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四十二章经(二) (第2/2页)
傅天泽继续说道:“纸张可以做旧,但是每个书法家用纸都有自己的习惯。怀素三家为僧,日子过得清贫简朴,云游到雁荡山,带的行囊也不可能过于奢华,当时的‘雁荡精舍’也不可能给他提供多好的纸张。你觉得呢?”
这一番话,彻底点醒了许清如,她想起了父亲许诲平一直以来告诉她的那句话,鉴定一件文物,要看到的,不止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的人物与时代背景。
她微微回抱了傅天泽,而后离开他的怀抱,朝他笑:“谢谢。”
待到再回到那幅怀素《四十二章经》草书帖面前时,一切已经,拨开云雾见月明了。
许清如所有的注意力凝结在这幅字帖所用的纸张上,分辨纸张种类,比辨别字迹真伪,对于许清如来说,简单得多。
很快,她抬头看向赵文诚,张口欲言,话还没出口,傅天泽再一次插话了:
“赵老先生,你是想让清如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还是您先屏退左右?事关赵家的珍宝,望您三思。”傅天泽的语气很平和,似乎他说的,真的就是来自旁观者的建议而已。
可赵文诚已经明了,这话里的深意。
且不管许清如的鉴定结果能不能让人信服,万一,只是万一,万一她说得确实有理有据,那就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明明白白地说,赵家多年来视为珍宝,并凭借它名声鹊起的“怀素《四十二章经》草书帖”,是赝品。
明明白白地打赵家的脸。
赵文诚阅尽人事,走过六七十年的坎坷人生里,他什么事没有碰到过?见识、胆气他缺哪一样?
但他唯独不敢,拿赵家的名声做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