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蜀山悬剑传 > 第一章 誓鬼血祭

第一章 誓鬼血祭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蜀山悬剑传!

野草闲花满地愁,龙争虎斗几春秋。举头吴越齐青楚,转眼梁唐晋汉周。概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杨慎(明)

楔子

……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历史上确有诸多实例可以应证这句话。东汉末年,刘焉自请益州牧,后以五斗米教作乱阻断交通为由,中断与中央联系,呈半独立状态,甚至私做舆车千余骑,欲称帝,成为三国时代最早的一批割据势力。

而西晋末年虽有“八王之乱”在先,但在晋朝疆域内率先割据称帝的却是在蜀地自立的成汉政权。以上是前半句的证明。

至于后半句,光武帝平定中原而得陇望蜀,最终消灭公孙述政权实现统一。

巴蜀,自古就是英雄仙侠辈出之地!

……

大唐天宝九载,巴蜀,青城后山邛崃古道。

这是一条隐蔽的悬崖边缘小道,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山道蜿蜒曲折,两侧是密不透风的森林,把天空遮蔽得严严实实,只有零星的光线斑驳透下。

小道被滑溜溜的苔藓覆盖,这些苔藓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长得异常旺盛。小道上罕有人迹,更多的是野兽出没的痕迹。湿润的泥土中野猪和山猫的足迹清晰可见,还残留被雨水冲刷过的熊掌印。散布在灌木丛中的野兽粪便新鲜湿臭,腥臊扑鼻,提醒着每一个闯入者。

一群香客正沿着狭窄而湿滑的山道缓缓前行。他们每个人都手持祭品,面色虔诚,口中念念有词,但眼神中不时闪过一丝恐惧和警觉。

密林的幽暗让众香客涌起难以名状的紧张感。众人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祈祷能快点走出这段看似无止境的阴森小径。

走出密林,小道拐到了悬崖边缘。山路变得越来越险峻,如同行走在鲤鱼脊背之上。每一步都必须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万丈深渊。众香客时不时用手抓紧那些冒出小道边缘的根须或是岩石,以稳固身体。

悬崖“鲤鱼脊背”两侧,铅云密布,弥漫整个山谷,将无数山峰吞没。

这些厚重的云雾不是寻常的雾气,而是一团团黑色浓雾。阴冷的霜雾中似乎还挟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怨气。风穿峡谷的啸声,更增添了黑雾的诡异和阴森。

就在这死寂中,一种不寻常的凉意从浓雾中逸出,让人毛骨悚然。

突然,从滚滚翻腾的黑雾中透出两只灯笼大小的猩红色蛇眼,冷冽阴森,闪烁着贪婪和凶残的光芒。

隐藏在雾中的妖兽,终于现身。

这是一条黑色巨蟒,腰身如同庙宇廊柱粗细。它的身体在浓雾中若隐若现,盯着众香客,扭转缠绕。

黑色巨蟒粘稠的哈喇子从黑雾中滴落,每一滴似乎都能在山石上腐蚀出小小的孔洞,发出嗤嗤的声响。

猩红色的蛇信子,分着岔儿,时不时从浓雾中探出,在空中划过,仿佛下一刻就能把任何一个稍显慢步的香客卷起,裹入嘴中,生吞活剥。

湿冷的空气因为巨蟒的呼吸而更加腥臭。只要浓雾弥漫到山道,那恐怖的黑色巨蟒就能轻易地将香客们一口叼住,拖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黑色巨蟒显得焦躁不安,不停扭动身体,搅动着浓雾,仿佛随时都准备发动攻击。

然而,每当黑雾即将靠近悬崖的时候,总会刮来一阵山风,始终让浓雾和悬崖保持一两丈的距离。

香客们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祈祷着能够安全通过这片被黑色巨蟒窥探的可怕地带。

……

一个时辰后,众香客有惊无险来到后山山顶——誓鬼台。

誓鬼台方圆十数丈,寸草不生,岩石猩红狰狞,一片肃杀。人走到这里,不由胆寒恐惧。

故老相传,誓鬼台悬崖下方的幽冥谷,乃是封印天下妖魔鬼怪之地。

誓鬼台上有一座一丈多高的石碑,此碑大名鼎鼎,名为“鬼界碑”。

据传鬼界碑为永镇幽冥谷内的妖魔鬼怪而立。碑文乃青城道陵祖师亲手所书,碑文记载了汉安二年七月道陵祖师在青城山,大战六天魔王、八部鬼帅的故事。道陵祖师敕命众妖魔,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

