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这年头兵部尚书不好当 (第2/2页)
“不知,但现在看来此事千真万确!”
“……”
一时间,朝堂上窃窃私语,再无人敢说收复失地乃是假的。
众臣都把目光聚集在周延儒身上,事到如今,他得表个态。
现在的周延儒,脸色极其难看。
起初,他坚定滦城收复是假消息,后来永平收复,他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孙承宗打成叛国罪,即便孙承宗父子真收复失地,也逼得无路可走,不反也要反。
再后来,迁安、遵化收复,周延儒懵了。
最后,孙承宗已派兵镇守了四城,马上就要回京师了,周延儒知道自己彻底没戏了。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周延儒见势不妙,立即放弃进攻,改口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北方四城收复,此来皇上皇恩浩荡之功,此来大明之幸!”
论起不要脸来,周延儒还真不输给温体仁。
一旁的骆养性,不屑一笑,鄙夷的看了周延儒一眼,老匹夫翻脸还真快。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京师从此恢复太平!”温体仁跟着说道。
众臣自然不会落后,齐声道:“恭喜皇上……”
……
孙钤这边,自从把皇太极赶回关外后,他足足睡了两天这才缓过来。
没办法,从京师一战到遵化收复, 孙钤就不吃不喝不睡,如今建虏已退,他是该好好休息一番。
待他缓过劲来,孙承宗已安排好四城的镇守事务,随即带着大军返回京师。
“父亲,我们这次长了大明的威风,皇上不会食言吧。”孙钤期待着崇祯赐婚那一天。
孙承宗抚摸着胡须,开口道:“此次大捷,你功劳最大,即便皇上想食言,他也没有借口。”
孙钤松了口气,“那就好,如此我放心了,等几年后,我让父亲你报个孙子。”
孙承宗疑惑不解,忙问:“为何要等几年后?”
孙钤嘿嘿憨笑,抓着脑袋道:“孩儿喜欢18岁以后的姑娘,即便皇上赐婚,孩儿也想等永安公主年满18再成亲,然后等她20岁后再生娃。”
孙承宗却怒了,“你个憨儿,16岁正是成婚生子的好年纪,你为何要等20岁后!”
孙承宗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自然希望孙钤早点生娃,好让他抱上幼孙。
孙钤却不想跟未成年鼓掌,也就解释道:“正因为孩儿憨,担心生下来的孩子也憨,所以孩儿想过几年,等孩儿成熟了,没那么冲动了,再生娃较好。”
“既然如此,为父就不管了。”孙承宗一直觉得孙钤虽憨但不傻,如果让他经历的多一点,见识的多一些,或许就成熟稳重了,再也不会冲动蛮横。
孙钤见孙承宗同意,也就松了口气,虽然他喜欢永安主公,可原则性问题不能犯。
“对了,父亲,回到京师,孩儿建议你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孙钤话锋一转,开始聊起朝堂之事。
孙承宗眉头一皱,他还计划给兵部洗牌呢,“为何?”
“孩儿也解释不了,总之,你别再做兵部尚书就好。”孙钤无从解释。
自己总不能告诉老爷子,崇祯一朝很是奇葩,皇帝与臣子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而崇祯在位的17年,就换掉了19任首辅大臣,撤换50个内阁大臣,换了14个兵部尚书,17个刑部尚书,其中有一半兵部尚书死于崇祯之手。
总之,这年头兵部尚书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