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流言和自黑 (第2/2页)
一间普通的胭脂店,已关门一个月,今天忽然开了门,几个大汉在里面忙活着。
新掌柜拿了把椅子,悠闲的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时不时来上一口,引得来往百姓和客商纷纷侧目。
早上李逸劝老张刮胡子,开口之前想了很多道理和原因,本以为在这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是件很难的事。
果然老张听完就回了房间,李逸感觉没有什么希望,谁知道盏茶功夫后,一个年轻十几岁的“老张”出现在面前。
大喜的李逸,当即任命老张为张掌柜,让他到店里整理一下,笑说过两日就能开业了。
在门外坐了一会,已有好几个人来询问椅子,老张只讲过几日店内有货,其他一概不说。
“张掌柜,整理好了,我们先回府运货过来。”扈仕隆带着几个临时收拾商铺的工匠出来,跟老张招呼道。
老张摆摆手,让他顺便再带一壶酒来,就进店了。不多时,秦珏从店外走了进来。
看着刮去胡须的老张,秦珏皱眉道:“李逸让你刮的?你怎么跟着胡闹!”
老张呵呵一笑:“我是陛下的死士!”
秦珏摇了摇头,没有揪着不放,转言问道:“一个月了,他都做了些什么?”
“做了100来套桌椅,比这个好,还有大量的厕纸。”
老张指了指自己刚坐的椅子,继续说:“对了,少爷最近没有去听风阁,而是去城南的旅寓较多,还带回来一些寒门学子。每日在厢房讨论。”
秦珏听了也是不明所以,李逸所有的行为似乎于事无补,这一个月来,整个长安城的中低层百姓,几乎都知道了弟子规的事情。
皱了皱眉,秦珏又问:“枫园现在还有银两吗?”
老张苦笑一声:“估摸着还能维持七日,少爷说再过两日就能有银两收入,我也不明白,拭目以待吧。”
秦珏回去的时候,还是满头的雾水,不知道李逸究竟有什么计划。
大业坊的旅寓里,住的都是远道而来的寒门学子,为了科考改变人生,有的甚至三年前就留在长安温习,等这一次的科举。
寒门读书资源匮乏,在这里反而可以互通有无,只是苦了一些。
李逸没有去寺庙找那些借住的考生,更没有去平康坊的香楼寻那些士族、贵族的考生。
他认为,旅寓这些自力更生的考生,才有读书人的骨气,是可以成事的人。
所以他这个月已经接纳了两批,共三十名考生进入枫园。
东厢房内,十几条椅子围坐在一起,李逸欣喜的说:“很好,你们的拼音教学已经学完了,接下来半个月,由你们将其他人都教会。”
这十二个考生,是第一批进入枫园的,闻言纷纷应下,来到枫园半月时间,李逸教了他们一些没学过的东西,受益良多。
最主要的是,李逸除了管吃住,还承诺在学习后,为他们提供不影响学习的营生。
这样他们就没有白吃白喝的心理负担,要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重要的事,他们在学拼音和简体字的时候,发现普通百姓要学会看书,可能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