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大魏读书人 > 第二百五十一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觉认输,诵经辩法

第二百五十一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觉认输,诵经辩法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大魏读书人!

西洲。

天竺寺。

伽蓝神僧的目光,已经彻底震撼了。

他望着许清宵。

眼神之中,尽是震撼,无与伦比的震撼。

三法印。

这是佛门至高真谛,也是佛门一直苦苦追求的真谛。

有古之佛陀曾说过,是否真佛,需要达到三个标准,如若达到这三个程度随意一个,便是真佛。。

而这三个标准,他说不上来,是无常,无法,寂静,但具体是什么,佛门不知道。

只称此法为三法真谛,也可称之为三法印。

古今往来,佛门内部辩论,三法印的辩论从未停止过。

而今日,许清宵却将三法印真谛道出。

这如何不让他惊愕?

三法印。

是鉴别真佛的唯一标准,只要达到三法印的要求,你就是真佛。

即便是真佛不承认你,你也是真佛。

如若你没有达到,即便是真佛亲口说你是佛,也没有任何作用。

三法印。

诸行无常,任何事情,都是无常的,下一个刹那和这一刹那,都会发生无数变化,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有变化。

生老病死也好,爱恨别离也罢,你只需要知道,这一切都会有变化,那么保持一个平静的心,你将不会有任何痛苦。

你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你恐惧死亡,但从你出生之后,你就知道人是会死的,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多想?

一切的一切,都将注定,倒不如在注定的变化之中,寻得自身宁静,这便是诸行无常,一切皆苦的意义。

诸法无我,世间一切,都以‘我’为中心,他们无法映照本相,只能看他人之相,所以要进入无我状态,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以世间万物为中心。

以他人之相,映照我之相,以万物之相,观我本相。

涅槃寂静,当超脱一切之时,你不在是你,我不在是我,灭除一切生老病死,无有安乐,一切回归原始,寂静一切,不生不灭,从而达到真正的无上境。

那么一切与我之因果,皆然化作云烟。

一切种种过往,也皆然化作云烟。

用最简单的理论来说,就是你来过这个世上,但你消失了,一切病痛悲苦与你无关,而与你相关的存在,也已经不相关了。

自我涅槃,或许看起来就是自我毁灭一般,可实际山有更加不同的深度。

具体如何,三言两语

也无法形容,这也是佛门最高境界。

因为涅槃,不是重生,不是说重新来过,换一个人,而是彻底了无,彻底无缺,不生既不灭。

许清宵自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倘若许清宵达到了这个境界,他也不会在这里。

前面两个境界是可以达到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最后一个境界几乎不可能,真佛也不见得能做到。

这种佛,是佛门无上佛陀才能做到的,哪怕是佛祖见到这般,也要尊敬。

许清宵说出三法印真谛,也就是佛门真谛,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一语道破佛门真谛。

