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方知有南下 (第2/2页)
李若琏除了带来北方一些巨奸的罪证之外,还带来了周遇吉和曹文诏所率三万冲锋军的捷报。在这几个月的作战下,湖北李万庆所属叛军已到了最后的挣扎,他人头落地的日期就在这几天。
对于这个结果,朱由检心里很清楚。
相比于北方,南方百姓的生活要稳定富足一些,以致南方百姓本就讨厌这些拿来主义,更者太和殿的执大明重权者一直把南方控制在手里,成为控制朱由检的筹码,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南方被叛军滋扰霍乱,这样一来,给朱由平叛也带来了不少的助力。
而西南天府之地一则易守难攻,二则离京师远了,里面的情况要比湖北复杂,这样一来,秦翼明和张世泽率领三万白杆军针对张献忠的讨伐在难度上肯定要高一些。
朱由检也不担心这一点,相反,针对北方局势初见稳定之后来年面对南方的局势,大明天子有了自己新的计较。
“成甫,先生已经南下,在陪人保护他的同时也告诉遇吉、文诏,冲锋军在消灭李万庆之后不必班师回朝,一方面清除湖北及周边叛军余党以及流寇匪盗,另则,让他们和先生联系一下,如果南方有什么意外,可以先生命令行事!
对于翼明和世泽,告诉他们,快过年了,如果张献忠要和我们万游击战的话无疑增加了我们的消耗,如此也可适当放松对张献忠的追剿。不过他们走的时候白杆军是三万,朕希望来年,他们把这个数量再扩展一倍往上。
至于军饷辎重,承恩你要记住,咱们的亲军,要做到有求必应!”
朱由检之所以放慢追剿张献忠的速度,主要还是针对大明的既得利益集团。
在方知有的提醒下他知道自己作为大明的皇帝并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不同于北方,南方的舆论被牢固地掌握在东林党、复社等别有用心的组织手里,如果他像在北方这般行事,弄不好会直接激化民愤,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可不做。
既然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做不了,那么能做这件事的没有谁比张献忠更适合了。
作为明末两个最出名的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和李自成一样,对这些大明的既得利益的大奸大恶可谓痛恨到了极点。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
根据史载,重庆朝天门旁的七星岗是一座乱坟岗。
张献忠入川之后做了自己想做而没做成的是,就是杀光当地的大奸大恶!
当年张献忠杀人过多,怕扔在江中污染水源,便将人拖出城外埋葬。通远门外七星岗一带由此成为“乱葬岗”。直到1922年杨森在重庆推行市政改革,通远门外的乱葬岗逐渐变为大马路,建起了房屋,才算有了活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