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阴影之外 > 第1200章 北琴海环流

第1200章 北琴海环流 (第2/2页)

少年一边抿酒,一边看着当天的《号角报》,不时还要与身边的酒鬼瞎扯几句。筷子在蜘蛛蟹沙拉与香辣海豹肉间不停游走,酒杯中的橄榄也已换了几次。他爱上了这个全年阴凉湿冷的城市,因为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着连帽袍子。

打包一份三明治作为早餐,他起身朝着自己的木屋走去。午夜的独角仙海湾温柔无比,几只离圈的山羊正站在山壁,伐木的壮汉满身酒气,鳕鱼正在海中自由嬉戏。某支数据校正小组正检查着行李,传声水晶的那头传来几声唏嘘;不知何时天空中飘起了细雨,但正在炉火前酣睡的少年却毫不在意......筆趣庫

在对的人或事出现之前,我们只能一直孤独,因为孤独是孤独者的唯一解药。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但是或许会有两段不完整的经历组合成一个强大的个体。

炉火被烧得噼啪作响,少年的嘴里散发着松子味,羽毛笔早已吸满了墨汁,落在地毯上弄脏了一小块区域。当流星划过灯塔,或许只有海洋才能鉴证这条无聊至极的生命轨迹。

一张印着“世界尽头”字样的明信片,此时正被少年捻在指间,上面那绿色的邮戳是来自极地的承诺。

窗外的夜空,厚重的云朵遮蔽了星辰,仿佛某个失意的少年正站在冰雪中微笑,那身上的长袍被吹得呼呼作响。

关于青春,不说憋屈,说了矫情,说来说去皆化为沉默。站在世界的尽头,是一个寻常故事的结束,更是另一段美丽童话的开始。

银白的月光落在地上,纤薄如纱,淡淡的晚香如兰似幻,拼接成了一张柔软的网。一草一木都不再像白天那般真实澄澈,仿佛天地万物都隐匿进了这漆黑如墨的夜色。嵌满星辰的天空,好似流沙铺成的银河,盘踞在青紫色的苍穹;无家可归的孤鸦立于枝头,那残破的喙时而开合,目光里透露着劫后余生的忐忑。

平整的街道犹如一条古井不波的溪流,蜿蜒在浓密的树影里,那些因夜风而沙沙作响的枝叶,似乎在回忆着白天的喧嚣与燥热。旅店灯光分外刺眼,好似一个兀自狂欢的醉汉,在夜幕之下徘徊;铁制大门扭动的声音缓缓扩散,惊扰了夏虫,搅乱了心境。晚归的行人满目倦容,或快步而去,或踌躇蠕动。

贵族家的小孩正坐在院中,盯着面前的一盒冰糕,良久沉默不语。老式的牛皮纸里堆挤着三个白色雪球,一杆迷你挖勺立在中间;粘稠的草莓味果酱盖在表面,诱人的味道再次重现。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我们纯粹且天真。

如今,我们早已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变得越来越麻木,每天都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们被工作困扰、被父母困扰、被伴侣困扰、被人际关系困扰、被生活无尽的问题而感到困扰,并且当我们打算解决它们时,才发现问题是永远也解决不完的。

人生是一道复杂的论述题,从开始到结束,所有人都在不停的求解。那些看不透的人或事,总会随着岁月的年轮愈发清晰,但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当许多迷茫在心底渐渐发酵变质时,我们就会异常迷惑,总是拼命的刨根问底,企图窥视真相。

而所谓的看透了生活,不过是我们在古树下悟出了别人不懂的道理,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问题是解决不了、却又不得不面对的。

虽说看透“生死”,也就看透了“人生”,可我们还是招架不住“生活”。因为我们正“活着”,每天仍然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以及永无止境的突发状况。

到了三十岁这个年纪,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用“和解”去表达

自己的生活态度。言下之意是:彼此犟也犟过了、闹也闹过了,与它争斗多年,头破血流的南墙也撞了、咬牙切齿的冤屈也受了,双方皆是遍体鳞伤,现在终于累了,可以抱着与生活“不打不相识”或“惺惺相惜”的态度,开启后半段的人生了。筆趣庫

可生活真的可以和解么?或者说是我们想和解就能和解的么?首先,和解的前提是经历了艰苦卓绝、长期不断的斗争,三十来岁的我们并没有张口就来的资格。

纵然我们也确实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感受到了人世的一些人情冷暖、看清了形形色色面具下的社会本来面目,但是还远远不足以达到经历了人生百态、看透了生活真相的地步。这个时候就说想与生活和解,未免有些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