许清宵得佛法加持,脑后凝聚出九重佛轮,映照世间一切,充满无上智慧相。

这就是许清宵的恐怖,他脚下的金莲,更是绽放出无穷金色佛光,将他烘托如真佛似的。

三法印凝聚,化作一口宝瓶,出现在他头顶之上,这又是一种佛法圆满的象征。

大道宝瓶,盛满智慧。

这意味许清宵已入正觉。

佛门有两大正觉。

一为境界正觉。

二为智慧正觉。

境界正觉,就是通过众生念力,修炼成佛。

智慧正觉,则是真正的开窍正觉,得无上大智慧。

两者,自然是后者最重要,靠境界正觉,只能说这个境界叫做正觉,而不是说你当真正觉了。

真正的正觉,将可观相佛祖,懂得世间一切智慧。

许清宵有正觉之资,脚下九品金莲,诵念佛祖真经,如今更是道出佛门真谛。

如何不让他震撼,又如何不让他感到惊愕。

这一刻。

莫名之间,伽蓝神僧感觉辩法要失败了。

刹那间的感觉,让他立刻摇了摇头,清醒了过来。

辩法不可能失败。

也不能失败。

而大魏京都中。

天穹洒落一片片花瓣,这是天花乱坠之景象,每一片花瓣,都刻印佛经。

地面之上,一朵朵金莲涌现,显得美轮美奂,更是有神兽出现,献上祥瑞。

这般的异象,的的确确胜过儒道和仙道异象。

佛门本身就是以异象闻名,尤其是极乐世界,在书文当中更是被塑造成什么样子。

眼下如此非凡的异象出现,实实在在是让这帮僧人沉默了。

他们没有想到,最看不起的许清宵,竟然成为了他们辩法当中最大的敌人。

许清宵道出佛法真谛。

也算是赢下了第四题。

彼岸之争。

极乐之争。

大魏京都,酒楼当中,慧心神僧更是朝着许清宵深深一拜,方才说的三句话,他听得清清楚楚,也实实在在明白,这三句话代表着什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这是佛的三重真谛。

为佛门定下无上根基,许清宵此番,已经胜过天下佛门弟子了。

他为神僧,可如今,却望着许清宵,深深一拜,虔诚无比,如同信徒朝拜圣人一般。

天地文宫,大魏皇宫,七大仙门,民间百姓,西洲佛门,东洲帝族,南洲北洲,天下各大势力都望着这一幕沉默不语。

今日的佛法之争,令人意想不到。

没有人能够想到,许清宵竟然连出妙语,更是佛歇不绝。

诵念出佛祖真经,如今更是道出佛门三大真谛,凝聚出大道宝瓶,代表智慧圆满,脑后更是有九重佛光,也代表着佛法浩瀚,再加上三法印的出现。

让许清宵有无上正觉之资,只要给予许清宵一定的时间,那么许清宵将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正觉者。

如若是这般的话,一时之间,很多势力莫名开始思索了,他们在思索,自己与许清宵的关系,是否要改进,亦或者是继续拉进。

但无论如何,许清宵借助今日佛门之争,又是狠狠地在天下人面前,显露了一番实力。

人们惊叹,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尤其是七大仙门掌教,他们更是神识聚集,互相交流着。

“许圣还有什么底牌没有拿出来啊?一年前,以儒道成名,一日入品,半月九品,一月八品,不足两个月七品,往后每隔两个月提升一品境界,直至三品。”

“常人一年抵达三品,已经是天骄中的天骄,可许圣还偷偷修炼武道。”

“前些日子,铭写无上道经,突破三品,仙门玉清境。”

“如今又是诵念出佛祖真经,老夫很好奇,还有什么是许圣不会的。”

林阵前辈开口,他是众人当中对许清宵最看重的一品。

他极其欣赏许清宵,是极其欣赏,不然的话,前些日子也不会主动提出,让大家入驻大魏。

此话一说,除了七星道宗的宗主之外,其余六位仙门强者,都参与了这个话题。

他们震撼许清宵的才华。

如若只是儒道才华,不管许清宵取得怎样的成就,他们也不

会如此。

许清宵的能力,已经不仅仅只是儒道了。

“说实话,老夫莫名有一种直觉,一种难以言说的直觉,老夫觉得,许清宵若是踏入剑道,很有可能会为我剑道,补缺断路,重铸我剑道之威。”

剑无极开口,他也是如此想法。

之前,他就想过拉拢许清宵。

只是无尘道人阻止了自己,但他依旧让门下弟子前去寻找许清宵,将宗门剑道传承交于许清宵。

就是希望许清宵能够延续剑道无上传承。

此话一说,众一品有些沉默。

倒不是认为不可能,而是剑道之辉煌,他们心里清楚的很。

仙道最强的其实并非是单纯修炼,为何天下有符法,阵法?就是因为仙道真正强势的剑道一脉已经没落了。

在遥远的时代,剑道曾经无比辉煌,每一个修士都会修炼剑道。

只可惜,不知发生了什么原因,剑道一脉被断绝,也正是因为如此,剑道瞬间没落,从而阵道和符道强势崛起。

算是弥补修士没有攻击手段。

虽然现在依旧有不少修士学习剑道,可终究还是不行,一品剑道真正的威力,不弱于一品武者,甚至更强一些。

但从前些日子就能看到,剑无极轰击天地文宫,强虽然强,可比不过吴铭,也是事实。

所以,剑无极认同林阵真人所言,他对许清宵更加炽烈了。

“也不一定吧。”

