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北宋群英录 > 第163章 忆英雄,郭遵奋勇战敌寇;探真相,宁远遇匪解谜团

第163章 忆英雄,郭遵奋勇战敌寇;探真相,宁远遇匪解谜团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北宋群英录!

第163章 忆英雄,郭遵奋勇战敌寇;探真相,宁远遇匪解谜团

“嘚哒,嘚哒,嘚哒……” 急促的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骤然打破了原野的寂静。曹玮帐下,大宋一等一的猛将、万人敌郭遵,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身后紧紧跟着五名宋军,正朝着宁远寨方向疾驰而去。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得修长,马蹄扬起的尘土,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在民间,北宋的名将有:狄青、杨业、杨延昭、潘美、曹彬、种世衡等将领威名远扬,甚至还有一些虚构的人物,比如杨宗保,穆桂英等。然而,若论悲壮和战力,我觉得这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民族英雄更值得大家记住。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郭遵。

历史记载,他在三川口之战中,面对百倍于己的兵力的情况下,在得知西夏人入侵,并且包围了主将陈平之后,果断带领手下仅有的一千名士兵杀向敌军,在敌阵中杀了个三出三入。最后士兵死伤过半,不想做无谓的牺牲,畏敌不敢再战的时候。郭遵下马在朝着开封方向叩拜之后又骑马再度冲入敌阵,在杀敌数十人之后,力竭而死。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他上握着的铁鞭已经打的弯曲了,虎口也已经破裂。

我心中反复纠结,担心突然增加郭遵的故事情节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但我深知这样一位用生命扞卫国家的伟大历史英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在此,不妨让我们一同品味一段历史文献的原文记载,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根据元朝人修编的《宋史》记载:“郭遵,开封人。隶军籍,以勇力闻。数与贼战,有斩获,累迁右侍禁、阁门祗候、延州西路都巡检使。康定中,元昊围延州,刘平、石元孙自庆州来援。至三川口,遇敌,两军皆为偃月阵相向。敌遣骑兵涉水为横阵,遵率所部千人逆战,杀其数百人,获马五十匹。敌复蔽盾为阵,遵持铁杵破之,相与格斗,军中皆大呼,声震山谷。敌出骁将扬言当擒遵,遵挥铁杵破其脑,两军皆惊呼。遵跃马入敌阵,复斫杀数十人。已而骑士出阵后,断遵马足,遵堕地被杀。特赠果州团练使。”

若非早死,郭遵很有可能成为像他弟弟郭逵一样的大将。对了,而他的弟弟,郭逵,就是那一个公元1076年差点打的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灭国的郭逵。

简单介绍一下南征交趾的经典战役,富良江之战。

宋军抵达富良江北岸,距离交趾都城升龙仅有数十里,但水军舰船未到,而交趾战船云集江南岸。郭逵先派王进率 500 人偷渡南岸修浮桥接应大军南渡,王进中伏全军覆没。后郭逵采用燕达之计,佯装撤退,引诱交趾军登上北岸,将其引入包围圈,四路宋军齐出,交趾军被杀得人仰马翻,尸体堵塞富良江,江水三日不流。郭逵还引诱交趾洪真太子率亲军进入伏击圈,将其生擒。

交趾王李乾德惊恐万分,上表乞求投降,割让苏、茂、思琅、门谅、广源五州给宋朝,并归还之前所掠夺的宋朝人口。郭逵考虑到宋军因水土不服、瘟疫等原因,非战斗减员严重,于是不顾朝廷灭掉交趾的命令,接受了交趾王的投降,班师回朝。

最后来一点历史文献,同样是元朝修编的《宋史》记载:郭逵,先遣将复邕、廉,至广西,讨拔广源州,降守将刘应纪;又拔决里隘,乘胜取桄榔、门州,大战富良江,斩伪王子洪真。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我们接着讲故事。

郭遵等人。刚踏入榆林境内,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像是大地被岁月的巨手随意揉捏,高低错落,土坡上的植被稀疏,星星点点的耐旱野草在风中摇曳。一道道沟壑如同大地的伤疤,深邃而悠长,将黄土丘陵切割得支离破碎。阳光洒下,沟壑的阴影与土坡的亮面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雄浑又带着几分苍凉的画面。

越靠近神木,地貌愈发独特。远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若隐若现,沙丘连绵起伏,沙浪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沙漠与黄土高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景观。有些地方,黄沙已经开始侵蚀黄土,掩埋了部分沟壑;而有的地方,黄土又顽强地在沙丘间露出一角,像是在坚守着自己的领地。

再往里走,河流逐渐多了起来。窟野河奔腾而过,河水裹挟着泥沙,在大地上冲出一条宽阔的河道。河流两岸是狭长的冲积平原,土地相对肥沃,有不少村庄错落分布。绿树成荫,与周边的黄土、沙漠形成鲜明对比,宛如沙漠中的绿洲。这里的山也别具特色,石质山体与黄土相互依存,岩石突兀地从黄土中探出,像是巨人露出的嶙峋骨骼,彰显着大自然的刚劲与沧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