其次,和解是双方的事情,彼此各退一步才叫做和解。但生活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我们与它和解,并没有经过人家同意,更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因此该来的厄运依旧如影随形、该经历的风雨也不会为谁网开一面、每月该付的账单还是准时送达、每天早晨的地铁照样拥挤不堪。这样的和解,不过是我们对生活的逆来顺受罢了。

再者,和解或多或少都带着点单方面认输的味道,只不过投降太难听了,对于好面子的我们来说,早早跪地求饶未免太惨了点。因此“和解”这个听上去更温和的词便取代了投降的位置,但也正是如此,和解往往成为了放弃与退缩的借口。

因为有了“和解”,放弃与退缩变得愈发堂而皇之、昭然若揭。可生活这个小人总喜欢做些大煞风景的事情,通常我们的妥协,最后只能令其得寸进尺,让自己含恨九泉。所以,我们与生活的“和解”完全是个伪命题,它既没有丝毫的可能,也没有任何的必要。

二十岁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肯定行;四十岁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挣扎几下;六十岁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这是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也许一个人行或不行早已注定,比如家庭,比如言

行举止,比如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气质。

有些人渴望到达彼岸,但当他们知道没有目的地后,便深陷迷茫;有些人执着于欣赏沿途的风景,但却从来都不知晓为什么要驻足观望;有些人从未关心过这些,他们始终在自顾自的走着;有些人在原地停滞不前,思考着自己为什么站在路上。

生活的具象,正如吟游诗人加缪在《西西弗绪神话》中所刻画的:诸神责罚西西弗绪,令他把一块岩石不断推上山顶。可每当岩石被推上山顶,又会因重力一次次坠落山脚。因此西西弗绪一辈子都在从事一项周而复始的、无意义的工作。

它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无意义并不是仅仅指人死灰飞烟灭,还包括生命本身的虚无。浩渺宇宙,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尘埃,我们整天在这粒尘埃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得失、悲欢、荣辱、聚散。筆趣庫

当我们发

现从小最崇拜的父母,也曾有着不那么光彩,甚至卑劣的过去时;当我们发现那最独一无二的、坚信会相守终身的爱人,其实与狗血故事的主角并没有什么不同时。

当我们曾几乎可以分享一切的朋友,因为种种原因反目成仇,甚至恶语相向时;当我们发现曾经那美好阳光的世界,其实也存在着那么多的阴暗、卑劣和猥琐时。

所谓人生的意义,便不过是种自娱自乐的幻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活在自己构建的那个世界里。因此当我们依附于某种意义时,也就自然被这种意义主宰了一切。

我们虽然能看清人生的一些真相,可我们的生活却没有因此而改善。它的存在就像那件皇帝的新衣,但可悲的是,我们即便明知道没有任何意义,却还是不得不趋附下去。这种在自我欺骗中收获的短暂安逸,像极了那些被白日梦萦绕的人生苦旅。

月光没有意义,可是我们依旧对它感叹不已;三球浇汁冰淇淋没有意义,可是它却能勾起那些尘封的回忆;喧嚣的青石板路没有意义,可是它却成为了夜幕下最廉价的魔法药剂;人生同样没有意义,可是每个人都在暗自努力。

阳光透过窗帘映在少年脸上,雏菊在帕瓦联邦寒鸦城的大街小巷随风飘荡,蒲扇依旧呼呼作响,蓝羽知更鸟停靠在阳台护栏旁。

少年揉了揉眼睛,起身走进厨房,几分钟后,沸水使面条变得柔软,牛肉与番茄酱的香气弥漫厨房。崭新的一天正式开始,开始于这人类第二聚集地,开始于少年昼夜颠倒的生物钟。

走在石子路上,少年止不住的哈欠与正在参观小提琴博物馆的旅人们交相呼应,手里类似牛轧糖的小吃冒着热气,擦身而过的行人来来往往。咖啡的香气萦绕头顶,泛黄的墙壁斑驳绵长,远处的钟楼发出几声闷响,街角的花店传来阵阵酒香。父亲的身影若隐若现,少年的眼睛也变得清澈明亮。

连帽长袍随着脚步上下摆动,挎包里的工具叮当作响,熟悉的笑容万年不变,店中的松香如蜜似糖。一把把调理妥当的琴被擦拭干净,少年也在后屋缓缓坐定,在这个封闭的木房中,他仿佛与世隔绝般,一心投入在眼前的手工琴调音之上。

从有记忆的那天起,少年便一直与提琴为伴,似乎食物里都带着些许松香的原木味道。自己的父亲年事已高,所以在三年前,他便接手了店里的订制工作。虽然手艺小有名气,但奈何天性懒惰,因此至今都活在混吃等死的评价中。

最后的调音已近尾声,少年抹了把汗,面带微笑地望着桌上的三个琴盒,这些正是他要带走的参展之作。不知何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廊,望着少年远去的方向,他手中的酒杯扭曲变形,可兜里的老花镜却毫发无伤。

