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年还这样?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重生80年代后,我成了我妈!
再一次来到大队集中管理的地头,方姚氏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她以为自己只是待一天,或者两天?总之是个短暂的过客。没有计划过对面前这一堆哥哥妹妹(女儿儿子)的坦白自己的“来路不明”,只想尽快逃离这样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天天干体力活,收入几乎等于没有。
我已经过过这样的生活了,老天爷怎么可能让我再遭一遍罪呢?
呃,老天爷可能真的是让我再吃一遍苦,再遭一遍罪的?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我还在。善于吃苦,所以有吃不完的苦?信佛无用?
方姚氏一磨三蹭地跟在桂花身后往目的地走,垂着头,丧气又没有完全丧气的琢磨到底哪里出错了。是事不过三?要认真过完这三天,这趟才算完满?那要是第四天也还在......呸呸呸,不会的!
“妈,我们到了!”桂花刹住脚回头喊道,“妈?”
方姚氏一个不察,撞上了桂花侧着身子显露在前的右胳臂。嘶——死丫头,手臂这么硬实,居然还比我高出半个头?什么情况?
哦,这不是我自己的身体,唉——
“怎么啦,桂花?哦哦,到了是吧”方姚氏探出身子往侧边看去,“这怎么不是我们上次锄草挖沟的那块田啊?不是还要引水,培田,领秧苗吗?还那么多活儿呢,不干啦?”
“干啊,不过不是我们干了,大队上指派别人去干了。本来我们就只干到引水那一步就行的,培田那一步要用牛比较麻烦,一般指给男的干”
“啊?那不是我们家田啊?”
“不是啊,这里所有的田地,包括哥哥他们开荒的那里,都属于集体的啊。不过最近一年大队上好像管理越发松散了起来。自己在河流堤坝上插的南瓜苗啊,没什么人走动的屋角搭的丝瓜架子啊,自己上山挖的竹笋啊,茅厕旁边栽的桔子树啊梨子树啊这些,只要没人特意去报告,你也没占用集体的田地,都算自己家的。”
“今年是1983年吧?1983年还这样?不是听说1982年就放开搞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了吗?1978年深圳就特区了,可以......”
“去年就开始了?”方姚氏还在苦思冥想,自己和丈夫到底是哪一年听丈夫的拜把子兄弟介绍去的广东佛山进厂打工来着?桂花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啊......啊?什么开始了?”
“就那什么家庭......什么土地......什么什么责任制那个!跟桂枝听到的那个什么家庭包干一个意思,对吧?”
“啊,应该是吧,名字听起来差不多。你这么兴奋做什么?”
“我替哥哥们高兴,他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养猪种菜了。嗯,也算是替我和桂枝高兴吧,毕竟家里条件好了,就有嫂嫂们嫁进来,我们也能有选择的余地,好好挑个人来嫁了啊”
方姚氏有点儿不敢直视桂花亮晶晶、满是对未来憧憬的双眸,还是太年轻了,听风就是雨。她撇开眼,只想赶紧敷衍过去这个话题,然后转移话题:“嗯嗯,你说得对!我们今天要干什么?”
桂花不明白妈为什么这么生硬的转换话题,她都不高兴的吗?难道,还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看妈立马大跨步往前头赶,应该暂时问不到了,桂花只得按捺住疑问,快步跟上来,开始细细的介绍接下来要干的农活儿:
“我们今天分配到的是这片旱地,面积只有半亩,所以我们要全程负责。”
第一步,给它翻耕两遍,横一遍竖一遍;
第二步,挑拣石头,碾碎土块儿,补土;
第三步,立垄,把地分成四小块,留好互通的浅排水沟;
第四步,酌情施下湿的稠的农家肥,也就是茅厕里沤积的人的屎尿粪便,猪圈子里清理出来的猪粪也行,牛啊羊啊鸡鸭等堆积起来的粪便都行,只有狗的粪便不行。然后,撒一层厚厚的秸秆干草烧成的灰,等太阳略微晒上一晒,不能晒透,半干为好;
第五步,撒一层石灰灭虫卵,一边撒一边翻,然后晒透;
第六步,用干草盖上,不盖排水沟,不盖外面那一圈田埂,等几天;
第七步,有露水用露水,有雨水用雨水,如果都没有,就自己拿两个桶,用竹制扁担挑水去浇薄薄一层水在干草上;
第八步,揭开干草,扔掉干草(干草烂了除外,烂了就可以就地添肥了),开始种苗——蔬菜苗或者芝麻苗油菜苗红薯苗花生苗等,都行。不管什么苗,都是在别处(比如自家院墙堆肥,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堆肥)培育好种子让其发芽长苗,然后再拿到地里种。
一言以蔽之,农活儿琐碎,但能一天一天守着希望。
现在好多人动不动就想缩回去种种田种种菜,因为有希望,比什么都强。
方姚氏心不在焉,一边听着桂花激情满满、干劲十足的介绍,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干着活儿,心里其实一直惦记明天会怎样。明天我是不是就不在这儿啦?就不用天天干活儿了,就......咦?我原来是在哪儿干什么来着?
