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走出国门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天不亮方自归就醒了,他索性起了床,泡方便面时,走到阳台上看邻舍家的小花园。
方自归和同事们住的这座别墅,正门对着一条四车道的马路,后阳台则对着一片别墅区。站在这座别墅的三楼阳台上望出去,最近的一栋别墅刷着纯乳白色的涂料,方自归在国内从来没见过刷这种颜色的房子。而这座白色别墅的院子里种植着许多热带植物,有的叶子大如蒲扇,有的叶子小如蜈蚣,也都是方自归以前没见过的。虽然新加坡居民大部分是华人,方自归还是觉得这里有异国情调。
天渐渐亮了,阳台上红色、黄色、蓝色的花朵交相辉映,花瓣上缀着晶莹的水珠,好像花儿的眼泪。黎明前一定是下了一场大雨,但太阳渐渐出来了,东边的天空泛起浓重的红晕,一阵微风袭来,院子里小池塘边的芦苇轻轻摇曳,像是在低语着某种秘密。
方自归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住别墅,第一次用空调,第一次呼吸热带的潮潮空气,第一次闻到榴莲的臭臭味道,这么多第一次在方自归人生中的第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了,让方自归在新加坡的第一晚睡眠来得很晚。而现在,已经在新加坡住了几个星期,兴奋劲过了,方自归能够早睡早起,也习惯了新加坡时雨时晴的热带天气。
方自归回到房间吃泡面时,室友梁词醒了。
“克多,现在几点?”
“七点。”
“噢,那我再睡会儿。”
“母司,等下我叫你好了。”
“克多”是方自归的新名字,“母司”是梁词的新名字。
新加坡同事称呼人,都是直呼其中文名不带姓的,哪怕是第一次和你见面。刚开始大家有点儿不适应,比如所有新加坡男同事都把物料主管黄莎莎叫成“莎莎”,黄莎莎就觉得,这也显得太亲切了一些,在国内,只有她男朋友和她老爸敢这么叫。但后来大家就适应了,并且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来培训的九个人按照同一个原则,把英文名的头一个字去掉,互相取了昵称。比如方自归的英文名是“Victor”,翻译过来是“维克多”,大家就叫他“克多”。于是,质量工程师Donald就被称为“纳德”,测试工程师Alex就成了“克司”,制造主管William就成了“连母”。梁词的英文名是James,他就成了“母司”。
用这种原则取的名字,好坏只能凭运气,因为该原则是大家都已经有了英文名以后,才创新出来的。像“克多”这个名字就还取的可以,但“克司”这个名字,有点儿像“克夫”,给人一种哪家公司请了他,哪家公司就要倒闭的感觉。而“母司”的名字就好很多了,跟“公司”正好可以结婚,大家都说,“母司”这个名字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名字。
母司跟方自归是同年同月同星座生,年龄只比方自归大几天,来新加坡后继续跟方自归做室友。九人中年龄最小的是方自归,母司倒数第二,而年龄最大的纳德也就比方自归大四岁,所以方自归跟同事们住在这个有五间卧室的别墅里,感觉有点儿像住在大学宿舍里。当然,是豪华版的大学宿舍。
老卑喜欢说他的第一批兵是“一表人才”,虽然老卑的这个说法有些托大,但当九人一起在新加坡工厂亮相时,真是引起了新加坡操作工大妈们集体的赞叹。据大妈们反应,她们以前还以为中国人很土,没想到中国人这么帅。大妈们哪里知道,这九人是像选美一样从三百多人中选出来的。九人中唯一的女生莎莎,也很给苏州妹子撑场面。莎莎眉清目秀,身材高挑,加上她身上铺着一层热带人民中少见的白皙皮肤,新加坡工厂那些男工程师们也就被迷住了。
方自归在新加坡的师傅,高级SMT工程师杰克逊,第一次见到莎莎就问方自归:“苏州那个地方,是不是盛产美女啊?”第二次又碰到莎莎,他对方自归说:“哇噢,今天她穿的是短袜,她脚腕好漂亮哦。”
就这样,方自归和一帮高颜值的同事,开始在新加坡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自归第一眼看见德福勒新加坡工厂的大楼,就感叹资本主义工厂的先进。这座大楼的外立面,是用银灰色的金属板和浅灰色的玻璃幕墙组成的,办公室那部分的线条还是弧形。方自归觉得国内的商场也没这么漂亮。
然后,大家也开始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生活经验,没想到在新加坡生活了不久,就闹了一个生活上的笑话。
方自归为了把每天三十美元的海外津贴尽可能多地带回海内,来新加坡的时候在旅行箱里装了半箱方便面,除莎莎外,其他男同事都进行了类似的操作。但是大家后来发现,在新加坡吃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去巴萨(市场)吃一份海南鸡饭不过两新币,自己做饭就更便宜。于是,九个人一商量,准备下班以后分成两组做饭,结果第一次做饭,就做了一桩糗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