“许圣已经踏入仙道三品,修炼真我,剑道一脉,或许不行,否则的话,许圣早就修炼剑道了。”

无尘道人开口,他不是瞧不起许清宵,也不是打击许清宵,而是阐述一个事实与观点。

“你们想想看,许圣走的是儒道,本身就拥有智慧,他师父是一品武者,所以许圣武道能入圣,并不是一件难事。”

“至于道门经文,可能与儒道有关,许圣智慧超群,天下绝有,其实通过方才许圣诵念佛经也可以看出来,经文这方面,许圣当真是天下第一。”

“只要跟文字知识有关,许圣基本上都能震撼世人,而剑道不同,这完全是一个全新领域,倒不是老夫不认可许圣,只是剑兄莫要抱太大希望。”

无尘道人很中肯地述说,希望剑无极不要抱太大希望。

一时之间,剑无极有些沉默了,只因无尘道人说的到没有错。

可就在此时,太上仙宫中。

正在观望许清宵路子英,忽然听到一道传音之声。

“子英。”

“去藏经阁,不要让人发现,去取我宗剑诀,等许圣辩经结束后,将经文赠予他。”

这是无尘道人的声音,他神识传音,让正在观望辩法的路子英不由一愣。

“怎么又取剑诀啊?”

路子英有些无奈,可无尘道人是他师父,要是原来,以他的性子,或许不会搭理自己师父。

但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已经是仙道第二天骄了,他莫名觉得自己师父已经对自己爱答不理了,没有了以往那种溺爱,甚至有时候路子英感觉自己师父会莫名对自己露出失望之色。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仙道出了个许清宵。

这让他很难受。

极其难受。

难受到想哭。

但不管如何难受,还是得照办,老老实实去取剑诀。

而与此同时。

大魏京都中。

随着许清宵道出佛门三法印后。

第四辩。

天竺寺就算是再一次败了。

只不过,天竺寺败的不冤,许清宵都说出佛门三法印出来,这真的不冤。

就好像文人之间互相作诗。

你作了一首押韵极好的诗词,大家都认可,然而许清宵把七律第一作出来了,你还怎么玩?

慧觉神僧脸色有些黑。

他不知道许清宵哪里懂得这么多智慧法。

又哪里懂得如此之多的佛经。

可他知道的是,自己不能认输,一旦认输的话,那麻烦就大了。

第四辩虽然输。

可接下来还没完。

“呼。”

“请许施主继续出题。”

慧觉神僧双手合十,望着许清宵,他眼神当中依旧是坚定。

到了这一步,他更加不会放弃。

请许清宵出题。

看到对方笃定的眼神,许清宵心中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其实,三法印说出,金刚经说出,这已经可以结束了。

两者的佛法相差十万八千里。

却没想到,慧觉神僧还要与自己辩法。

当真是找虐吗?

要知道,随着金刚经和三法印带来的异象,让许清宵明白,自己的佛法经文,将胜过一切。

超越西洲目前的佛法。

都不要说大乘佛法了,真要拿出大乘佛法,那就不是打脸,而是碾压,彻彻底底的碾压。

大乘佛法一出,西洲一切佛,皆为小佛,颠覆西洲一切认知。

可大乘佛法,许清宵不愿拿出,当真拿出,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但对当下的佛门来说,更是天大的好事。

等同于说,他们辩法失败,气运得到反噬,可自己拿出大乘佛法,只怕佛门会因此彻底大兴,两者之间,辩法失败了,可得到了大乘佛法。

想想看,佛门是亏还是赚?

大乘佛法,自己早晚会拿出来,但拿出来的时候,必然是掌控了佛门,不然的话,现在拿出来,不是一件好事。

就凭慧觉神僧,倒不是许清宵自信。

金光明最胜王经了解一下,无量天神朝拜,这个异象行不行?

法华经了解一下,如来真身前来相见,南无阿弥陀佛,自在无量。

再不服?那就拿出华严经了,法身佛比卢遮那佛解说世界海,无穷世界,万般宇宙,今天好好给你西洲佛门上一堂。

先来点真实的。

眼下就看慧觉神僧到底有多不服了。

许清宵其实是先藏一手的,但真逼急了自己,除了大乘佛法之外,其他的许清宵都给他们来一遍。

只不过许清宵不喜欢太高调,让自己出题,许清宵想了想,随后开口。

“慧觉神僧。”

“本王成圣之前,游历大魏山河,去过漠西,见识过一些佛门文化。”

“本王很好奇,为何佛门寺庙,会有无数香客去拜,反观大魏,虽无佛门,但亦有道门儒教,除逢年过节之外,香火一般。”

“请问这是为何?”