十几个小时后,少年一脸茫然地站在某个酒吧门前,对面的胖老板也是同样的表情。在少年那外乡人的腔调与胖老板半吊子的通用语间,酒吧迎进了这个来自奥古大陆的旅人。

晚饭过后,胖老板苦笑着坐在前台,值班小妹则蹦蹦跳跳地计划起了休假时光,手边的牛皮纸上写满了针叶平原的风景,满脸蛋疼的胖老板唯有报以苦笑。而那个少年则早已进入梦乡,在梦中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过往。

多年前,身为废柴联盟的

元老级人物,他所有运动全部不通,甚至连引体向上都做不成,仰卧起坐更是妄想。每天宅在家中,可连什么是魔法体系都不知道,甚至都未曾翻开那些落满灰尘的魔法书籍。

身处在帕瓦联邦,虽然自己会制琴,但连一首完整的曲子也拉不出来,唱歌的水平更是摄魂夺命。人际交往方面更是惨不忍睹,作为一名自闭症晚期患者,他要么不说话,要么就语出惊人,不但让所有人都尴尬异常,并且自己还不以为意。

个人生活亦是混乱不堪,脏乱差是他的生活写照,小强蚊蝇伴君如梦。大脑的空白与机箱嗡鸣共舞,苍白的皮肤显露在炉火两旁。二十岁出头的少年,仿佛过着五十岁之后大贵族才过的生活,所有事情顺其自然,一切烦恼不如不想。

曾经的女友忍无可忍,最后离他而去。而他只能独自哀伤,朋友们苦口相劝的言语视为嘲弄,自己不知好歹的妄想习以为常。懒惰成为了他的主旋律,逃避是心中的修罗场。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追求岁月静好是丑陋的,与之同样丑陋的则是“假装很忙”。多少人因为喝了点“心灵鸡汤”就满血复活,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觉得人生如何都不能再继续苟且了,又或许觉得浪费了大好青春却依旧碌碌无为,于是开始各种作死,可最终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每天活在无限炼狱之中。

这就像一个人摔倒在烂泥塘里,崴了脚起不来。过了几天,他脚没啥事儿了,但却没有选择站起来,而是在烂泥里呜咽呻吟,感叹自己倒霉的人生,身在烂泥里却没人来拉一把。一些人见状,看了一眼或几眼,便匆匆离;一些人古道热肠,帮了一次又一次,但终究无望。

远处凉亭中,两位年轻的魔法师一边听曲,一边品茶,望向那泥塘中的人。一个认为他自甘堕落,身陷泥潭,明明有能力站起来,洗干净衣服,过上体面的生活,却偏要委身于烂泥之中,以蛆虫泥水为食,可悲可恨,这种人死掉也罢。

而另一个则认为,谁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汝不是泥坑中之

人,焉知泥坑中乐与不乐?但几年之后,泥潭中再没发出一丝响动,经过之人亦不再关注。因为那人始终卧于泥潭之中,白天怀疑人生,夜晚浪费人生;梦里幻想人生,醒来重复人生。久而久之,他便渐渐与烂泥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有的人最初选择宅是因为懒或穷,可宅的时间长了便渐渐适应了那种状态,变得享受起来,最终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打交道的能力,错过了许多潜在的可能。于是懒和穷的状态就形成了一个逆向循环,我们愈发的顽固,就愈发没有改变的希望。

懒惰的结局是堕落,生命有限,浪费的越多,补救的就越多。人生中很多的不如意,并不是运气不好、并不是能力不足、更不是缺少际遇,而往往是因为自己本身。

多少的懒与怕,最终腐烂成混与等;多少的不满现状,最终依旧忍气吞声;

多少人活得像猪一样懒,却无法像只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所以别说现在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只因它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很多时候我们都像一个个没有方向的船,在机场等着上岸。厌恶自己每天毫无价值、按部就班的工作,却连辞职的勇气都没有,却连自己真正渴望的心愿都不敢付诸实践。

混沌理论认为,即使在一个确定的系统中,如果描述该系统变化的方程式为非线性的,那么初始条件最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引起灾难性的无法预计的后果。

现在的生活也许不是我们想要的,但绝对是我们自找的,世界上百分之百的抱怨都可以用这句话来回答。人生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被浪费在堕落与悲伤中,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闲出来的。

真正理想的生活不是我们梦想的生活,而是我们最能适应的生活。世界本是个能量场,可能量分布从来都不是绝对相等的,更多时候能量只是在维持某种平衡。

吟游诗人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里如是说:别人永远也无法理解,我们为了让自己对生活产生兴趣,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