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种族之战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战场之外,印第安王国在前两年的被动舆论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宣传方式。
已经不避讳这是一场种族战争,但将打击目标缩小到昂撒民族,声称这是一场北美人对昂撒霸权的反抗。
这一套在美洲得到了一些支持,深受昂撒之害的墨西哥现在是战友,经常被美国人粗暴干涉的加勒比海地区也得到了共鸣。
在欧洲,则降低了德奥中欧、南欧地区种族主义的愤怒情绪。德国人可还没忘记上一场战争中受到的伤害,他们并没有跟英国为敌的意图,英国却强行参战跟他们打了五年多。将好好一个德意志帝国打成了德意志共和国,并且反悔了北京和约,让下一代德意志人反英法情绪高涨。
美国依然拉不到盟友,不是他高傲的进行孤立主义,而是实在拉不到。上升到种族战争后,没有德奥的声援,只靠英法,没有任何卵用。
英法只是表达了关切,积极为美国生产军火,发美国人的战争财。流入美国的黄金,再次回流欧洲。
二流强国中,意大利人因为美国出台的配额移民制度,对美国没有好感,日本移民早就被排斥在美国之外,还因为圭亚那的问题,美日相互仇视。
世界依然是强国的世界,没有强国支持,美国就必须独立打这场无望的保卫战。
战至第三年,美国发现,即便以9000万人的体量,也遭遇了人力枯竭的窘境,因为伤亡加被俘人员已经超过了1000万,虽然也歼灭了对方600万人,但己方损失更大。战场都在美国境内,中部地区的农业彻底破产,幸好发达的工业区在东部沿海。但沿海都不安全,因为双方的飞艇都可以轰炸到对方的工业区。
印第安王国发现,这场仗自己也打不下去了,再打下去就要破产。战争太花钱,军国主义体制还能动员出兵力,可财政是个大问题。
军工生产不如美国,远远不如,因为印第安王国并没有东部优越的煤铁工业。
这时候母国伸来援手,既然英法都能为美国融资、出售军火,大汉怎么可能不帮帮自己人呢。
双方的战争变成了工业、金融的全面比拼,印第安国王梭哈了,反正战后肯定破产,打赢还有机会,打输他就得考虑卖国了。孤注一掷,继续动员,继续战争。
拼了老命的印第安王国在第四年突破了美军用无数条战壕、机枪、铁丝网构筑的密西西比河防线,战争中美国人甚至大规模使用挖沟机挖掘战壕,工业化水平极高。
打过密西西比河之后,美军几乎总体崩溃了一般。拼到最后,这种移民国家的意志力不足的弱点还是暴露了出来。退守到阿拉巴契亚山脉才稳住阵线,借助低矮的阿拉巴契亚山脉,构筑贯穿国境南北的防线。一些沿海的州,比如密西西比州此时还在拉锯之中,却被隔绝在了防线之外。
此时双方的人口差距早就抹平,因为印第安人的屠杀,至少造成了2000万人的平民伤亡。
没有卷入这场战争的加拿大在一旁瑟瑟发抖,集中了大量军警防范着本国的印第安聚居地。
而印第安王国制造大屠杀的印第安人部族,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也很大,他们人口太少,哪怕白发老爷子都上阵了,也不过百万大军,但纵横在主战场之后的印第安骑兵规模始终都不见少。因为大量墨西哥印第安人也是印第安人,当然分属不同族群,人口上百万。
国际联盟一次次呼吁和平,一次次开会,一次次进行调停。但美国不是国联成员,让国联对美国的保护没有法律依据,印第安王国却是国际联盟成员,一再表示愿意和谈。可提出的要求美国一再拒绝,每拒绝一次,战线就更不利一次,只能继续拒绝。
印第安王国不追求和约,只寻求停战。要求以目前控制区先停火,这让美国觉得印第安王国打不动了,反而不断拒绝,发起反击。
印第安王国确实有点打不动了。漫长的补给线,虽然抢修通了美国人曾经修建的铁路,但几十年前的基础建设,一时间很难提高运输量,制海权完全在对方手里,让前线越来越吃紧。
于是第五年开始,就进入了守势,开始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被动防御。美国牛仔们的反击从一开始的斗志昂扬,慢慢到士气低落,最后也像法国那样,拒绝主动进攻。飞机、坦克在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后,依然回到了战壕阶段,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也无法进行到最后,更何况此时呢。
到了第六年,美国人也已经打不下去。印第安王国提出的以密西西比河为界的条件,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接受。
在国联的调停下,双方正式坐在一起谈判,最后却卡在了高昂的战争赔款上。
美国人不但要割地,还要赔款,赔款金额为2000亿美元,这个夸张的军费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引起世界舆论轰动,打过一场世界大战的欧洲,知道战争这玩意确实太花钱了。花的各国政府到现在都很反战,而这次印美战争,烧钱速度比一战又提升了一个级别,大规模使用飞机坦克,能不烧钱吗。
战争成本当然是打输了的承担,就跟打官司一样。欧洲那是打了个平手,否则德国人就得赔3000亿金马克。
这样的条款拿到美国国会,直接就被否决了,因为国会已经拿不出钱了。没有割地前的美国,或许可以考虑咬牙背这身阎王债,但现在西部都打烂了,两三千万人丧生,直接死于战场的美军士兵就将近千万,堪比欧洲各国战死士兵总和。有2000亿美元的话,美国还能打四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