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奏对 (第2/2页)
殿中一众人恭谨拱手,直到帝王离开,才纷纷起身。打量起人群中的裴皎然和武绫迦来。能进到朝会的,又有几个是庸才。心里略微一合计,也能猜到这两人打算做什么,一时间神色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裴皎然默默收起笏板,似笑非笑地看了眼众人。拉着武绫迦,跟在太子身后移去后殿议事。
跟进来参与秘议的,除了武绫迦,都有宰相衔在身。
太子居上首,裴皎然、贾公闾及岑羲等人依次而坐,武绫迦居于最末。 太子虽然还没开口,但已有贴心内侍奉上茶水,仿佛是知道这场密议或许将持续很久。位高的四人虽然一言不发,但其余人的议论声再次在殿内响起。
裴皎然沉默听着,手指摩挲着袖沿。眼下讨论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深思。
从前朝廷铜荒,外加三镇割据,以致于国库时常空虚,但灭佛后朝廷有铜铸钱,三镇归附亦让朝廷减轻不少压力。随之而来由诞生了新的问题,两税法后,虽然先人已经在不断完善,但依旧存在弊端。朝廷想操刀改制,必须结合当下的情况来看。如今中枢权强,可军事上依旧要依靠藩镇,再加上世家尾大不掉。
就如她要限蓄钱,即使朝廷可以让世家交钱,但之后的维稳又该如何?且还要保证世家不会反抗,愿意配合。但谁又能保证他们会一直心向朝廷呢?譬如说万一朝廷给出一定让利后,世家借机做大,侵吞百姓利益时,此计又将如何?
世家强藩是顽疾,非暴力难根除。既然要操刀改革,就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假使朝廷给地方让利,一旦地方借机敛财,当中枢陷入朝政窘境时,就必须向他们借钱。如此一来反倒违背初衷,地方更加能凌驾于中枢之上。
“殿下,臣以为可特许主动上交蓄钱的世家担任盐铁的承销商,按照中枢的定价从官仓进货,在指定区域售卖,赚取中间差价。每年定额销售十石,中枢七成,世家三成。并且由中枢直接派人押送盐铁到世家的仓库,防止旁人截留。可在江淮等产盐大区先试行推展。若能成,则天下皆施行。每年派御史去审查世家承销账目,若发现走私或者抬价行为,立即取消资格,并且罚款。原先铁矿由朝廷直营且承担冶炼,如今冶炼环节可改由世家承包,按产量支付工费。”武绫迦建议道。
褚恒听了不由反驳,“倘若世家借盐铁分销和商人合谋怎么办?届时岂不是会引出更多麻烦来。倒不知太子殿下是如何想的。”
改革这样的事无法公开讨论,需要通过旁枝细节去打探各方态度。毕竟太子是除陛下外推行政令的第一人,他是怎么想的还是颇为重要。
此言一出,太子看向裴皎然,“裴相觉得如何呢?”
“武侍郎的主意,自然是好的。不过并非近日密议的重点,这些问题抛在日后,都可以去和他们谈。现在首要解决的,是税额的问题。”
非她刻意要回避,而是现在的确没有要去深究的必要。任何政令都有弊端,唯有在推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才能得到最优解法。而非在一开始就求一个完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