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 > 第345章 ISDN 与 DSL 的技术对比

第345章 ISDN 与 DSL 的技术对比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

伍坚平条理清晰地说道:“部长,综合业务数字网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将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网络中传输,实现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而计算机网络,主要侧重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

“从应用场景来讲,ISdN 在传统通信业务如电话通信上有优势,能提供更稳定清晰的语音通话,并且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小规模数据传输场景,像简单的文件传输、低分辨率图像传输等方面也能发挥作用。”

“但在我看来,计算机网络的扩展性更强,随着技术发展,它能承载海量数据,适应复杂多样的应用,像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互联、新兴的网络应用开发等,这些是 ISdN 较难企及的。”

一旁的秦奕微微点头,接着补充道:“部长,确实如此。ISdN 相比计算机网络,劣势也较为明显,它的带宽相对有限,在面对如后续益增长的大数据量传输需求时,比如高清视频会议、大规模文件下载等,就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 ISdN 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于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也面临诸多限制。从长远发展来看,计算机网络凭借其强大的开放性和不断升级的技术,更能满足未来通信与信息交互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他前世的经验,在国际上,ISdN 技术于 1980 年代在欧美瀛等发达国家商用,可即便是率先研发相关技术的发达国家,他们也直到 1993 年才正式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发布 ISdN 全球标准。

国内方面,科研机构从 1980 年代末开始对其跟踪研究,在 1992 年开始由邮电部主导启动 ISdN 技术试验,在京城、魔都等城市进行小规模试点。

经过了几年的试验之后,一直到 1996 年,国内才将 ISdN 通过一线通业务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与此同时,1993 年启动的 “三金工程”,也将 ISdN 作为数据传输载体。

可尽管有国家大力推广,但在 2000 年 ISdN 发展的巅峰时期,全国用户数量也仅有 50 万,并且这 50 万用户全部集中在大中城市。

随后,ISdN 受到新兴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也就是 AdSL 网络的强烈冲击,AdSL 可以复用原有的电话线路,改造成本极低而且带宽比 ISdN 要高一个数量级,这导致 ISdN 迅速走向衰落。

2003 年,相关部门就因为 ISdN 使用率极低停新用户接入,到了 2005 年,更是启动了 ISdN 的退网计划,这个网络整个商用生命周期不足十年。

秦奕知道前世国内在 ISdN 这件事上走了不少弯路,所以此刻极力描述 ISdN 的种种劣势,盼着这一次国内能够直接避开这个发展陷阱。

在一口气阐述完 ISdN 的诸多劣势后,他顿了顿,接着说道:“部长,若要将 ISdN 技术吸收落地到国内,所需时间恐怕不短,等我们完成技术吸收,再将其到广泛应用于国内市场,大概率技术水平又会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一大截。”

“所以,依我之见,我们不妨转变思路,直接跟进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贝尔实验室当下正在潜心研究的数字用户线路,也就是 xdSL 技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项技术利用现有的电话线路就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完全不需要像 ISdN 那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对线路进行大规模改造。如此一来,网络的建设成本能大幅降低,部署难度也显着减小,这对于我国通信网络建设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虽说这项技术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贝尔实验室在通信技术研究领域向来成绩卓着,过往推出的诸多技术成果都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坚信,以他们的科研实力,xdSL 技术一旦成熟,必将在通信领域发挥出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我们国家若能从现在起,就高度关注并积极跟进相关技术研究,提前做好布局规划,待技术走向成熟,便能在通信网络建设上抢占先机,为国内信息化发展筑牢坚实的网络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