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第242章:老臣的智慧二 (第2/2页)
这么远的距离,只要是他不伤害大唐的一兵一卒,天可汗是不会发兵征讨他的。
至于他为什么不敢伤害大唐的一兵一卒,实际上还是要讲一个故事,就在三十年前,大唐有一个小和尚,很是得到人们的喜爱。
甚至就连皇帝都听说过这个小和尚,更是听了他的讲经。
佛教是出于印度的,虽然唐人喜欢的大乘佛教乃是中原人们的自创,但是脱胎于印度的小乘佛教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谓的大乘佛教实际上要先讲一讲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脱胎于尼泊尔地区的一个古佛教,这个教派流传到了印度之后,成为了当时权贵统治百姓的基础。
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佛教,一旦是被官府当做了统治的道理,实际上都是与压榨分不开的。
当时的印度还没有什么国王地概念,那一代实际上都是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掌控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印度恒河流域三百小国。
释迦出身于一个小国的国王,算是一个王子,虽然没有什么继承王位的权力,因为它上面还有很多的哥哥。
但是好歹他也是一个小贵族了,他的父亲可是统治着几百里大小的土地。
就在释迦成亲的时候,忽然看到了百姓都很是艰难,为了应付朝廷的税收,整天都要辛苦工作六个小时,就算是这样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咳咳)没有遮阴的地方。
于是释迦觉得应该想一个办法,让百姓忘记了这种苦恼。
于是他开始在恒河流域行走,就像是古佛教的那种苦行僧一样。
几十年之后,释迦终于悟了。
原来百姓们的苦难全部都是心中有了情感才出现的啊!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让百姓忘记了自身遭遇的苦,然后许他们一个精神的阿波罗世界,这样就能让百姓减轻负担呢?
虽然释迦已经放弃了王子的地位,选择了流浪,但是他出身高贵的身份却是没有改变的。
很快,当释迦表示自己想要收徒的时候,周围的穷苦人就围了上来。
释迦挑挑拣拣,选择了一些同样是贵族的弟子,作为自己的弟子,同时也选择了一些穷苦人作为弟子。
他开始传说自己的道义,让人们知道这一生所遭受的苦难,实际上都是上天给予自身的惩罚,等遭受的劫难足够多之后,就回到了那个神奇的地方,在哪里人人都是没有灾难,也不用干活,还不用做事,每天都有别人送来吃食。
这是一人人平等的佛国!
就这样,释迦革新了古佛教,成为印度佛的祖师。
印度佛因为麻痹了穷苦人对于自身辛苦的感知,让他们一心向往死亡后的佛国,于是开始在印度恒河流域的三百小国中流传开来。
一千年之后,印度佛传入了中原华夏地盘上,然后因为汉末的动乱,百姓困苦,于是就开始传播起来。
到了南北两晋的时候,因为异族对于中原汉人的残酷,使得这一麻痹人心的教义开始大规模的传播,佛教也成为了主流教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