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祸从口出 (第2/2页)
丁谓得知这个绝密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如果这事真的成了,那么他的政治生命和仕途基本上也就到头了,而寇准的那番话已经证明了他的这个老首长已然向他亮出了屠刀。丁谓是何等聪明能干之人,在度过了短暂的慌乱之后,他心中只剩下了一个想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为了掩人耳目,丁谓在这天夜里登上了一辆平日里只有府中女眷才乘坐的牛车赶去秘密会见曹利用,二人经过一整夜的密谋于次日一早便前去紧急请见赵恒。到了赵恒跟前,丁谓的第一句话就让赵恒险些被震晕过去。
“陛下,寇准要造反了!”
紧接着,丁谓添油加醋地在赵恒面前详细地说道了一番,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寇准要废掉赵恒让他去当太上皇,然后再拥立皇太子赵祯继位,最后再由他行使监国摄政之权。总之,在丁谓的口中,寇准变成了一个意欲颠覆朝堂的乱臣贼子。
丁谓最后反问赵恒:“寇准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继续做大宋的宰相?陛下你赶紧把他罢免了吧!”
事实上,丁谓准备的弹药太多了,他根本不用说这么多就足以搞定赵恒,因为赵恒这时候完全记不起前日曾经应允过寇准什么事。这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此时正在发病,一听说寇准要另立新君,他当即火上心头。不过,罢免当朝宰相毕竟不是一件儿戏,况且这个宰相还被人举报涉嫌谋反,赵恒当然不会如此轻易地下诏罢免了寇准。然而,丁谓和曹利用这次可是抱着和寇准决一死战的心态来请见赵恒,如果不能趁此机会打倒寇准,那么一旦让寇准有了喘息和反击的机会,最后很有可能就是他俩被寇准给生吞活剥。因此,在发现赵恒迟迟难下决定后,这二人便拿出了搏命的架势对寇准一顿口诛并最终成功说服了赵恒同意罢免寇准。
当赵恒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时间已经是这天的日暮时分。在丁谓和曹利用的煽动下,赵恒命人去学士院急召深得他喜爱的晏殊入殿让他撰写寇准的罢相制,可对寇准畏惧如虎的晏殊在搞明白这事后却拒绝受命,理由和上回盛度拒绝给丁谓写拜官制一样:“陛下,臣为知制诰,所掌的诏令乃是外制,罢相这种事乃是内制官的活儿,这事应该由翰林学士来草诏。”
赵恒和丁谓等人听到这话是忍不住地大喘气,但是祖宗定制不可违,于是赵恒又叫人去学士院拉了一个翰林学士过来。来的这人不是别人,而是丁谓的同党——钱惟演!
为何来人是钱惟演?碰巧吗?显然不是,这一切明显都是丁谓和钱惟演事先预谋好了的,要不然为何在学士院里偏偏就把他钱惟演给找来了?钱惟演一进来就向赵恒控诉寇准平日里是如何的专制和跋扈,他请赵恒一定要狠狠地在罢相制里贬斥寇准,不但要罢了他的宰相之位,而且还要贬他的官。
赵恒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把寇准怎么贬官为好?”
钱惟演回道:“可参照王钦若的旧例,贬寇准为太子太保,然后外放。”
赵恒这时候突然又念起了寇准的功劳和声望,他沉思一会儿说道:“还是授予太子太傅一职为好。”
正当钱惟演准备提笔的时候,赵恒又补了一句:“不可对其斥责过甚,反而要在罢相制里对其多加优礼,益褒美之!”
见赵恒的态度骤变,钱惟演这条变色龙也瞬间变色,他请求给寇准再赐封一个爵位——公爵。随即,钱惟演从袖中拿出了一个早就准备好了的小册子递给了赵恒,意思就是请赵恒为寇准的爵位赐名。在审阅一番之后,赵恒的手指落在了“莱”字上面,意思就是封寇准为“莱国公”。
在袖子里藏册子这事应该是钱惟演的个人行为,而这也正是他的精明之处。他先才的举动讨了丁谓的欢心,而此时他的所为又可以视为对寇准的示好。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钱惟演堪称官场孕育出来的又一个人精。
钱惟演再又说道:“陛下,寇准这一被罢免,中书省的长官可就只剩下了一个参知政事李迪,还望陛下再指定一人出任宰相为好。”
说到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就在三个月前,另一位宰相向敏中过世了,所以寇准现在是独相。另外,由于丁谓此前由参知政事改任为枢密使,所以参知政事也只剩下了一个人——皇太子赵祯的老师李迪。如果寇准被罢免,那么整个中书省确如钱惟演所言的那样就只剩下了李迪一个行政长官,而且这个行政长官还只是个副职。
钱惟演请求赵恒另立宰相后,整个大殿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赵恒在思索新的宰相人选,丁谓和曹利用的心中却在如小鹿乱撞般地憧憬着一场春秋大梦——俩人都想借此机会取代寇准成为新任宰相。
思虑再三之下,赵恒最后却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暂时就这样吧!先把寇准罢了,宰相人选他日再议!”
丁谓和曹利用闻听此言,差点当场晕倒——他俩都白白地激动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