2019年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事儿......吧?
好像是有个什么事儿,我怎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反正会比这里好!
“......苗栽种下去了之后,就要日日照看了......要防着鸟啄鼠啃,要注意晴天早晚浇水......一定不能中午浇水!那容易让苗被蒸死的,没在地里长新根、萌新芽之前也不能浇太多水,那样容易烂根......还有时时关注着,看情况拔草锄草、补肥补土,或者补苗移苗松土......诶?妈你干嘛呢?田埂不能那样挖!”
桂花细细的说,慢慢的讲,一边讲一边升腾起不少自豪。妈肯定已经都忘了!种菜种庄稼这事儿,还得是我们这些长年长在地头儿上的人!没想到一回头,妈就在挖田埂!就快挖断了!
“嗯?什么挖?......”方姚氏回神一看,哦,搞错方向了,她尴尬的笑起来,“呵呵,没事儿,可以补回来......我这就补这就补,呵呵”
桂花摇摇头,算了,妈指望不上,还是我来吧。桂花主动换了工具,自己拿了“主力农具”干劲十足,指挥着妈拎那个小竹篓专挑捡地里的大小石头块儿,一旦装满了就往菜地三尺外的路基上倒,然后尽可能的铺平踩实,可以防止雨天路面太泥泞不好走。
1983年的华中地带,赶不上广西十万大山,也不似贵州群山的曲折崎岖,更加没有三川五岳历史留名的贵气,那里只是有山,连绵不绝的山,有高有低的山,树多草盛的山。唯一比较着名的山脉,就是1947年解放战争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的大别山山脉,坐落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接处。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山而困,也因山而活。
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将外界与此地隔绝开来。道路崎岖难行,交通不便也成为了发展的阻碍,使得这里的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山峦的存在,才孕育出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山间流淌着清澈甘甜的泉水,滋养着一片片肥沃的土地;森林里生长着各种珍稀的动植物,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爱这山,又怨这山。
爱这山里无穷尽随四季更迭而不断变换的野果山泉、猎物香花;爱这山里的树,烧柴取暖,劈木成材;爱这山里的果子山里的花,爱这山带来的美景,和迷人的未知旅途。可是他们也怨这山,这山不比平原,种地要先开荒,开荒还得防着火起山烧;这山土里全是葳蕤肆意的根系,生长旺盛的杂草,自成一体的阳光雨露,阴暗潮湿、遮天蔽日的树木成嶂;怨这山遇雨成洪,遇雷造火,也怨这山,阻绝里外互通有无。
就连“家庭包干”这样的好消息,也明显要滞后于别处。
不过,对于方家仨兄弟来说,今天仍旧只是按部就班上工挣工分,开始铺石砌岸的一天。要给前几天刚开完荒的那块山地砌一圈岸,不让土松散往下掉,也不让水啊种子什么的被雨水冲走,影响生根。仨兄弟分工明确,埋头苦干。
一人负责满山野的寻找并挑选合适石头,找到了就借助工具动手塑形,要砸成可以搬运的薄石板或小型石柱体,集一批了就运送石板到砌岸的位置备用;两人配合着清理砌岸位置的杂草,搅拌用于粘合石板石柱的湿润黏土,给四周围的岸都重点塑形一下等等。
兄弟三人默契十足,没有人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