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曹操陈留起兵聚贤才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曹操在陈留城外奋力摆脱董卓追兵,急促的马蹄声逐渐消逝,扬起的滚滚尘土缓缓落定。他回首凝望来路,心中五味杂陈,刺杀董卓的失败仿若一记沉重的闷雷,彻底击碎了他仅凭个人之力扭转乾坤的天真幻想。但与此同时,这沉重的打击也点燃了他心底更为炽热的火焰,让他组建强大力量、彻底推翻董卓暴政的决心愈发坚定不移。
踏入陈留地界,曹操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乱世的焦灼与市井烟火相互交织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他径直前往好友卫兹的居所,卫兹早已听闻曹操到来,早早便亲自迎出大门。两人相见,卫兹紧紧握住曹操的手,难掩激动感慨道:“孟德,你能平安脱险,实在是万幸啊!”曹操苦笑着轻轻摇头:“此次行动,是我太过鲁莽冲动,小瞧了董卓的狡诈与戒备。不过我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一定要召集天下英雄豪杰,共同讨伐董贼。”卫兹用力点头:“我早就散尽家财,招募了一些壮士,就等你前来一起谋划大事了。”
在卫兹家中稍作休整后,曹操雷厉风行地着手筹备起兵之事。他深知,兵源是成就大业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于是,他立即命人在陈留城的各个城门、热闹集市、往来客商众多的客栈等显眼之处张贴招募告示。告示上苍劲有力地写着:“今董卓祸乱朝纲,生灵惨遭涂炭,汉室摇摇欲坠,天下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操虽能力有限,但心怀壮志,愿高举义旗,讨伐逆贼,拯救万民于水火。望有志之士,无论出身贵贱,皆可前来投奔。但凡投军者,日后同享荣华富贵,共担艰难险阻,为恢复汉室江山,建立不朽功勋!”
告示一经张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陈留城中百姓本就对董卓暴行义愤填膺,如今见曹操以正义之名招募义兵,顿时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招募点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张猛,这位自幼父母双亡的年轻后生,身材魁梧壮硕,虎背熊腰。在同乡的接济下艰难长大,长期在街头巷尾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惊人的力气。他早就看不惯董卓的残暴统治,听闻曹操招兵,怀揣着在乱世中寻得正义、保护穷苦百姓的渴望,毫不犹豫地赶来。他用力挤过人群,来到曹操面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坚定地说道:“曹将军,我张猛虽然出身贫寒,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也不识几个,但我有一身使不完的蛮力,愿意跟随将军征战沙场,杀尽董贼!”曹操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充满热忱的模样,心中十分欢喜,亲手将他扶起,说道:“好兄弟,有你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落魄武师李勇,年约三十,因世道混乱,一直漂泊流浪,居无定所。他来到招募点,为曹操展示武艺。只见他一套刀法使得虎虎生风,刀光闪烁,令人目不暇接。曹操不禁赞不绝口:“壮士武艺高强,若能加入我军,必定如虎添翼!”李勇激动得满脸通红,说道:“能为将军效力,是我李勇这辈子最大的荣幸!”
除了热血青年和落魄武夫,不少当地猎户也纷纷前来投军。他们对山林地形了如指掌,擅长追踪猎物和射击。曹操深知这些技能在日后战斗中至关重要,便一一接纳。
招兵的同时,曹操也在积极四处寻觅贤才谋士。他心里明白,要在乱世站稳脚跟,勇猛将士不可或缺,足智多谋的智囊团更是重中之重。
一日,曹操正在营帐中与卫兹商议军务,士兵匆匆来报,说有一位名叫荀彧的年轻谋士求见。曹操早就听闻荀彧大名,心中不禁一动,连忙起身亲自相迎。荀彧走进营帐,只见他身着一袭素雅长袍,头戴纶巾,面容清秀俊朗,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曹操见之,心中暗自欢喜,热情请荀彧入座,并吩咐人奉上香茗。
曹操开门见山地说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如今董卓专权,天下大乱,操欲举义兵,讨伐逆贼,然而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力不从心。还望先生不吝赐教,为操指点迷津。”荀彧轻抚胡须,目光坚定,缓缓说道:“将军之举,上合天道,下顺民心,此乃儒家忠义之所在。今董卓背道而驰,倒行逆施,我等当以仁政为纲,救万民于水火,兴复汉室,方不负圣人教诲。如今之势,董卓虽手握重兵,看似强大无比,实则外强中干。他倒行逆施,早已民心尽失,此乃其败亡征兆。将军欲成大业,应当以兖州为根基,深根固本,积聚力量。兖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人口众多,粮草充足,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能占据兖州,进可攻,退可守,大业便有希望。”
曹操听后,内心深受触动,不仅为荀彧的谋略所折服,更为他对忠义与仁政的坚守而感动。他不禁想起这些日子的奔波与谋划,虽历经艰难,但此刻听荀彧剖析局势,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曹操诚恳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操如梦初醒。还望先生能留在我军中,助操一臂之力。”荀彧见曹操求贤若渴,态度诚恳真挚,心中颇为感动,当即答应:“承蒙将军厚爱,彧愿效犬马之劳。”
又过几日,曹操正在校场观看士兵操练,有人前来禀报,说有一位自称郭嘉的年轻谋士求见。曹操立即传令接见。郭嘉走进校场,只见他身材修长挺拔,面容白皙如玉,眼神中透着一股洒脱与不羁。曹操见他气质不凡,心中好奇,问道:“先生前来,有何见教?”
郭嘉也不客套,直言道:“将军欲讨董卓,想必深知其中艰难险阻。董卓麾下兵多将广,而且有吕布等猛将相助,若正面交锋,恐怕难以取胜。依嘉之见,将军应当避其锋芒,先发展自身实力。如今各方势力割据一方,相互观望,将军可趁机招揽人才,训练士兵,等待时机。待董卓内部出现裂痕,再一举出击,必定事半功倍。”
曹操听后,不住点头,心中暗自思忖,郭嘉的见解与自己平日所想竟有许多契合之处,此人思维敏捷,不拘一格,实乃难得的人才。他笑着说道:“先生高见,与我所想不谋而合。操正愁无人相助,先生来得正是时候。不知先生可愿留下,与我共图大业?”郭嘉大笑道:“能与将军一同驰骋天下,乃是嘉之幸事,岂有不从之理!”
随着贤才陆续来投,曹操营帐内时常灯火通明。众人围坐,依照东汉礼仪,晚辈先向长辈行礼,随后曹操抬手示意,众人开始热烈商讨天下局势,精心谋划战略战术。曹操总是虚心听取每个人的意见,与他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而融洽。但有时,不同的观点也会引发激烈的争论。
这日,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方向时,荀彧主张稳扎稳打,先巩固周边防线,逐步扩大势力范围:“如今我军根基未稳,应先确保陈留及周边地区的安定,囤积粮草,训练精锐,待实力充足,再图进取。”郭嘉却提出不同看法:“兵贵神速,如今董卓自恃强大,防备必然有所松懈。我们可挑选精锐,奇袭其粮草辎重,挫其锐气,打乱他们的部署,而后趁乱出击,必能事半功倍。”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营帐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