进了邓艾的住处,迅速拘捕了睡梦中的邓艾、邓忠父子俩。邓艾的亲信其实还想过来营救,但是看到卫瓘手里的诏书和城外飞扬的尘土,个个都蔫了。就这样,卫瓘轻而易举的拘捕了邓艾,把人交给钟会复命。卫瓘这一手,其实是出乎钟会意料的。邓艾没反抗就被逮捕了,似乎跟剧本不大一样。但是活捉邓艾的喜悦完全打败了钟会心中的疑惑。
钟会和姜维羞辱了一番邓艾。由于邓艾在没反抗的情况下被拘捕,也就是说目前来看,邓艾谋反证据不足。钟会不能当场杀了邓艾,于是派人把邓艾发配洛阳审理。这时候,姜维发现自己的计划仿佛成功的一半。于是玩命忽悠钟会造反。
劝人造反,是门学问。总不能让姜维直接对钟会说,您造反吧。这不行,姜维画了个圈,请钟会跳进去。姜维说,立了大功之后,必须得隐退江湖。你看人家韩信,功劳那么大,不晓得退隐江湖,被杀了吧。再看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和范蠡。文种不听范蠡的话退隐江湖,结果被勾践杀了吧。所以说你目前立这么大功劳,不如学习范蠡隐退,善始善终。
钟会一琢磨,拉倒吧。像钟会这么大能,隐忍到了四十岁才有机会驰骋疆场,这还没过瘾呢,隐退?门也没有。不隐退怎么保全身家性命呢?只能造反。况且钟会知道自己造反有好的条件啊,比如姜维投降了自己,天下再无对手。比如蜀地易守难攻,钟会又得到了姜维献上的西蜀地形图。就等着邓艾被押赴洛阳咔嚓一刀,自己就能行动了。
其实在司马昭的计划当中,现在邓艾被活捉,计划也就要收网了。对于司马昭来说,肯定不会杀邓艾。抓他一次,给他长个教训,也就算完事了。至于钟会,也未必就要杀掉。司马昭带领大军进驻长安,给钟会写信,说怕他干不掉邓艾,来帮助他。如果钟会懂事,把军权一交,司马昭也不用杀他。毕竟钟会都四十岁了,留着当幕僚也好。司马昭能制得住钟会,不仅如此,司马昭的心腹贾充也制得住钟会。如果钟会不懂事,军队里还有卫瓘呢。卫瓘怎么逮捕的邓艾,就能怎么逮捕钟会。司马昭当初为啥征调镇东将军麾下的部队去灭蜀,道理就在这儿。
然而司马昭没想到的是,姜维还在里面掺和着呢。姜维看到司马昭给钟会写的信,说这是君疑臣,臣必死。因此忽悠钟会立刻造反。造反得有理由啊,姜维教给钟会说是郭太后有遗诏,让讨伐司马昭。虽然这理由牵强的谁都不信,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在姜维的计划里,只要钟会造反,就寻个风流罪过,杀掉钟会所有的手下将领。这样将来造钟会的反也容易,毕竟钟会的部将都死光了。
这一年上元佳节,也就是咱现在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钟会聚集众将在成都的皇宫里一起喝酒过节,看元宵晚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钟会提出了自己造反的构想。底下人正吃着饭呢,顿时惊呆了。好好的造个毛反?况且家里人都在中原,疯了吧。因此大家都不说话,气氛相当和谐,场面十分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