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探亲访友 (第2/2页)
我用手指比划了一下不能出声的手势,眼神中充满了警告。孩子们立刻噤声,乖巧地跟在身后。
来到保和殿,就看到皇上端坐在上方,威严的面容中透着亲切的微笑。御阶下方两旁坐满了文武大臣,见刘墉带着家小进来,都不禁露出惊讶的神情。这时,刘墉走到乾隆面前恭敬地上前参拜,声音沉稳而清晰:“草民刘墉,携家人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也跟着行礼,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敬畏,仿佛在面对世间最伟大的存在。孩子们的小脸紧绷着,努力保持着庄重的姿态,那模样让人既心疼又欣慰。
宴会期间,歌舞升平,美妙的舞姿令人陶醉。舞者们身姿轻盈,如同彩蝶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美味佳肴不断,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那诱人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都不敢多说话,乖乖地坐在那里,眼睛却好奇地四处张望,仿佛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刘墉女儿偷偷地扯了扯刘墉的衣角,小声说道:“爹爹,这里好漂亮。”刘墉赶紧止住了女儿的声音,眼神中充满了温柔的警告。乾隆看到了孩子们和格格与单莹嫂子,便让宫女们带着他们去见太后了。
宴席上,皇上点名让刘墉讲讲他在游历时和来京的一路上的见闻。刘墉不慌不忙,将他所见所闻娓娓道来,尤其黄河遇难后的窘态和在沂蒙山遇到狼群的情况,讲述得生动有趣,还带着几分幽默。大家先是哄堂大笑,被他的诙谐所感染,仿佛置身于一场欢乐的盛宴。但听到危险的情节时,又紧张得屏住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更是讲到“老虎尿”让我等呕吐的情景,在场的无不笑喷,那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宴会厅。他的言辞生动幽默,总是能引得皇上哈哈大笑,皇上的笑声爽朗而豪迈,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整个宴会厅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刘墉能神态自若地讲述途中的奇闻轶事,众人听得也出神入化,仿佛被他带入了那一段段奇妙的旅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天色也逐渐渐晚,大家伙儿也就散了席。我们俩被特许去后宫参拜太后。
我和刘墉来到了慈宁宫,参拜了太后。只见太后坐在华丽的宝座上,笑容慈祥而温和。勤格格、“霞格格”单莹嫂子陪着太后唠家常,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充满了整个宫殿。孩子们在小宫女的陪同下玩得甚欢,那欢快的笑声如同春天的溪流,清澈而动听。
我们停了一会儿,辞别太后,在太监的引领下出了皇宫。
从皇宫回来后,刘墉特旨进宫的事儿不胫而走,被传得沸沸扬扬。这消息如同春风吹过大地,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刘墉更加受到同窗们的重视,自此,府上的访客整天是络绎不绝,那热闹的场景仿佛集市一般。府门槛都换了好几次,每一次更换都见证着访客们的热情。
然而,树大招风,一些嫉妒刘墉的人开始在背后使坏。
有一天,刘墉收到一封信,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透着几分神秘和诡异。他打开信,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信中说有人在皇上面前告了他,说了不少坏话。刘墉眉头紧皱,将信揉在手中,暗自思忖:“我一直小心翼翼,没得罪过谁呀!为什么会有人害我呢?”
我在一旁疑惑并着急地说道:“我们来到京城整天儿的规规矩矩,这是谁在害我们,这可怎么办呢?”
刘墉安慰我道:“莫慌,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自有应对之法。”刘墉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坚定如铁,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
接下来的日子,刘墉四处奔走,为自己澄清。终于查到了真相。原来是,原顺天府府尹陆恒的大表哥富康安在乾隆面前说刘墉仗着刘统勋的势力欺负过陆恒的儿子。
“啊哈——!”要知道还有这么一出,当时就应该弄死那小子,省得他再出来害人。
我赶紧让刘墉写了折子,将当年的事情的原委通过刘统勋详详细细地奏给了乾隆。好在乾隆英明,看了折子后,把折子直接甩给了富康安,并警告富康安再有此举、严惩不贷。
可不嘛!我们还有一个铁证在京,那就是张成的媳妇儿“曲燕儿”
经过这件事,刘墉更加谨慎行事,我们在京城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孩子们在京城的学府里读书,在先生的悉心教导下进步很快。他们每天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格格经常与几位当年的闺蜜在花园中品茶赏花,笑声不断,那温馨的场景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美好。
一天,刘墉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对我说:“我想我们该回诸城了。”
我有些惊讶,瞪大了眼睛问道:“为何突然要回去?”
刘墉感慨地说:“京城虽好,但诸城才是我们的根。而且,我也想念家乡的山水和亲人了。”
“那可不行!”我着急地接着说,“你是来参加明年会考的,我们经历了千难万险才走到这一步,怎么能轻易走呢?再说了,皇上可是盼了你很久了!你不参加会考,这不是有违圣意吗?” 我双手挥舞着,神情激动,仿佛在扞卫着最珍贵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