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准备腾飞 (第2/2页)
于远指了指齐国泰,“你们不要看我,国内的事他说了算。”
倪老讲的话最直接,“小远,你和齐大少都是想偷懒!”
于远对倪院士还是很尊重的,耐心地解释,“倪老,我其实是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其实取名字的事情很简单,只要能朗朗上口,logo简洁,什么龙凤动物、蓝天白云、樱桃苹果都可以。”
“科技是要敢于想象的,只要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能吸引消费者,到时候哪怕是用一头猪做logo,大家都会觉得很可爱。”
于远说的话,大家还真的无法反驳。
你没看那些动画片里,不管是猪还是老鼠,都可以被设计成让人喜欢的动物。
科技和艺术,从想象力这方面来说,是同根同源的,都是需要彻底放开自己的思维,才能有灵感,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于远说完这番话后,现场一片安静。
在场的除了于远和齐国泰,其他人都是技术出身的,自然深有体会。
过了一会儿,倪院士开口了,“小远,听了你这话,我感觉计算机系统很快就能完成了。”
于远,“倪老是从卓越系统入手,还是......”
倪院士,“闭源系统,我本来就感觉从这个方向进行调整,更有利于我们创建自己独立的品牌,现在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调整系统和电脑的适配性问题,被你一提醒,我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拓展开了。”
“你们先聊,我去研究所了。”
倪院士说完,潇洒地转身走了。
技术研究很多时候就是需要灵感的,所以,倪院士的离开,大家一点都不奇怪。
于远又继续和他们讨论其他的事情,“鸿一,现在我们的芯片制造有没有进步?”
周鸿一脸骄傲,“如果芯片没有进步,那我们何谈拥有自己的CPU?现在我们的芯片已经攻破65纳米的大关。”
于远,“芯片攻破65纳米,那说明光刻机技术也突破了?”
周鸿一,“我们也是根据你的提示,这半年来林博士也从宝岛过来了好几次,他在你的提示下,浸润微影技术也更加成熟了,我有种感觉‘浸润式’微影法,取代‘干式’芯片制造是早晚的事情。”
“林博士一直对你心怀感激,说是你给他启发,可以让他少走很多年的弯路。”
于远想了一下,“鸿一兄,你转告林博士,如果他愿意定居港岛,我会和他深入探讨‘浸润式’微影法的研究。”
周鸿一兴奋地点了点头,“其实,林博士看到我们的发展,已经很感兴趣,我相信他会认真考虑你的提议。”
于远认为林本坚最后没有选择回到越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越南无法提供他研究的环境。
远方集团可以集齐世界上最好的仪器,建设起最好的实验室,更可以给林博士最好的待遇。
再加上于远能用自己超强的眼光和理念,带给林博士启发。
林本坚博士定居港岛的事情,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于远不知道的是,没有了林博士的‘浸润式微影法’,荷兰的阿斯麦尔(ASML)还能不能在光刻机领域一枝独秀
于远提醒周鸿一,“芯片制造上,不仅仅是突破规格尺寸,最重要的还是晶体管的容量,只有尺寸越小,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越多,才能在保持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周鸿一,“现在的奔腾处理器,它们容纳的晶体管只有三百多万个,尺寸还是350纳米,我们的65纳米芯片,目前已经能容纳几千多万个晶体管,一旦推出,必然会震惊世界的。”
于远,“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枚芯片上容纳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晶体管都不会稀奇。”
“干式制造法,目前也已经能够生产65纳米的芯片了,虽然晶体管方面还没有突破,但我认为这属于材料学方面的问题。”
“我们使用‘浸润式微影法’,以后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你们不要满足现状,而是要把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流程,作为重中之重。”
周鸿一听得很认真,“瑞昱的IC设计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自己能设计逻辑图,光罩制造、IC制造、封测技术一条龙工艺我们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只是原材料研究目前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于远,“没关系,不管是相关的化学原料还是矽晶圆,我们都很快可以完善,当然以后能发展到什么水平,那就要看我们的研究所了。”
等到岛国的公司整顿好以后,很快就会进入华夏进行合资办厂,到时候各种技术也会进入国内。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原材料还是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和后世相比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于远才会说,以后能发展到哪一步,就是靠我们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了。
但于远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华夏在起步的时候,没有落后,那就一定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是对我们华夏这个民族的智慧的极大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