誓鬼台的悬崖边缘,十几个石桩和碗口粗的铁链围成了一圈护栏,防止有人不小心跌落。

几个胆大的香客,慢慢挪到悬崖边上,紧攥铁链,小心翼翼俯瞰幽冥谷底。

幽冥谷深不可测,一层浓雾笼罩在峡谷上方。偶尔雾被风吹散,就会露出一个黑洞洞的深渊,宛如一张巨蟒大口,等待吞天噬地,令人有毛骨悚然之感。

这几名香客只觉一阵眩晕,汗毛倒竖,不敢再看第二眼,赶忙退回鬼界碑旁。

众香客马不停蹄忙碌着,很快搭建出一个临时祭坛。祭坛上摆放着活鸡活羊、新鲜蔬果等一系列祭品。

香客们在祭坛周围点燃了数十支蜡烛,火光在微风中摇曳,让整个场地显得格外肃穆。

祭祀开始,年长的祭司身着祭袍,轻轻敲打着铜铃,铃声清脆悠扬,为仪式增添了一份庄严。

众香客手持三炷香,排成一排,面向祭坛,口中念诵着古老的祷文。众人声音低沉,回荡在山谷之间。

祷告完毕,众香客依次将香火插在祭坛的香炉中。缕缕香烟缓缓升起,飘散在山风中,将香客们的祈祷带向天际。

随着仪式的进行,年长的祭司缓步走向祭坛,他手持一把锋利的祭刀,表情严肃。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快速而熟练地宰杀了活鸡和活羊,血液顺着祭坛缓缓流淌。

接下来的一刻,祭祀仪式进入高潮。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默念着祷词。

只见一名香客缓缓走到誓鬼台的边缘,对着幽冥谷的方向,虔诚跪拜,他泣道:“阎罗魔,恳请您降下灾难,让艾家永无宁日!”

哭泣完毕,他紧攥双拳,嘶声裂肺喊道:“艾东,你个狗贼,我诅咒你被人阉割,不得好死,永世留在恶鬼地狱,上刀山下油锅,日日夜夜受尽酷刑折磨!”

说罢,他翻过护栏,一跃而下,跳入万丈深渊……

一声凄厉的惨叫,从崖底传来,久久不息……足见悬崖陡峭,落差之大。

紧接着,第二名香客上前,在悬崖边缘匍匐在地,虔诚跪拜,痛哭流涕。随后,张开双臂,飞身一跃。

他跃下时,过于用力,如同一只大鸟,划出一道弧线,落入半山腰的黑雾之中。

黑色巨蟒从浓雾中探出头来,一口叼住香客的头颅。香客吃痛,连踢带踹,本能地拼命挣扎。

黑色巨蟒扬起头颅,张开血盆大口,用力吞咽。囫囵吞枣般,三五下便将香客吞入喉中。

香客凄厉的惨叫声、骨骼断裂声回荡在山谷中,久久不息。

第三名香客本打算一跃而下,听到这凄厉之声,吓得脸色煞白,瘫软在护栏边上。

……

原来,这群香客祭祀的不是天地、神灵。他们祭祀的是幽冥谷里六天魔王、八部鬼帅!

通常的祭祀,祈求的往往是神灵的庇护和天地的赐福,而誓鬼台上的祭祀祈求的是复仇!是报仇雪恨!

向那些用寻常手段无法伸张正义、无法平反昭雪的强大势力复仇!

血债血偿!

以命换命!

即便你放下屠刀,也要让你万劫不复、永世不得翻身!

……

要想得到魔鬼的邪恶力量,就要跟恶魔做交易。代价就是,祈祷人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灵魂和性命!

这就是誓鬼台的血祭!

故老相传,从誓鬼台跳崖献祭的人,能一命换一命,解除一名鬼怪的封印。

魔王和鬼帅也信守承诺,这名逃出生天的鬼怪,定会完成献祭人杀戮复仇的心愿。

由于血祭极其灵验,而且当世就报,比佛教的因果轮回更加直接快捷,一度导致跳崖献祭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祭祀过于血腥和邪恶。为此,几任青城掌门不得不放弃自身修行,派出大量人力物力封禁后山,用道德、礼乐教化百姓。

魏晋四百年离乱结束后,和平再现。巴蜀大地生机盎然、社会趋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誓鬼台血祭这才远离人们视线。

不知为何今日,血祭又死灰复燃,重现于此?

……

一个十一二岁的绿裳长腿少女,双手紧紧攥住身旁中年男人的衣角,眼泪汪汪道:“爹,您可不能丢下我啊!”

须发浓密的中年男子刚想说话,忍不住嗓子一痒,捂住胸口,剧烈咳嗽起来。

好不容易缓过来,中年男子对少女轻声说道:“傻孩子,别怪爹心狠,这痨病怕是好不了了。唉……”他看着绢帕上咳出了斑斑血迹,无奈地摇摇头。

中年男子道:“为父时日无多,不如以命换命,让蒙骗你母亲、让咱家妻离子散的恶人死于非命!

