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Bp机掉河里了 (第2/2页)
“不对,那是风平浪静,今天有风,必须站船尾!”志平反驳道。
刘经理觉得两人说的都对,便说都试一遍,看看船走还是不走。然而风吹过来时,不管怎么用力撑船,船只是在原地打转。
志平抬头看看风向,他有点迷糊了,不知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的,怎么会刮起旋风来了?
人三都傻了眼,志平也累的横着杆子,不想动了,船便顺着水流往下行,刘经理连忙让志平用竹竿插下去稳住下行的船。志平用力一把插进河床,可是船并不是停住不动,而是慢慢的绕着竹竿吱吱呀呀的别扭着。
志平连忙喊道快来帮忙,不行了,不行了。大家越发慌了,都跑到船头,船尾又翘了起来,风吹的浪花打过来,溅了一头一脸的水。
“妈的,这么受罪。”老黄不禁骂出声来,他从志平手里接过竹篙,想到每次摆渡的老头是站在船尾靠船舷的位置。
他于是直直的站在中间,用竹篙猛力插上,可能是用力过猛,没插到河床,老黄踉踉跄跄的差点掉到河里,好不容易站稳。
他也就是这么一下努力用劲插一杆子时,仿佛明白了什么,等船平稳时。他叉开双腿,站在船中间,一下一下的用力划水,船总算不再顺水下行,而是斜着头慢慢的往对岸靠去。
终于离岸不远了,可是上不了岸,船又开始打转,志平站在船上看到离岸最近时,就猛地跳上岸去,但船还是被蹬了一脚,摇摇晃晃的朝河中心荡去。
“老黄快给我竹篙。”志平喊道。
老黄举起竹篙的时候,岸上的志平一把拽紧,这时船才终于慢慢的往岸边靠上,两人跳下岸,把船拴在石头上。
下了船,刘经理说,一身汗了,望着两人笑,老黄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河水,满脸水珠,也在呵呵的笑。
志平望着风吹过的河面,只有一抹细细的水纹,两岸的野花在阳光下灿烂的开放,一切还是那样的美好。他真不明白,刚才在河中心那么惊心动魄。
刘经理问两人是不是体验了一把同舟共济,志平和老黄就轻松地笑笑。
忽然跟在后面老黄说:“哎呀,我的bp机掉水里了。”
志平吓了一跳,说你赶快好好找一下,没见到你水东西落水里啊,又想到刚才在水里面手忙脚乱,哪里还顾得了呼机掉落水里呢。
老黄说他今天把衣服换下来了,那个装bp机的链子是拿下来放在床上的,他换了一件干净衣服,把bp机放在兜里,他出门记得非常清楚,还摸了摸呼机的,但现在口袋里没有了。
那就确实是刚才只顾着撑船,没有顾及到bp机了。他很扫兴的样子,默默的跟在两人后面,他想那只有以后再买一个了。
过了半天,刘经理说他会把瑞昌的业务好好的跟总公司汇报一下,让总公司了解这边的市场确实很大,而且他说会竭尽全力说服销售部,打开瑞昌的市场,这又让老黄感到有些希望。
志平趁兴说那就有一大笔提成,好买新呼机了。说的三人开心大笑起来,刘经理再一次强调,同舟共济嘛。
三
志平他们三人从街上回来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刚到二楼办公室,马国兴从里面出来把几张报销单据递给志平,说小何今天下午辞职回安徽了,这是他车旅费报销单。
志平很惊讶,小何怎么就不做了呢?马国兴正往楼下食堂去,他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往下晃,用漠然的语气说,那就是能力有大小呗,优胜劣汰很正常。
志平在觉得不服,心想你算是能力最差的了,可也没见淘汰你啊。
只是志平认为,不管能力大小,在九江公司待不下去都是遗憾。本来公司成立不久,很缺人。跑业务也是以培养为主,他刚出来时不也是跟着老业务员跑吗?跟姜姚跑,现在跟着老黄跑,也跟刘经理跑。他学会了不同场合不同的沟通方式,或真诚或做作,这些都让他慢慢学会了去观察一个人。
志平想到上次小何的车旅费丢了,后来志平要求写个证明也报销了,现在想来那次的帮忙让志平没留遗憾。
那天小何来志平房间写证明时,志平跟他聊了半天,才知道小何原来跟高总不是亲戚,只是小何的母亲是高总村里的姑娘。春节的时候,小何父亲就以姑爷的身份去了小何外婆家,一个能说会道的舅舅带他们去了高总本家那里。
小何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不愿复读,但他想学个技术,去南方的城市找工作。可他父母一直不同意,直到春节时候,想到环湖是本地最大的企业,孩子放在那里家人也放心。正好春节后江西分公司招人,于是小何才跟着一路过来了。
他说喜欢出门跑业务,就是要身边有个人陪他。他也羡慕别人能说会道,即使谈不成业务,也把所有的联系方式保留。
跑业务的辛苦,他能接受,就是身边没人,他感到孤独不适应。
志平心里觉得,一个高中毕业还是个孩子的小何,能吃苦就很不错了。至于在外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慢慢培养的吧。
即使犯了错误,在年轻人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不算问题啊。他想到小何在食堂吃饭,他总是盛点饭便坐到一边吃,吃着别人剩下的素菜,他安静的像是一个陌生人。昨天开会时看到小何也是一声不吭的坐在旁边听别人说这一周的行程和拜访的客户。
他也许在为同事取得的成绩鼓掌叫好,也许在心里为自己即将告别九江公司的集体了,他悲观自己一事无成。小何最后那次安静沉默的坐在办公室的高脚凳上,瘦瘦长长的白脸,那副清冷的面容让他难以忘记。