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再遭罢免 (第2/2页)
赵恒问道:“朕已经决定让李迪担任宰相,你觉得他这个人如何?”
钱惟演淡淡一笑,回道:“李迪这人宅心仁厚,为人也没什么可诟病的,但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之前在中书省里根本不敢对寇准说个不字。所以,臣觉得陛下还是重新任命他人为宰相,而且要越快越好。”
钱惟演没有说丁谓的名字,他希望赵恒能够主动提到丁谓,可赵恒就是不说。
赵恒很是为难地说道:“朕也想早日任人为相,可现在除了李迪之外,朕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钱惟演回道:“既然如此,那陛下何不先提拔两三个人担任参知政事?”
“哎!”赵恒叹息道,“参知政事的人选也难找啊!你觉得现在朝中谁的能力可以位居李迪之上?”
万般无奈之下,钱惟演终究还是不得不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向赵恒举荐了丁谓、曹利用以及枢密副使任中正,而且还说这三人都比李迪强。可是,这时候赵恒的脑子根本没犯糊涂,他以沉默回应了钱惟演的举荐。
钱惟演转而求其次,他又推荐了冯拯并说了冯拯一大堆好话,可赵恒还是沉默不言。过了一会儿,赵恒突然提到了一个人。
“你觉得张知白这个人如何?”
钱惟演一听这话差点气哭了,心想着用张知白为相还不如让他这个翰林学士直接上。他回道:“张知白倒是清廉,用他担任参知政事尚可,让他当宰相恐怕有些不妥。”
就这样,两人说了半天什么结果也没说出来,赵恒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让李迪出任宰相最为合适。眼看赵恒就要下逐客令,钱惟演决定再次给寇准补一刀。
他再又提醒赵恒:“陛下,寇准外出为官这事得早点定下来为好。他在京城里树大根深,朋党众多,而且他的女婿王曙还是太子的宾客。现在虽然他不是宰相了,但朝中上下没人不怕他。臣斗胆说一句,朝廷的大臣们估计有三分之二都是他寇准的党羽。臣也知道这些话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祸患,但为了朝廷社稷的安稳,这些话臣不敢不说,也不得不说,还望陛下明鉴!”
各位,何为小人?
见其一脸的慷慨激昂和悲壮,赵恒也不免被其感染。他对钱惟演说道:“爱卿不必担心,有朕在,他寇准不敢拿你怎么样!”
几天之后,赵恒的一道诏书颁下:任命参知政事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平章事,刚刚回到京城并出任兵部尚书的冯拯加官为枢密使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这份任命里面其实还有个小插曲,赵恒本来打算给冯拯加官为吏部尚书兼参知政事。他召来杨亿撰写制书,但杨亿说他可以给李迪写拜相制,但冯拯是刚从河南府回京的,所以给冯拯写拜官制这种事不该由他这个翰林学士来干,而是应该交给知制诰去做。也就是说,这两份制书得有一个翰林学士和一个知制诰分别来完成。
赵恒最近已经被手底下这帮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具体的分工给整糊涂了,他问道:“那你这个翰林学士到底是负责干啥的?”
杨亿回道:“如果陛下是要任命李迪出任枢密使或者宰相,那这就该由我们翰林学士来写诏书……”
没等杨亿说完,赵恒便有些不耐烦地说道:“那好,朕现在就任命李迪为宰相,冯拯为枢密使,你就这么写吧!”
见赵恒似乎快要发火了,杨亿也就没再敢多说什么,他一口气把两份制书都给写了,而赵恒的这口气也顺了,但这也因此而闹出了一个笑话:宋朝开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有三个人同时担任枢密使的“盛况”,此三人分别是丁谓、曹利用和冯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