许清宵开口,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辩题,而是抛出一个问题。

询问着对方。

这是辩法当中最简单的套路,先丢出一个问题,让你来回答。

往往这个问题都很普通,你挑不出任何毛病,可当你回答的那一刻开始,对方便会从你的言语当中,挑出毛病,开始进攻。

慧觉神僧是辩经的老手,他没有急着回答。

尤其是连连吃亏这么多次,让他更加谨慎起来了。

这一次,他不选择主动开口,而是保持沉默,大约一刻钟后,身后的八百辩经僧率先开口了。

“回许施主,这是佛法无边,佛能引世人往生极乐,故此世人懂得智慧,心净如明台,在我等佛门弟子的指引之下,领悟佛法。”

“如此佛门香火不绝,生生不息。”

这是一位辩经僧开口,慧觉神僧很识趣的没有回答问

题了,而是让辩经僧来回答,倘若说错了什么,他便可以及时救场。

对方所言,回答的倒也合理。

可许清宵却淡然开口道。

“心净如明台?指引之下?领悟佛法?”

“那为何这些香客,不当场剃度出家?这样不是可以青灯伴古佛,长久悟佛道?”

许清宵继续问道。

此话一说,马上有辩经僧给予回答。

“阿弥陀佛。”

“许施主,世人于红尘之中,他们被红尘蒙蔽双眼,在苦海中挣扎,来我佛门,求得一丝心安,也求得刹那超脱。”

“倘若明悟智慧,便会入我佛门,倘若不能明悟智慧,就需要我等佛门弟子度化入佛。”

“这也是佛门为何要东渡之因。”

“入驻中洲,是为天下苍生,为他们求得心安,求的刹那超脱,享受脱离之乐。”

有辩经僧开口,说话极其老道,言语之时,面容上更是充满着悲悯世人。

张口慈悲,闭口慈悲。

“求得心安?刹那超脱?”

“求什么心安?”

许清宵开口,平声问道。

“求本我之心安,明台之心安。”

后者出声,如此说道。

只是此话一说。

许清宵不禁冷笑起来了。

世上有智者,佛门也有菩萨心,只是西洲的佛门,可不是这般美好。

“好一个求本我之心安。”

“可在本王眼中,佛门大肆修建寺庙,供世人膜拜。”

“不就是借佛陀之名,行自我之事,恐吓世人,轮回之说,地狱之苦,尔等弘扬佛法,却将不敬佛陀列为罪名。”

“寺庙求佛,求心安理得,那倘若做了坏事,去佛陀面前,叩首言拜,可饶其罪吗?”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否坏事做绝,只要放下屠刀,便可成为佛陀?”

“那这般,那些屠刀之下的亡魂,岂不是成了怨死之人?”

许清宵开口,他说出了自己的问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许清宵第三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

佛门有一个说法,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许清宵就以此为题,让对方作答。

此话一说,辩经僧顿时一愣,他没想到许清宵竟然将话题引到这里来。

也不曾想到,许清宵又是在挖坑,以烧香拜佛,引导至心安理得

,再由心安理得,引导至放下屠刀这个话题。

的确。

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话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劝人向善之意,可问题是,屠刀染血,这些死去的人如何平息其怒?

只是,辩经僧中,有人开口,给予了回答。

“阿弥陀佛。”

“许施主着相了,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意是希望不要一错再错。”

“在关键的时刻,选择放下屠刀,是对自我的救赎,倘若执迷不悟,伤害的人会更多,制造的业力,也会更多。”

“若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放下屠刀,便可拯救更多苍生。”

“死去的已经死去,活着的依旧活着,不能因死去的人,而影响活着的人。”

他出声,望着许清宵,如此说道。

这是一种解答,用经济学来说,其实就是及时止损。

“错。”

许清宵摇了摇头,望着对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