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风云变幻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第137章 风云变幻
苏锦绣眉头微蹙,听完周伯的汇报,心中已有定计。
";看来季祭大典将是一场硬仗。";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皇宫的飞檐翘角,";不过,敌人的行动也在我们预料之中。周伯,加派人手监视陈海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与丽妃交接的实证,立刻向我汇报。";
";是,小姐。";周伯恭敬应下,退出房间。
巧儿为苏锦绣斟了杯茶:";娘娘,您今日在朝堂上大获全胜,那些保守派大臣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奴婢听闻,孔明远回去后立即求见太后,商议对策呢。";
";预料之中。";苏锦绣接过茶杯,轻轻啜饮一口,";太后视我为眼中钉,今日中立派倒向我方,更是刺痛了她的神经。接下来几日,必有大动作。";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太医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娘娘,不好了!礼部尚书孔明远联合十八名大臣,再次上书弹劾您,这次矛头直指农业改革的根本,说您违背祖制,动摇国本!";
苏锦绣冷笑一声:";真是不知疲倦啊。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太医递上一份密信:";这是刚从朝中传出的消息。他们这次弹劾有备而来,列举了二十三条罪状,每一条都直指农业改革的核心。最严重的是,他们指控您以改革为名,暗中勾结商贾,谋取私利。";
苏锦绣仔细阅读密信,脸色渐渐凝重。这次弹劾确实有备而来,条条针对农业改革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关于改革与传统农法冲突的指责,更是直击要害。
";保守派这次是想置我于死地啊。";她放下密信,轻叹一声,";看来季祭大典之前,我们还要再战一场。";
王太医忧心忡忡:";朝中形势复杂,虽然今日中立派有人倒向我方,但保守势力根深蒂固。若他们联合发难,恐怕不好应对。";
";战场本就在敌营。";苏锦绣神色从容,";不过,敌强我更要强。来人,去请农部尚书赵明远和户部尚书李长林,我有要事相商。";
待二人到来,苏锦绣直入主题:";两位大人,保守派已再次上书弹劾,这次矛头直指农业改革根本。依我之见,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
";娘娘有何良策?";赵明远问道。
苏锦绣展开一幅舆图:";我已命人整理了农业改革在各地的实施情况和成效。北方抗旱作物增产明显,南方改良水稻丰收在即。我建议,在保守派弹劾到达朝堂前,我们先一步请陛下派出钦差,前往各地实地考察改革成效。";
李长林眼前一亮:";此计甚妙!若能得到第一手考察结果,保守派的弹劾便失去了立足点。";
赵明远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不过,钦差人选至关重要,必须是公正且有威望的大臣,否则结果难以服人。";
苏锦绣微微一笑:";正因如此,我想请李大人亲任钦差。李大人身为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向来中立公正,若由您领衔考察,结果必然有说服力。";
李长林顿时明白了苏锦绣的深意。作为曾经的中立派,他若公开支持农业改革,必将对朝局产生重大影响。沉思片刻,李长林点头应允:";娘娘所言极是。此事关系国计民生,老臣愿尽绵薄之力。";
次日清晨,御书房内。
萧承煜正在批阅奏折,忽见李长林求见。
";陛下,臣有要事奏请。";李长林行礼道。
萧承煜放下手中的奏折:";李爱卿请讲。";
李长林道:";臣闻农业改革在各地推行以来,成效显着。然朝中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臣请陛下派钦差前往各地实地考察,以明真相,服众议。";
萧承煜目光一闪,微微颔首:";李爱卿所请甚合朕意。朕正愁农业改革是否确如奏报中所言那般成功。爱卿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臣愿亲往。";李长林坚定地说,";户部主管钱粮,农业丰歉直接关系国库收入。臣愿率领户部官员,配合农部,实地考察农业改革成效,以正视听。";
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李爱卿向来公正严明,若由你亲往考察,结果必然可信。朕准了。";
就在御书房议事的同时,太后宫中也在召开一场秘密会议。
太后端坐在上首,面色阴沉。礼部尚书孔明远、户部侍郎杨崇等保守派大臣分列两侧,气氛凝重。
";诸位爱卿,";太后开口道,";苏氏那农业改革愈演愈烈,已威胁到祖制根本。今日朝议虽不如人意,但我等不可轻言放弃。";
孔明远拱手道:";太后明鉴。臣已联合十八名大臣上书弹劾苏氏,列举二十三条罪状,明日朝议必有一场大辩论。";
太后点头:";好!此次弹劾务必严密,不可给她留半点喘息之机。";
杨崇补充道:";太后放心,这次弹劾我等准备充分,条条有据。关键是要在明日朝议上,让更多大臣认清农业改革的危害。";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急报:皇帝已下旨,命户部尚书李长林为钦差大臣,前往各地考察农业改革成效。
太后闻言大怒:";这苏氏好生狡猾!竟先我等一步,请陛下派钦差考察!";
孔明远脸色大变:";更可怕的是,钦差竟是李长林!他向来中立公正,若他亲眼见证农业改革成效,恐怕会对我方不利。";
太后强压怒火:";事已至此,明日朝议更要据理力争。诸位回去准备,务必在明日朝议上力压苏氏一头。同时,派人暗中跟随李长林,务必将农业改革的不足之处一一记录,以备后用。";
次日,太极殿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