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红楼之庶子风流 > 第五百九十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五百九十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红楼之庶子风流!

长安神京以朱雀大街分为东西二城。

东归万年,西归长安。

以此为界,从城南明德门延伸出去,可直达秦岭终南山。

老神京人,又将朱雀大街称之为天街。

因此繁华兴胜之地,唯有天上才有。

朱雀街头,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若长安神京为天下第一城,那么朱雀大街,便为天下第一街。

然而便在这条行人无数的大街上,有一支足有数百人的队伍,吸引了无数目光驻足。

更有不知凡几戴青衿着儒衫的读书人,自觉的整理好衣冠后,加入队伍末尾,使得这支肃穆的队伍,愈人多势众。

因为队伍的开头,有六名白苍苍的老儒生,扛着孔圣先师的圣像,步步前行。

在这天下寒门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读书人的地位,天然高尚。

热闹喧哗的朱雀大街,都因此而安静了几分。

队伍的前方,更是无人敢拦。

不拘是皇亲国戚,还是王公大臣。

不管是高官显爵,还是纨绔衙内。

这一刻,但凡有点敏感心,都知道此路不好争。

纵然是纨绔衙内,也总有些脑子,知道这些日子都中生了什么,对于这样的动静,只会敬而远之。

然而,这条“通天大道”上,终究还是出现了“拦路虎”……

“哒哒!”

“哒哒!”

“哒哒!”

一队轻骑自北广济街转角斜插入朱雀大街,拦在了这支由数百人有功名的读书人组成的叩阙队伍之前。

当街道两边之人和队伍中人,得知了拦截之人的身份后,一片哗然,群情顿时汹涌澎湃!

“杀贾逆!”

“诛国贼!”

“阻塞言路!”

“乱国之贼!”

原本只是游行队伍中此起彼伏的乱骂,可国人好凑热闹,大部分连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就开始叫嚷着共讨国贼!

如此一来,渐成冲天之势!

杀贾逆,诛国贼!

这般阵势,连贾琮身边之人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面色白。

什么叫做千夫所指,什么叫遗臭万年,他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

这燎原之火,任他们武功再高,真要爆起来,他们也挡不住啊。

然而,他们却现贾琮的面色连变也未变分毫。

一双黑白清明的眼眸,自东向西,一一扫过人群……

这时,街道两边的人,才从正面看清楚贾琮到底长的什么模样。

然而这一看,却让大多数人,渐渐降低了声音,继而闭上了嘴。

很简单,就好比虽然这世间大部分人都喜欢美女。

但事实上,若一个极美的美女,目光清冷的看着一个普通人时,那这个普通人多半会率先胆怯移开目光……

这叫自惭形秽。

而贾琮虽非美女,但他的相貌和身上所带的贵气,令凡是与贾琮对视之人,都开始自惭形秽。

纵然有心生嫉恨者,可看到贾琮身后那十来名面容如罗刹恶鬼的亲兵,也都识趣的闭上了嘴。

没谁愿意凭白惹祸上身。

如此,在一盏茶功夫后,鼓噪者,就只余游行队伍。

贾琮没有再用目光去看他们,他先翻身下马,走至孔圣像前,大礼拜了三拜。

在为六名老儒呵斥前,自己起了身。

而后看着对面一众儒生,淡淡道:“今日,贾琮非以冠军侯、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前来,是以松禅公、牖民先生弟子,崇康十二年直隶秋闱唯一举子的身份而来,与诸位辩一辩,我贾琮如何堵塞言路,又如何成了国贼……”

话刚落地,对面一众士子登时如炸开了锅,七嘴八舌的乱成一团,再度各种帽子扣了上来,唾沫漫天飞。

“国贼!”

“贾逆!”

“堵塞言路!”

“抓走子良、子岩,如今生死不知,你这刽子手还不放人!”

“放人!”

在这群情激奋中,很难辨听清楚到底在说什么。

正这时,路边一青呢小轿忽然落脚,走出一白苍苍的老人,气度肃重。

此人出现,贾琮惊讶,忙上前问礼道:“养正公何以在此?”

来人正是御史台大夫杨养正,此人性格刚烈正直,执掌兰台寺,素为朝野敬仰。

与松禅公宋岩是逾一甲子之老友,君子之交。

游行队伍中,颇有不少御史台的年轻御史。

看到杨养正出现,一个个面色变得不自然起来。

杨养正也是年过七旬之老人,威严的面上布满老年斑,看到贾琮见礼,也只微微颔后,徐徐上前数步,对寂静下来的游行队伍沉声缓缓道:“既然,贾清臣今日以我名教子弟的身份出面,要与尔等,一辨是非,尔等,敢接应否?”

为一老儒年纪这般大,脾性倒是不小,大声道:“养正公,非我等聒噪不敢论理,可国子监监生赵源、马聪,另有十数名都中士子,都被锦衣卫抓进了诏狱,至今生死不明,这等情况下,我等怎愿与他做口舌之争?”

杨养正缓缓转头,老眼漠然的看向贾琮。

贾琮微微躬身道:“锦衣卫非胡乱抓人下狱,这数日里,都中多有士子胡言妄语,但锦衣卫抓起来的,只有十三人。原因有二,其一,天子宽仁,警告锦衣卫,言者无罪,非故意造谣妖言惑众之不明百姓士子不可轻罚也。故虽然传谣者数以千百计,入狱者只有十三人。其二,之所以抓这十三人,是因为别的传谣者,皆能说出自何处何人口中得知谣言。唯独这十三人,却说不出从何处传出谣言,故而至今仍在审问中。做到这一步,贾琮自认为已经仁至义尽,上,对得起君王仁心,下,对得起琮之良心。”

“就是你堵塞言路!旁人怕你,我江北杜子墨不怕!贾清臣,连天子都言言者无罪,尔何为奸佞,竟命缇骑抓捕士子,丧心病狂,还不放人?!”

一身着洗的白的儒衫的年轻举子,自队伍中迈出一步,满身刚烈之气,看着贾琮厉喝道。

对上这种正值热血愤青年纪的读书人,连宰辅怕都要头疼。

贾琮也只能实事求是道:“妖言惑众,诋毁圣恭,乃大罪也,岂能轻放?言者无罪,此言为谏言,非妖言!”

“我看你才是妖言惑众!贾清臣,旁人不知你的做派,我江北杜子墨还不知?你在江南时,便常行下灭门之辣手,金陵、扬州等地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却在背地里将你视作恶虎毒犬!没想到,如今在天子脚下,你也敢如此肆意妄为。诸位先生、同年,朝廷养士百十年,仗义死节便在今朝,随我江北杜子墨奉圣像,朝天阙,请诛国贼!!”

这番言论一出,贾琮漠然的脸上,露出一抹讥讽之色,和杨养正对视一眼后,微微摇头。

杨养正面色不好看起来,他德望高隆,一挥手,便止住了又被鼓噪起来的声潮,又转身问贾琮:“你怎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