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章 一手遮天

第1章 一手遮天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章 一手遮天

当赵恒咽下最后一口气并就此永恒地与世诀别之后,在场的一众宰辅大臣当即跪于床前哀恸一片。正当这帮大老爷们儿哭得撕心裂肺之时,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突然在他们的耳边响起:“有日哭在,且听处分!”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此人正是刚刚变成寡妇且即将升级为皇太后的刘娥。难掩哀容的刘娥随即向众人传达了赵恒所谓的生前遗命,具体的内容是:皇太子赵祯即皇帝位,皇后刘娥晋升为皇太后并垂帘听政,淑妃杨氏晋升为皇太妃。

宣诏完毕,这帮宰辅大臣们便退到一旁的殿庐去写正式的遗诏,执笔人则是曾经的科考状元、现任参知政事王曾。当看到王曾写到“军国事权取皇太后处分”时,身为宰相的丁谓突然叫停了王曾。

“王曾啊,你刚才是不是听错了?先帝的遗诏里有这个‘权’字吗?”

丁谓的意思是不要把这个“权”字写进遗诏里,也就是应该写成“军国事取皇太后处分”,这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相同。有了这个“权”字就意味着刘娥只是暂时代理国政的处分权,有朝一日她得把权力还给赵祯,但如果去掉这个“权”字就意味着刘娥可以无期限地执掌大权。丁谓此举无疑是在讨好刘娥,进而也是在为他自己谋利。

听到这话,王曾愕然回首看着丁谓:你丁谓想干什么?我王曾可没有耳聋!你这么快就要背叛刚刚驾崩的先帝?

王曾正色说道:“新帝年幼,太后摄政,这已经是国家的不幸了。有了这个‘权’字才能警示太后,况且我们这么多人可是亲耳听到了,单单你丁大宰相说没听见,难道你是想篡改先帝遗命?你到底是何居心?”

这下就轮到丁谓愕然了。他没想到向来一言九鼎的他竟然会被人当面顶撞,而且顶他的这个人还是此前一向在他面前表现得很是温顺的王曾。很遗憾的是,这时候丁谓发现曹利用和钱惟演等人竟然都没有站出来给他帮腔,他也只得就此闭了嘴。

写完了刘娥,王曾停了笔。他对身边的人说道:“关于杨淑妃晋升为皇太妃这事,我觉得暂时还是不要写进诏书里了,此事最好是他日再议。”

丁谓先才被王曾顶了一下,正在气头上的他听到王曾这么说顿时大为不悦。他反过来质问王曾:“怎么?你刚才不是说我想篡改遗命吗?这会儿你又想篡改遗命了?”

王曾这一次明显是他理亏,这时候同僚之中同样也没有人给他帮腔,他只好照着遗命将杨淑妃晋升为皇太妃这事写进了诏书里。

诏书写完,赵祯的皇帝之位以及刘娥的皇太后名分就此在法理上得以确立。有鉴于这是宋朝自开国以来第一次由少帝当位,所以接下来皇帝和大臣如何商政议政就成了一个摆在众人眼前的一大难题。王曾拿出了东汉时期的旧制,就是大臣们每五日集体朝见一次皇帝和皇太后,这二人同坐于龙椅之上,而在他们与大臣之间则用一道帘幕遮挡起来,意即垂帘听政。

这个提议看似无可争议,但丁谓却有话说。他的意见是皇帝和太后不用这么频繁地与大臣们见面,大臣们只需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与皇帝和皇太后见一次面就行了。在这期间如果有特别重大的国事就由宰辅大臣与皇帝和皇太后一起商量着办,但如果是一般性的政务就直接由他们几个大臣处分,等到他们作出决定之后就把决议通过大太监雷允恭送到刘娥面前,然后刘娥只需盖个章就行了。

这里又冒出来一个大太监——雷允恭。如果说之前的周怀政是内宫第一大太监,那么此时取代周怀政内宫地位的人正是这个雷允恭,而且这个雷某人也正是靠着亲手出面打击周怀政才最终对其取而代之,他在检举周怀政伪造天书以及涉嫌谋反之事上可谓是出力最甚。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雷允恭可是刘娥的亲信太监,如此可见刘娥在周怀政和寇准落马事件中同样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刘娥成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雷允恭的身价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继而成为了宫里最有权势的太监,他此时的官职是西京作坊使、普州刺史兼入内内侍省押班。

请注意这位雷允恭同志,此人将会是丁谓的掘墓人,但这并不是说他和丁谓不对付,丁谓和他的关系简直不能再好。之所以说他是丁谓的掘墓人,原因就在于丁谓不久之后将会重复寇准的命运,他俩的最终倒台都是因为有一个太监“猪队友”的神助攻。寇准为周怀政所累,丁谓则是被雷允恭所累。

对于丁谓提出的这个建议,王曾当场表示反对。他说:“皇上和皇太后分处两宫,朝廷的政事决断需由一个太监来传达,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宦官揽权,此乃祸端,你丁谓难道不知道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教训吗?”

丁谓对此很是不以为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当然知道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的弊端和隐患,可他自信能够压得住雷允恭。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丁谓独揽大权,以后国家大事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雷允恭就是他的一个传声筒,刘娥则是受他操控的木偶。

丁谓和王曾为此而争执不下,这事最后就只能交由刘娥裁处。让王曾不解的是,刘娥最后竟然同意了丁谓提出的方案(也就是宰辅大臣每月只需要进行两次面圣即可)。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雷允恭的功劳,正是他对刘娥的一番进言才让丁谓得偿所愿。

这事不止是王曾难以理解,很多人都不明白后来的那个在历史上精明强悍的刘娥此时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这明显就是一个典型的胆小怕事的妇人才能干得出来的事,难道刘娥也被凶狠阴毒的丁谓给吓到了?还是说她在故意示弱于敌以麻痹丁谓?抑或她鉴于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选择了暂时性地对丁谓忍气吞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