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92章 泰山之崩

第92章 泰山之崩 (第2/2页)

王旦的忍让和屈从所换来的不仅是皇帝的信任,更是帝国上层人物之间的“团结”与“和谐”,是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是百姓的安居乐业。在这十余年里,王钦若和丁谓等人对国家的危害一直被限定在宋朝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其中王旦可谓是功不可没。正是在他的极力坚持下,深受赵恒宠幸的王钦若一直都未能染指他觊觎多年的中枢相位,丁谓也被他压制在手下且在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掌握帝国的财权而无法触及掌管国家政令的相权。

除此之外,王旦也极力地保护了朝廷内外诸多因为反对赵恒的拜神运动而险些丢官罢职的能臣和正臣,比如张咏和孙奭,就连寇准都因为他而免去了一场杀头之祸(寇准被外放时曾因为在酒后穿上了一件黄色的袍子而被人告发谋反,是王旦的劝慰才让赵恒将此事大事化小并最终一笔勾销)。另外,王旦在此期间还推荐和提拔了诸如王曾和李迪之类的未来国之栋梁。最为让人敬佩的是,这些被王旦所保护和提拔的人尽管知道背后有人在帮助自己,但由于他在这类事情上每次都是给赵恒上的密奏,所以这些人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受了谁的恩惠和或保护。

王旦是难得糊涂吗?不!他其实一直都没有糊涂,他一直都很清醒!他是北宋帝国这十余年间的宰相,人人都以为他身处黑暗之中,人人都以为他是黑暗的一份子,都以为他是一个畏惧于赵恒的软骨头,都以为他与王钦若等人是一丘之貉,但实质上他是光明的,他是那个在黑暗之中与黑暗做斗争并一直都在发光发亮的人,甚至是唯一在这样做的那个人。

王旦的可贵以及其可称道之处还在于他的长者风范和仁德品行,他不恋财,更不重名位。他的私人府邸与其为相十余年的资历和履历毫不映衬,简直可以说是“寒酸”,赵恒曾经想拿出一笔钱来为他改造家舍,但却被他所拒绝。赵恒每次赏给他财物,他都心生不安和愧疚,在他眼里这些都是生民的膏血,而他实在是无福消受。他不许自己的家人穿金戴银,生平更是从不置办田宅,他常常教化子孙应当以自立家业和事业为荣。最令人可敬的是,他还不许自己的宗族子弟谋取功名,他所给出的理由则是不想让这些本就出身相门的人与寒门或平民子弟争夺功名。

赵恒每次拜神之后都会对朝廷官员大行封赏,而王旦身为宰相自然是获得的封赏最厚,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有一丝一毫的快乐。相反,每次参与拜神运动他的内心都是极其的屈辱,但是他又不能违背赵恒的意志,别的大臣在跟随赵恒拜神的时候都对赵恒满面笑容或极尽谄媚之态,唯独王旦总是一副眉头紧锁闷闷不乐的样子。作为赵恒的臣子,他不得不在各种拜神运动中忙前忙后,可作为大宋的臣子,他的灵魂却在暗自滴血和哭泣。

在临终之前,王旦用颤抖的口音对自己的儿子交代了遗言:“ 吾家世名清德,尔等务必勤俭朴素以保门风,我死之后不得厚葬,更不能以金玉之器陪葬于灵柩。我此生别无他过,唯独在天书一事上犯了不谏之错,此错我虽万死也不足以赎过。我死之后,你要为我削发,然后以黑色服饰入殓下葬!”

读史至此,我不禁为之而万千动容!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三国猛将夏侯惇在战场上被人射中眼睛,他在拔箭时将自己的眼珠子给拔了出来,于是他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当即将自己的眼珠吞入腹中。一个大字不识的武人尚且如此,王旦作为一个饱学之士岂会不懂这个道理,而他要削发并着黑衣入葬更是足以证明他这十余年来一直活在巨大的自责与痛苦之中。

王旦为何要如此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他的遗言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自己死后无颜去面对自己的父母,更是无颜去面对地下的太祖和太宗皇帝。

关于王旦,我言尽于此。

此时我想到了一个能够与王旦这一生相提并论的人,尤其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十余年里的经历和所作所为近乎于惊人的相似。这个人我们都很熟悉,甚至于每当我们提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的时候,我们在第一时间所想到的正是这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这个人的名字我不便在这种氛围下提及,但我想人人都知道我在说谁。我想说的是,他们二人都配得上我下面要说的这句话——为民鞠躬尽瘁,为国死而后已。

宰相大人,一路好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