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前兆 (第2/2页)
这丫头想吃肉的眼神真是不要太明显。
小花悄悄附在江以宁的耳边说:“这还是过年剩下的香肠,我早就想吃了可妈妈一直都不让吃,非要等哥哥回来了吃,可哥哥又不爱吃肉。”
江以宁故作惊讶:“那刚好啊,我也不爱吃肉,等会儿你多吃点。”
小花两眼放光,嘴巴咧开笑了。
不一会儿,花儿妈端着三盘才菜摆在桌上,一道腊肠,一道少土豆,还有一道青菜,看样子应该是山里挖的野菜。
小花刚想伸手去摸筷子,结果花儿妈咳了一声,她立刻乖巧道:“哥哥先吃。”
小花花妈妈脸上的皱纹很深,肤色也拍偏黄,可是整个看起来十分善良,她不好意思地开口:“家里也没准备什么东西,先凑合吃点。”
“本来就是我突然来访,辛苦您了!”
“这会儿外面下雨就别走了,等晚上我让花儿他爸去逮只鸡回来,给你炖肉汤。”
江以宁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花儿妈的邀请:“改天再来拜访,下午我还有点事要处理。”
小花不忍心妈妈伤心,忙帮腔:“对啊,哥哥很忙的,也是因为那几个头头惹了哥哥生气,哥哥才出来透气的。”
不知为什么小花妈妈脸上的表情有些不对劲,她对江以宁说话,声音中隐藏着劝诫:“这位先生,您是自己来的吗?”
“还有几个技术人员。”江以宁发觉她异样,又奇怪地问了句,“怎么了。”
“这位
先生,有一句话说越穷的地方恶民越多,那个张金牙也不是什么好惹的,有什么事等你回去了之后再说,不应该在这里跟他们起冲突。”
江以宁神色一敛:“不碍事,我自有分寸。”
他把腊肠往小花面前推了推,“多吃点,才能长高。”
两人吃完饭,在小花的带领下他们再次回到石矿厂。
江以宁禁不住回头看,还好有小花带路,不然他肯定要迷路了,山里的路弯弯绕绕又是阴雨天,他几乎分不清东南西北。
“小花你每天都是这么来来回回帮爸爸送饭的吗?”
江以宁抬手看了看腕表,这一来一回的山路要走3个小孩,对一个小姑娘来说太不容易了。
“对啊,爸爸为了不让我跑来跑去,一天只吃一顿饭。其实吧,我一天能来回跑三趟呢,不过爸爸总是担心我出现危险从山上滚下去,所以就只让我送一次。如果妈妈不忙的话,妈妈也会来一躺。”
不过这会儿的雨小了很多,远方的天空好像也隐约出现了晚霞,看样子明天是个好天气。
小花把饭盒给爸爸送去,坡脚的男人忙起身跟江以宁打招呼,“江总好。”
江以宁看了他一眼,仿佛之前在哪里见过一样。
“你腿脚不便就不要起身了,赶紧坐在那里吃饭吧,今天中午多有打扰了。”
但是因为他在的原因,小花爸爸看起来很拘谨,紧张到连饭都不敢吃了。江以宁只好找了个借口走出去,这时他才注意到原本轰鸣的机器也突然停止了作业,石矿厂里陷入了一种死寂的氛围。
小花爸爸吃完饭走了出来,不等他问先出声说:“他们那些人呀刚刚被张金牙给赶走了,我怎么拦都拦不住。”小花爸说这话的时候不敢看江以宁,好像只自己没尽好看门的义务一样。
“这跟你没有关系。”
江以宁随意安慰了一句,眼睛不由得眯起来,没想到张金牙竟然用罢工这种方式来威胁他。
连工人的安全帽都出现了问题,他突然很想下到矿里看看深处的情况。看看这帮无法无天的人究竟是怎么枉顾人的性命!
下午两点,林耀收到了韩雪琳的消息
,这时他才想起来跟她还有一顿饭要吃,算是回美国之前给他践行了。
他只好给她回复。
“我会准时赴约”
晚饭约在七点,吃完估计是九点不到的样子,那么也就是说他会在十点前准时回到家。
算好时间,他老老实实给江悠悠汇报回家的时间。至于跟谁一起去吃饭,他想了一下还是不说好了。反正是最后一段饭,韩雪琳就要回美国去了,以后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还是不要再生起无畏的事端了。
挂了电话,韩雪琳摇晃了一下手中的透明液体,长发垂下来挡住了她的表情。
没一会儿电话又响了,一看号码,她接听起来,对方的声音火急火燎。
“喂,是韩小姐吗?请指一条活路。”
韩雪琳原本平静的脸上突然笑起来:“你们那里有火药,有矿石,这几天下雨,出现意外不是很正常吗,你还想要什么活路?”
……
陈民跟司机坐在前面,后面楚南雪无聊地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发呆。
小保安乘坐的面包车就在前面,她在心里默默想,只要跟着这辆面包车走就很快能见到江以宁了。
前面突然有个岔路面包车继续沿着盘山路而行,可是他们的车却拐了个弯向另一边驶去。
楚南雪立刻坐起来:“我们去哪里?不去石矿上吗?”
“去县城,送你到酒店。”
“江以宁在哪儿?”她的心越来越不安,仿佛是被人把心掏出来晾在外面,稍微有点细微的动静都能让她觉得窒息一般。
“江总他还在矿上,让我先送你回去休息。”
“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不如我们直接去把他接上,然后一起回去。”
陈民刚想拒绝,只听司机说:“这会儿时间也不早了,江总差不多也要往回走了,不如我们就按照楚小姐的吩咐。”
陈民想了想还是决定先给江以宁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结果还是因为信号的问题无法接通。
楚南雪握着手机愤愤地骂了句:“这个该死的没有信号的地方!”
从下了飞机她就一直在给江以宁打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陈民求你了,我又不好的预感,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