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外企的机会 (第2/2页)
拿到莞尔的批准,方自归几天后就出现在了苏州开发区人才市场。
开发区人才市场看起来很简陋,周围还有大片农田。
方自归到人才市场后快中午了,一走进去,就吃了一惊,只见大厅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流明显不像上海的那些常设人才市场平稳。方自归有些纳闷,仔细一打听,原来这天的招聘会是一家叫“徳弗勒汽车电子”的专场。由于这司是美商独资企业,吸引了苏州的各路英杰。
由于应聘者太多,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像银行里办理业务一样,给每个应聘者都发一个号,按顺序叫号面试。
方自归入乡随俗,也拿了一个号。
虽然廖总批评外企有阶级斗争,可方自归以为,自己现在这个条件,哪怕这种阶级斗争比较复杂,那也只好先斗争一下以后再调整。领号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方自归,只要来面试拿到号的人,不论多晚都一定会有面试机会。这做法倒也公平,所以现场虽然人潮涌动,秩序倒也井然。
方自归决定耐心等待,等待的过程中,方自归和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攀谈起来,才知道人家并不是学生,人家已经大学毕业三年了。毕竟这是常设人才市场,来应聘的人几乎都有工作经验。
毫无工作经验的方自归与这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竞争,也是无奈,因为到了五月份,已经没有应届生招聘会了。
“你排队已经排多久了?”方自归问那人道。
“我九点钟来的,现在还没排到。你刚来的话,不如先出去吃个午饭再回来等。你看现在这么多人,不会很快轮到你的。”
“我就觉得奇怪。这家公司有什么特别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应聘。”
“你没有看报纸?”
“什么报纸?”
那人从自己包里拿出一张报纸,递给方自归,“应聘成功者,全部出国培训。”
方自归打开报纸,原来是一份《苏州日报》,这家公司的招聘广告占据了整整半幅版面。广告除了罗列各招聘岗位以及资质要求,果然清清楚楚写着,所有人员一旦录用,将于近期被送往新加坡接受三个月的培训,然后将参与公司在苏州新工厂的建设和投产。这广告的另一大特别之处,是说有意应聘者不要寄简历,请某月某日自带简历到开发区人才市场直接参加面试。
这时的中国人,坐飞机都还没有普及,出过国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导致这个招聘广告登出来,苏州的各路英杰就真的纷至沓来了。应聘者中,不乏年龄四五十岁却自以为宝刀不老的老大学生,打算通过这个机会坐一坐飞机出一出国。
“很吸引人吧?”
“吸引力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