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全面改革 (第2/2页)
反正是怎么忽悠怎么来,特别是等到后面学生都掌握了很多文字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开始学一些简单的课文,比如大楚的士兵多么的辛苦,在边关和异族血战,就为了救护一些逃跑的百姓,自己命都不要了。
或者皇帝怎么爱护百姓,看着被战争破坏的大地,还有一个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祈求要饭。
皇帝流泪,让人把这些孩子都收起来,当成自己的孩子收养,说你们的父辈为国而战死,我这个皇帝不能看见他们的孩子饿死,所以你们以后就是国家的孩子。
就把一些精英班的例子给写进去。
还有在写一些好人好事的例子,统统都用白话文。
楚杰烦死那群儒生用古文了,他恶心的受不了,所以决定在湖广的教材,都用白话文印刷。
让孩子浅显易懂,不管别人怎么说,整个湖广的教育,都用白话文。
甚至他还决定,以后湖广就算是去参加科举的,可以直接另开渠道,专门用白话文。
甚至最近两年,他都会一直盯着湖广,一直等到第一批的萌芽孩子结束教育。
当然初级中学这个就不能还这样了,早期的教育,就需要好好的磨练。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的学问,但是这都是根基。
所以早期的中学内容,也都是简单的,只是都会按照白话文的文章来学,筛选更多的文章成为他们的教科书。
而中学就会在学习到地理,比如大楚多大,有多少个道,每个道又是有多少个州府,各个地方环境如何。
然后还会学一些浅显的物理和化学一类的。
这些他都在搜集资料,只要三年时间,能编写出来基础的课本就行了。
而中学的时候就会发放下来正规的课本了,在湖广,就会先免费,毕竟这边只是试点,中学就需要投资很多了。
但是中学的收益可是很大的,一个府就算是每年的中学学生一百名陆续名额,而三年最多在校才三百名。
你一个府承担不了这三百个学生的吃住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你这个府的知府别干了。
另外还有这些孩子们的成绩,也会挂入政绩上,让孩子们都能得到他们这些县令,还有就是府里的知府的重视。
他觉得三年一过,最少很多农村里面,适龄孩子都认字了。
绝对是一个真正的盛世,在也不会只能是有钱人家才认字的现象普遍。
秦靖呆呆的看着皇帝说的大展宏图,他觉得这太恐怖了,一个道数百万的百姓,就算是儿童在少,那数量也充足啊。
就算是只男童,也是让人很害怕的。
当然楚杰想男女一同入学,估计遭受更大的反对,前期就需要先让男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