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女红军的抉择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32名女红军随军出征,其中30名最终到达了延安。
30名女红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夫人,如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贺子珍等。
一部分是卫生部门的女同志,如邓六金、刘彩香、李桂英等。
一部分是工作组的成员和政治战士,如李伯钊、王泉媛等,主要担负调查土豪、宣传群众、寻找民夫等工作。
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能够跟随大部队行动对每一位女同志来讲都是一种荣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队长征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
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
对于女同志参加长征,中央当时规定了3个条件:
一是共产党员,政治可靠;二是有独立工作能力,会做群众工作;三是要身强体壮,能适应艰苦环境。
当时最“恐怖”的是妇女“怀孕”,“怀孕”基本上就意味着与长征无缘。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接到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的命令:草拟一份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名单。
李维汉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要挑选一批身体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妇女干部随部队转移,到湘西去开展工作。你们妇女部先出个名单给我,总数不要超过30人。”
还明确告诉她,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和中央直属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女同志的去留可以不考虑,由中央组织部决定;在军队工作的女同志,由总政治部决定。
谁去谁留?李坚真费尽思量,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拿出了一份名单,她们是:邓六金、吴富连、吴仲廉、钱希钧、贺怡、李桂英、甘棠、钟月林、刘彩香、王泉媛、危秀英、谢飞、蔡纫湘、谢小梅、危拱之、曾玉、陈碧英、黄长姣……
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了,能够跟随大部队行动对每一位妇女来讲都是一种荣耀;有的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
但并不是每一位女战士都能紧随大部队,有许多人不得不留下来,面对更残酷的局面,接受人生的考验。
就算是名单上的女人们,也并不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她们首先要通过体检关。这是中央的决定。
被通知体检的女红军们兴冲冲来到红军卫生队所在地梅坑。
她们都很兴奋,同时也很恐惧,她们从生下来就没有进过医院,更没有见过那个神秘笨重的X光机。
但检查身体是政治纪律,必须严肃对待。
她们忐忑不安地走进苏区红色医院的大门,平生头一次量身高、测体重、验血、验尿、照X光……
她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此被改写了。
出发时,彭儒、黄长娇因故留在苏区,最后只有30名女红军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征程。
贺子珍的亲妹妹贺怡,本来也是要随主力红军一起转移的,但他的丈夫毛泽覃临危受命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她也便留在瑞金打起了游击。
这一留,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