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战场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执手春江!
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打扫着战场,将战友们的尸体妥善安置,救治着受伤的士兵。易安王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斗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而此时,高仙芝带领着残兵败将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他坐在营帐中,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想到,这次精心策划的进攻竟然会以失败告终。“易安王,你果然有两下子。但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的!”高仙芝咬牙切齿地说道。
高仙芝开始反思自己这次失败的原因,他意识到,自己小看了易安王,也低估了他军队的战斗力。他决定重新调整战略,加强军队的训练,补充兵力和装备,等待时机,再次向易安王发起进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暂时进入了对峙状态。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但这种寂静只是表面的平静,双方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着下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易安王知道,他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快恢复实力,同时,还要想办法解决军费和装备的问题。否则,一旦高仙芝再次进攻,他们将很难抵挡。
易安王开始四处筹集资金,他不仅变卖了自己更多的产业,还向一些富商和地方势力求助。同时,他也加强了与宰府魏征的联系,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支持。而在军队方面,易安王亲自督促士兵们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和战术水平。他还组织了一些小规模的侦察和袭击行动,骚扰高仙芝的军队,打乱他们的部署。
高仙芝也没有闲着,他在军营中加紧训练士兵,同时,他还派出使者,向朝廷请求增援。他知道,要想彻底打败易安王,仅靠自己现有的兵力是不够的。他必须得到朝廷的支持,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实力都在不断地变化。战场上的局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正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悄然酝酿着。易安王和高仙芝都明白,下一场战斗,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战。他们都在为这场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多日来,一份份沾染着硝烟气息的战报如雪花般不断被呈送到皇上易归的龙案之上。易归坐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神色平静地翻阅着这些战报,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轻皱眉。当看到高仙芝虽进攻受挫,但整体战局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且成功给易安王的军队造成了沉重打击时,易归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容,龙颜大悦。
“高仙芝不愧是镇国公朱镇山的关门弟子,果然有几分本事。”易归轻声自语道,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轻轻回荡。在这一次次的战报中,易归敏锐地察觉到了镇国公朱镇山的意图,他分明是有意培养高仙芝。自高仙芝出征江南以来,朱镇山虽在后方为其撑腰,却很少出谋划策,更多的是让高仙芝独自在战场上历练。
易归心中明白,朱镇山对这个关门弟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朱镇山在越国的威望和实力,这位镇国公为越国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军中更是有着极高的地位。对于朱镇山培养高仙芝一事,易归虽未明确表态支持,但一直持默认的态度。在他看来,只要高仙芝始终忠于越国,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又有何妨?不仅如此,易归为了进一步笼络高仙芝,彰显皇恩浩荡,还特意下旨给高仙芝赐下了厚厚的封赏。
“传朕旨意,高仙芝虽此次进攻稍有波折,但作战勇猛,指挥有方,极大地打击了叛军势力,特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良田千亩,望其再接再厉,早日平定叛乱,凯旋而归。”易归对着身旁的太监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监立刻领命,匆匆下去传达旨意。
在易归的心中,从来就没有将易安王真正当成过对手。在他眼中,易安王不过是个有点野心的枭雄罢了。尽管易安王戎马一生,有着一定的军事才能和势力,但想要站在越国的最高峰,统领整个越国,他还差了太多的火候。易归深知,自己真正需要关注和警惕的对手,远在东边的鲁国。
而此时,在越国的江南战场上,高仙芝收到了易归的封赏和旨意。他单膝跪地,双手接过赏赐,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斗志。“陛下如此厚爱,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早日平定叛乱,为越国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高仙芝对着京城的方向,郑重地说道。
高仙芝深知,想要彻底打败易安王,他必须更加谨慎地制定战略。他开始重新审视易安王的军队和战术,分析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他还加强了对战场周边地形的勘察,寻找可以利用的地理优势。同时,他积极与手下的将领们商讨作战计划,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易安王这边,他虽然在与高仙芝的战斗中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他也清楚地知道,高仙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的进攻可能会更加猛烈。他继续四处筹集资金和物资,扩充军队规模,加强军队训练。他还派遣了大量的间谍,深入高仙芝的军营和后方,收集情报,以便及时了解高仙芝的动向和作战计划。
高仙芝和易安王的军队都在紧张地筹备着下一场大战。整个越国,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表面平静,内部却充满了紧张和危机。
在京城中,易归时常会站在宫殿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思考着越国的未来。他知道,无论是平定国内的叛乱,还是应对来自鲁国的威胁,都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他作为越国的国君,肩负着国家和百姓的期望,他必须带领越国走向繁荣和强大。
“越国的命运,掌握在朕的手中。朕定要让越国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国家,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易归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越国未来的辉煌。
而在越国的边境线上,鲁国的军队也在频繁调动。鲁国的国君密切关注着越国的局势,他看到易归在国内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部署,心中感到了一丝不安。他知道,越国正在逐渐强大起来,这对鲁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越国的易归,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这些举措,无疑是在为与我国的战争做准备。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采取行动。”鲁国国君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鲁国的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立即对越国发动进攻,趁着越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先发制人;有的则认为应该先加强鲁国自身的实力,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鲁国国君最终决定,一方面加强鲁国的军事力量,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越国,进行外交试探,了解越国的真实意图和实力。
于是,鲁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了越国的京城。易归在宫殿中接见了鲁国的使者。使者恭敬地呈上国书,易归打开国书,仔细阅读起来。国书中表面上表达了鲁国对越国的友好和问候,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试探和威胁的意味。
易归面无表情地读完鲁国国书心中的怒火如汹涌的暗流,在平静的湖面下翻涌。鲁国,这个世仇之国,多年来的恩怨情仇在这一刻被国书的每一个字重新勾起。尽管脸上不动声色,可握着国书的手却微微收紧,指节泛白,泄露了他内心的愤懑。
“贵国国君这问候,倒是别具深意。”易归将国书缓缓放在案几上,声音低沉而平静,听不出一丝情绪,“回去告诉你们国君,越国向来以和为贵,但也绝不怕任何挑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