只可惜,青石道长还要半年才能出关,走之前见不着咯,唉!

等青石道长出关后,你把这封书信交给他。他是为父的好友,必会收你为徒,传你青城绝学。”

“爹,咱不复仇行不?

就算时日无多,能活一天是一天。说不定青城就有名医,能治好您的病。我不想离开您,我舍不得您。”少女跪在爹爹面前,绞着双手,哭泣哀求。

“好闺女,别学你娘。你爹虽然混的窝囊,曾经也是真心爱过你娘,只可惜真情敌不过无情……以后,你找丈夫,别贪慕虚荣,选个真心爱你的好男人,才会真正幸福……你过得好,爹才会放心……中年男子泪眼婆娑,跟女儿抱头痛哭。

中年男子絮絮叨叨,想到什么说什么,像要把一辈子的嘱托都说完一样。最后,他把女儿搂在胸口,紧紧地抱了抱,半响才松开。

他习惯性摸了摸女儿的头,道:“丫头,照顾好自己。”

说罢,咬咬牙,一把推开女儿,一跺脚,头也不回,朝悬崖边走去。

“爹啊,你带我一起走吧……”

身后传来女儿凄凉的哭喊声,饶是这个东北大汉铁骨铮铮,也忍不住泪洒双襟。中年男子不敢回头,就怕这一回头,就再也不忍心把女儿丢下。

……

虽然从上山前就知道分离在所难免,可真正离开父亲的这一刻,少女还是无比害怕,感觉一个人在暴风雨的大海上无力的漂浮,任凭巨浪把她卷起、抛下。

众香客死死拉着少女,生怕她跟着父亲一起跳崖寻死。

望着父亲的背影,少女嚎啕大哭,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心如刀绞,呼吸困难,胃肠疼痛无比。她就这么看着父亲的背影,已经有些佝偻的背影,渐行渐远,一步一步地离自己而去。

经此一别,人鬼殊途,再难相见。

少女揪心之痛,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

中年男子腿脚不利落,有些艰难地翻过护栏,面对万丈深渊,发出一声怒吼:“地狱之主,恳请您降下灾难,让安禄山和尹氏这对狗男女不得好死!

凤蓝,你个贱货,老夫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让你永无宁日,留在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中年男子正要一跃而下,只觉腰腹一紧,被一条长索卷住,动弹不得。

“大叔,不可轻生!”

一位白衣少年迅疾如风,冲上了誓鬼台。他一拽长索,将中年男子从悬崖边上生生拽回护栏内。

这位少年大约十三四岁,白净清秀,眼神清澈,不像个习武的,倒象邻家乖乖的读书郎。

另外两名布衣少年紧随其后,手持兵刃,也冲上了誓鬼台。

白衣少年飘然而至,金鸡独立在护栏石桩上,面对众香客,抱拳施礼,朗声道:“在下青城白复,奉命巡山值守。

诸位叔伯,誓鬼台乃青城禁地,还请速速下山。血祭残忍邪恶,断不可为!”

白衣少年白复虽然年少,但话语中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纵横捭阖的气势。

年长的祭司从人群中走出,叹道:“要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都是苦命人啊!”

白复看到这位祭司,不禁愣道:“陶县令,怎么是您老人家?”

原来这位年长的祭司不是旁人,正是青城山所在灌县的县令。这位当地父母官,对青城知根知底、熟门熟路。怪不得这群香客能一路畅通,深入青城后山禁地。

陶县令长叹一声道:“权相李林甫要治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大人的罪。老朽是鲜于大人门下。于是,御史吉温便拿老朽开刀。希望能通过老朽,罗织罪状,构陷鲜于大人。

老朽一旦下狱,定会被吉温屈打成招。届时,鲜于大人家族和老朽家族,轻则男丁流放千里、女眷送入教坊司;重则满门抄斩,童叟不留。

鲜于大人对老朽恩重如山,老朽愿一命换一命,誓要取吉温那奸贼项上人头!”

白复颇为无奈,埋怨道:“陶县令,您是朝廷命官,怎么也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鬼怪之说?”

try{ggauto();} catch(ex){}

陶县令手缕长髯,微一闭眼,感慨道:“少年郎,你不知啊。

一入官场,都是靠天吃饭。仅凭才学和出身,有几人能够平步青云、飞黄腾达、长盛不衰?

宦海仕途,无常莫测,祸福难料。这自古为官的,哪个不痴迷鬼神、笃信命运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