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死人汤尼(上)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一念璁珑!
赫鲁晓夫下台时,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冷。克里姆林宫的高墙内,经济改革的蓝图被一次次摊开,又一次次卷起。工人们被告知“新体制”将带来繁荣,可工厂的机器依旧生锈,商店的货架依旧空空如也。改革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每次起跑都充满希望,却在半途踉跄跌倒。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改革变成了一艘迷失方向的破冰船。他在政治局会议上挥舞着“加速发展”的旗帜,可没人能说清该加速驶向何方。物价开始失控,卢布像雪崩般贬值,主妇们攥着皱巴巴的钞票,在寒风中排队数小时,只为半条黑面包。
而在大洋彼岸,五角大楼的雷达屏幕永远闪烁着新的光点。美国的导弹、战机、太空计划像幽灵般压迫着苏联的神经。红场的阅兵式上年复一年展示着钢铁洪流,可没人敢问,这些坦克和火箭,是用多少座倒塌的厂房、多少顿缺席的晚餐换来的?将军们在地图上勾画着“战略平衡”,而矿工们的镐头却越来越钝,集体农庄的麦穗越来越瘪。
那一年的圣诞夜,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穹顶降下时,一个老兵醉倒在街角,怀里抱着一枚生锈的勋章。他或许想起了三十年前赫鲁晓夫的承诺,或是五年前戈尔巴乔夫的演讲。但此刻,帝国的最后一粒沙,正从冰冷的红沙漏中无声滑落。
自冷战的铁幕悄然落下,英国军情六处便悄然调整了其行动的罗盘。曾经,苏联的阴影如幽灵般笼罩着整个西方世界,军情六处的所有精力都聚焦于那片神秘而危险的东方大地。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暗战接踵而至。情报工作的焦点开始转向国外情报的搜集、反恐怖主义的暗夜行动,以及打击走私和毒品交易的隐秘战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军情六处如同潜伏在暗夜中的幽灵,其存在极度机密,甚至在政府的名单中也难觅其踪影,仿佛是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的独立存在。
我终于开始明白,克格勃那帮人为什么会对SIS和mI6恨得咬牙切齿,冷战以来,相互窃听与破坏就没有停止过。二战之后,仿佛英国那些特务头子们就从未干过什么正经事。从迪亚托夫事件开始,悄无痕迹的潜入与撤离,让一切似乎都变得扑朔迷离。
迪亚托夫事件发生后,英国特种空勤团(SAS)与美军三名海军陆战队员悄然联合,空降执行了一项绝密计划——“魔镜行动”。他们的目标直指乌拉尔山脉,那片神秘而危险的土地。而从种种迹象来看,这项行动似乎从一开始就冲着伍尔夫而来。他原本是德国人,被引渡美国,SAS没少付出努力,如此一来,汤尼如今的身份,以及他如何成为罗伊最信赖的人之一,就显得顺理成章,也更容易理解了。或许,这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一场从那时开始,就精心策划的布局。
一个肮脏的历史,往往起源于一个肮脏的制度。而制度,终究是由人制定的。那么,那些制定制度的人,他们的心,也必然是肮脏不堪的。
他们坐在权力的高位上,用冰冷的笔触勾勒出规则的轮廓,却未曾想过,这些规则将会在多少人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又会在多少土地上留下鲜血的痕迹。他们或许会用冠冕堂皇的言辞来粉饰这一切,声称是为了“国家利益”和“战略需要”,但真相往往藏在那些被刻意掩盖的黑暗角落里。
为了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英国前首相梅杰在任期间,果断地将军情六处纳入政府的麾下,使其业务上对英国外交部负责。军情六处的任务也变得更加多元,为政府处理安全、防务、外事、经济等事务提供情报支持,成为政府决策背后的神秘智囊。
伦敦的雨季似乎比往年更漫长。在白厅灰蒙蒙的走廊里,一份标着“绝密”的文件被悄悄送进了唐宁街10号。首相约翰·梅杰站在窗前,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倒映着他紧锁的眉头。冷战虽已结束,但世界的棋局却更加诡谲。军情六处,这个曾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女王密探”,如今必须从阴影中走出,成为政府手中的一把利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